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晨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微生物培养
  • 3篇微生物培养基
  • 3篇U(VI)
  • 2篇植物
  • 2篇培养基
  • 2篇污染
  • 2篇锌粒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草坪
  • 2篇草坪植物
  • 1篇电泳
  • 1篇多形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异基因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植物-微生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生物修复

机构

  • 8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阮晨
  • 7篇陈晓明
  • 7篇刘小玲
  • 4篇罗学刚
  • 4篇王超
  • 4篇许燕
  • 4篇廖祥兵
  • 2篇王丹
  • 2篇唐运来
  • 1篇张倩
  • 1篇陈彩霞
  • 1篇罗宇霞

传媒

  • 2篇核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微生物培养基中U(Ⅵ)和U(Ⅳ)测定方法的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2015年
为了消除微生物培养基对U(Ⅵ)和U(Ⅳ)质量浓度测定的影响,建立微生物培养基中测定U(Ⅵ)和U(Ⅳ)质量浓度ρ的方法,优化了在稀盐酸体系中利用U(Ⅵ)制备U(Ⅳ)的条件:10 mg/L U(Ⅵ),锌粒用量12 g/L,反应时间180 min.通过测定ρ总U减去ρU(Ⅵ),计算出ρU(Ⅳ),建立了同时测量微生物培养基中ρU(Ⅵ)和ρU(Ⅳ)的分光光度法.微生物培养基对U(Ⅵ)和U(Ⅳ)有明显影响:LB和NA培养基对U(Ⅵ)的影响率分别为37.3%和47.9%;单组分中蛋白胨和牛肉膏对U(Ⅵ)的影响率较大,分别达到33.5%和19.7%;而U(Ⅵ)和U(Ⅳ)在TGY培养基中较稳定.采用该方法测量微生物培养基中ρU(Ⅵ)和ρU(Ⅳ),能消除微生物培养基对U的影响,且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实现生物样品中ρU(Ⅵ)和ρU(Ⅳ)的快速测量.
刘小玲陈晓明阮晨许燕王超廖祥兵宋收罗学刚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微生物培养基
去除U(VI)的微生物组合构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2015年
[目的]为了筛选U(VI)的抗性微生物及建立高效去除U(VI)的微生物组合。[方法]通过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对U(VI)的抗性比较,采用正交试验对微生物组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除考式玫瑰菌外,XJ1、耐辐射奇球菌、柠檬酸杆菌3种微生物均能耐受50mg/L U(VI),其中耐辐射奇球菌和柠檬酸杆菌对30 mg/L U(V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4%和84.8%;与单菌株对U(VI)的抗性相比,柠檬酸杆菌-耐辐射奇球菌组合对U(VI)的抗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条件为p H 6.0、温度30℃、U(VI)初始浓度10 mg/L,该组合对U(VI)的去除率可达到98.3%。[结论]筛选的微生物组合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为微生物修复核素提供理论依据。
刘小玲陈晓明阮晨廖祥兵
关键词:U(VI)正交试验
4种草坪植物成苗期Co(Ⅱ)耐受性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评估草坪植株的Co(Ⅱ)耐受性,本研究通过对4种草坪植物苗期的株高、地上生物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O2-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4种植物进行综合评判,建立了植株Co(Ⅱ)耐受性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4种草坪植物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指标随着Co(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处理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指标的规律各具特点。高羊茅的Co(Ⅱ)耐受性明显高于其他3种植物,一年生黑麦草虽然Co(Ⅱ)耐受性最低,但由于其巨大的生物量优势,也具有较大的Co(Ⅱ)污染土壤修复潜力。本研究通过建立植物Co(Ⅱ)耐受性综合评价方法,为寻找Co(Ⅱ)抗性优良植株,对土壤Co(Ⅱ)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阮晨陈晓明刘小玲宋收许燕王超郝希超张倩仝科
关键词:草坪植物隶属函数法植物修复
2株萎缩芽孢杆菌铬去除差异基因的PFGE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寻找2株萎缩芽孢杆菌与铬去除相关的差异基因,探索PFGE技术在寻找差异基因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以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ATCC 9372菌株和Ua菌株为材料,分别考察2株菌对Cr(VI)的耐受性和去除能力;采用PFGE技术进行基因组酶切片段分析,以期获得差异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得到的差异基因Cr(VI)去除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株菌在48h时菌体生长和对Cr(VI)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ATCC 9372菌株的生长状况和Cr(VI)去除能力明显高于Ua菌株;基因组通过内切酶EcoRI-Hind III组合酶切后,PFGE分析得到了一条3kb左右的差异条带,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Yth A基因和Yti B基因;差异序列的酶切位点与内切酶组合一致,PCR结果表明差异序列只存在于Ua菌株中,转基因菌株ATCC 9372-Yti B的Cr(VI)去除率下降了约12%,表明Yti B基因与Cr(VI)的去除负相关。本研究利用PFGE技术成功发现2株萎缩芽孢杆菌的铬去除差异基因,经验证该技术可行性高,为寻找差异基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王超陈晓明许燕阮晨刘小玲郝希超宋收罗学刚陈彩霞罗宇霞
关键词:铬污染脉冲场凝胶电泳B基因
一种测量TGY培养基中U(VI)和U(IV)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测量TGY培养基中U(VI)和U(IV)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U(VI)的标准曲线;S2、利用U(VI)制备U(IV),在6mol/L的HCl介质中,以锌粒为还原...
陈晓明刘小玲罗学刚阮晨廖祥兵王丹唐运来
文献传递
草坪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钴污染土壤
近几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这种方法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修复方法。这种修复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充分发挥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各自优势,提高土壤的修复效率,不断改进...
阮晨
关键词:草坪植物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
文献传递
固定化混合微生物对Cr(Ⅵ)的去除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燕陈晓明王超刘小玲阮晨宋收
关键词:含铬废水
一种测量TGY培养基中U(VI)和U(IV)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测量TGY培养基中U(VI)和U(IV)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U(VI)的标准曲线;S2、利用U(VI)制备U(IV),在6mol/L的HCl介质中,以锌粒为还原...
陈晓明刘小玲罗学刚阮晨廖祥兵王丹唐运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