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3篇术后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右心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夹层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病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误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6篇北京安贞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9篇李志忠
  • 4篇王苏
  • 4篇刘彤
  • 4篇陶英
  • 3篇高玉龙
  • 2篇程宇彤
  • 2篇李勇
  • 2篇孙涛
  • 1篇张京梅
  • 1篇孟旭
  • 1篇许尚栋
  • 1篇孙衍庆
  • 1篇何怡华
  • 1篇郑斯宏
  • 1篇刘双
  • 1篇黄觊
  • 1篇李志安
  • 1篇高云
  • 1篇韩福生
  • 1篇李昭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4例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64例 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95. 3%;术中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1. 6% )。一过性无再流现象 4例(6. 3% ),其中 1例置入支架后无再流而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后血流恢复正常。应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7例(10. 9% ),X sizer取栓系统 4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25例 (39. 1% )。住院期共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2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 1%。结论 静脉桥血管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加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和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有可能改善预后。
李志忠Sidney LJuergens CP朱小玲陶英刘彤王苏李勇
关键词:静脉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Q波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远期
老年患者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治疗被引量:4
2004年
李志忠SidneyLJuergensCP
关键词:老年人心肺复苏
食管超声引导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应用食管超声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8例男性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证实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 55 8± 10 2 (2 8~ 71)岁。在食管超声引导和透视监测下 ,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闭近端或近、远端主动脉夹层破口。并评价术后即刻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覆膜支架 11枚 ,支架平均直径为 2 9 4(2 2~ 3 8)mm。术后即刻 3例有极少量内漏 ,2例有微量烟雾状分流。 1例在球囊扩张后升主动脉出现局限夹层。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9d。随访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0 5(6~ 18)个月 ,4例残余分流消失 ,无发生支架移位或新生内漏者。升主动脉局限夹层患者于术后 11个月行MRA复查示病情稳定未再发展。 1例于术后 1年复查MRA仍有极少量内漏 ,后因咯血突发死亡。结论 联合应用食管超声 ,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项有前景的方法 ,而且创伤小、安全有效 ,近中期效果满意 。
李志忠许尚栋郑斯宏李志安杜家会孙衍庆
关键词: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性
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用简单床边体查鉴别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心脏中心肺动脉高压患者做Valsalva动作.根据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的不同分为正常组(valsalva动作开始到袖带法测量血压声音消失间期≤3次心跳)和不正常组(Valsalva动作开始到袖带法测量血压声音消失间期>3次心跳).血流动力学是肺动脉高压评价金指标.结果 本研究84例患者平均年龄(63±16)岁,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不正常组有较高的肺动脉锲压[(22.5±6.6)vs.(11.9±4.3) mmHg(1 mmHg=0.133 kPa),P<0.01]和较低的肺血管阻力[(5.8±4.0)vs.(8.1±4.6)WU,P<0.01].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与平均肺动脉压[(46.2±9.69)vs.(43.4±10.4)mmHg,P>0.05]和心排指数[(2.4±0.6)vs.(2.4±0.6)L/(min·m^2),P>0.05]无关.用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不正常来判断肺动脉锲压>15 mmH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是89.4%、86.1%、86.9%.结论 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人群中,血压对Valsalva动作反应不正常代表左心充盈压增高.
刘彤王苏陶英韩福生李勇高玉龙高云李志忠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VALSALVA动作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导管误入右心房一例
2011年
患者男性,49岁。因“活动时胸痛1个月,加重18d”收入院。近1个月,患者间断出现活动时胸痛,上3层楼即可诱发胸痛,休息后数分钟缓解。18d前胸痛突发加重,持续不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病情稳定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高玉龙张京梅陶英黄觊李昭曹向荣李志忠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导管误入右心房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诊断三支病变
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Femo-Stop的临床应用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PTCA术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与常规压迫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4 83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PTCA术 ,术后穿刺部位处理接受常规压迫装置 (Femo -Stop) 2 98例 ,血管闭合装置 185例(Angio SealTM16 2例 ,Perclose 2 3例 )。观察并记录止血时间 ,开始早期行走时间 ,血管并发症情况 ,并由专门护士进行随访 ,调查出院 4 8h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应用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的比率分别是 5 6 8%vs 18 8% (P <0 0 0 0 1)。应用Angio SealTM、Perclose、Femostop股动脉止血时间分别是 (1 7~ 1 2 )min (P <0 0 0 0 1) ,(13 7± 6 1)min (P <0 0 0 1) ,(115 7± 35 3)min。开始早期行走时间分别是 (4 1± 2 4 )h (P <0 0 1) ,(7 6± 8 2 )h (P <0 0 5 ) ,(10 7± 4 3)h。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1 9%(P <0 0 0 5 ) ,13 0 % ,6 4 % (P <0 0 5 )。两组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3 2 %与 6 4 % (P >0 0 5 )。两组患者出院后 4 8h随访满意度分别是 92 4 % ,6 5 4 % (P <0 0 0 0 1) ;住院时间分别是 (2 3 1± 12 3)h ,(2 2 8± 12 3)h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可以使患者更早开始行走 ,缩短住院时间。尤其是Angio -SealTM
李志忠Lo SidneyCraig P Juergens
关键词:PTCA术血管闭合装置血管并发症
心脏瓣膜术后心室辅助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瓣膜病变术后重症心衰病人置入心室辅助(VADs)装置时,心脏瓣膜或人工瓣膜处理方法及围术期抗凝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1994年1月到2008年6月,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157例置入VADs病人中,10例为瓣膜术后重症心衰者。对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无论成形或置换,置入VADs时均未处理原瓣膜或人工瓣膜(环)。5例主动脉瓣病变病例置入VADs时,2例用生物瓣膜取代了原机械瓣膜,1例未处理原来生物瓣膜,1例未处理原机械瓣膜,1例取出机械瓣膜,用牛心包封闭主动脉根部。结果所有病人置入VADs术后应用抗凝治疗。10例病人中,停VAD出院和VAD姑息治疗各1例;转心脏移植4例;4例死亡,3例为多器官衰竭,1例为血栓栓塞事件。结论瓣膜病变术后置入VADs总的生存率是60%,与非瓣膜病心衰病人置人VADs相比,未增加手术风除.
刘彤张海波程宇彤王苏陶英高玉龙李志忠孟旭Mariell Jessup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脏辅助装置心脏移植
血浆脑钠肽与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6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62例(A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58例(B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C组)。采用单克隆非均相免疫法测定全血BNP浓度。结果 3组患者BNP分别为87.5(50.0~157.0)、472.5(324.0~652.0)和541.5(364.5~729.5)ng.L-1,3组间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BNP浓度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有助于判定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但不能鉴别心功能不全类型。
程宇彤张红菊孙涛李志忠刘彤何怡华刘双
关键词:脑钠肽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
Ⅰ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术”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1例报道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胸痛1月入院.胸痛呈刺痛,持续几秒钟至1 d,伴出汗及夜间发作,与活动无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 a.2007年因主动脉夹层在外院行升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弓降部覆膜支架植入术.半年前复查胸部CT提示人工血管显影及支架形态良好.
蔡吉芬孙涛杨云贵王苏阙斌李志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