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旻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化疗
  • 2篇细胞
  • 2篇联合化疗
  • 2篇肠癌
  • 1篇单抗
  • 1篇对移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胎
  • 1篇人胚胎干细胞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三维适形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周旻
  • 4篇胡利娟
  • 2篇胡小山
  • 1篇柳子川
  • 1篇聂豪
  • 1篇钟茜
  • 1篇黄赖机
  • 1篇蔡植华
  • 1篇刘相富
  • 1篇郑乃莹
  • 1篇胡义平
  • 1篇邓晓芳
  • 1篇石燕霞
  • 1篇尹一子

传媒

  • 2篇现代医院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新辅助化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新辅助化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大肠癌肝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FOLFIRI方案治疗,比较肝脏R0切除情况,以治疗后肝脏CT及肿瘤标记物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RR)为60.0%,疾病控制率(DCR)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RR)为30.0%,疾病控制率(DCR)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标记物CEA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转移灶R0切除率为85.0%;对照组肝转移灶R0切除率为65.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未出现。结论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新辅助化疗大肠癌肝转移,能够提高原发灶及转移灶R0切除率,对减少根治术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蔡植华郑乃莹周旻石燕霞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FOLFIRI方案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今,手工进行Googel学术搜索等对文献进行查漏补缺,收集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随机对照实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提取的资料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0例患者。总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76,相对危险度RR=1.33,95%CI(1.19,1.49),检验值Z=5.06,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对,治疗淋巴瘤总有效率显著提高。Ⅲ+Ⅳ级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异质性检验P=0.95,相对危险度RR=0.28,95%CI(0.14,0.56),检验值Z=3.56,P=0.000 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对,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异质性检验P=0.59,相对危险度RR=0.41,95%CI(0.22,0.75),检验值Z=2.91,P=0.00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对,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方案相比,总体上能增加淋巴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胡利娟周旻尹一子胡义平
关键词:淋巴瘤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META分析
利用AkaLumine/Akaluc系统对移植神经细胞活体示踪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复杂,神经元处于终末分化期不具有分裂再生能力,而成体神经干细胞数量非常有限,因此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差。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寄希望于外源细胞的移植替代修复。已有研究表明移植神经干细胞具有修...
周旻
关键词:活体示踪人胚胎干细胞基因敲入神经分化
文献传递
HBV与LDH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附144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HBV与乳酸脱氢酶(LDH)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144例初治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sAg(+)66例,LDHdt(LDH水平正常为N、高于正常为H)77例。将其分别按血清HBsAg是否(+)、LDH水平是否正常分为4组:HBsAg(-)/LDH-N组45例,HBsAg(-)/LDH-H组33例,HBsAg(+)/LDH-N组22例,HBsAg(+)/LDH-H组44例。所有患者采用CHOP方案治疗4~6个疗程,分析HBV、LDH对化学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HBsAg(+)者化学治疗总有效率为62.1%(41/66);HBsAg(-)者化学治疗总有效率为82.1%(64/78),HBsAg(-)者总有效率高于HBsAg(+)者(P〈0.01)。LDH-H者化学治疗总有效率为64.9%(50/77);LDH-N者化学治疗总有效率为82.1%(55/67),LDH-N者总有效率高于LDH-H者(P〈0.05)。分组结果显示:①HBsAg(-)/LDH-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38/45);②HBsAg(-)/LDH-H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26/33);③HBsAg(+)/LDH-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17/22);④HBsAg(+)/LDHdt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4.5%(24/44),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总有效率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HBsAg(-)/LDH-N组总有效率高于HBsAg(+)/LDH-H组(P=0.002),其余各组的两两比较结果尚未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HBV与高LDH可能对DLBCL的化学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胡利娟刘相富胡小山周旻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乳酸脱氢酶
133例霍奇金淋巴瘤中EBERs表达与临床分期、疗效相关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中EBV感染情况,通过EBERs原位杂交,分析其表达与HL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此外,进一步探讨EBV的感染对于HL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了133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石蜡标本、以及查阅详细的临床资料,进行EBERs原位杂交染色,统计分析EBER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统计EBV阳性与阴性例数,分组分析EBV对化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BER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单因素统计显示,EBV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低于EBV阴性组。结论EBERs的表达率高的HL患者其临床分期较晚,EBV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欠佳,提示EBERs可作为HL的独立预后因素。
胡利娟钟茜胡小山聂豪周旻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EBV疗效
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1年、2年、3年内生存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有助于提高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和近期生存率,但不良反应稍高。
邓晓芳柳子川周旻胡利娟黄赖机
关键词:化疗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