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流变
  • 4篇血液流变学
  • 3篇阳虚
  • 2篇病人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心病
  • 1篇虚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锌
  • 1篇血清锌铜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压积
  • 1篇血液流变学测...
  • 1篇血液流变学研...
  • 1篇血淤
  • 1篇血淤证
  • 1篇血症

机构

  • 7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素蓉
  • 5篇王继红
  • 3篇刘平安
  • 2篇杨世兴
  • 2篇刘锐
  • 2篇赵淑媛
  • 1篇王润生
  • 1篇王知侠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医研究
  • 1篇陕西中医函授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 3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细胞压积增高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被引量:1
1989年
我们对各种血瘀证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细胞压积增高特别明显,故将42例冠心病与120例正常人组及60例其它病种的血瘀证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42例冠心病中,住院患者30例,门诊患者12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4l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隐性冠心病13例,心肌梗塞8例,
刘素蓉王润生王继红于大江
关键词:冠心病血细胞压积
胆囊炎及胆石症病因病机浅探被引量:2
1994年
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45例,同时,对本病做了认真的调查与观察,对其临床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45例患者中,男8例,女37例,男女之比1:4.6;平均年龄40岁;其中胖型25例,平均体重65.5kg;瘦型20例,平均体重48kg,胖型与瘦型之比1.34:1;情志抑郁者42例,情志舒畅者3例;多食肉者20例,喜甜食者11例。
王继红刘素蓉王润生杜立峰
关键词:胆囊炎病因病机胆结石
59例阳虚病人血清锌铜值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89年
我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9例阳虚病人血清锌铜值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脾阳虚和脾肾阳虚均为低锌、高铜,其不同点是脾阳虚较脾肾阳虚的改变更为明显。提示血清锌铜值的高低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肾也有一定关系。
杨世兴刘素蓉王继红
关键词:阳虚血清
100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测定(摘要)被引量:1
1990年
我们采用上海第一医学院研制的XN—3型血液粘度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SPA—3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对100例高脂血症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测定。
刘素蓉赵淑嫒王知侠王继红
关键词:高血脂病血液流变学
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31
1989年
本文报道了研究阴虚和阳虚证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阴虚证与阳虚证都存在有血瘀的状况,但两者所引起的物质基础与客观指标的变化不同。阴虚证主要是血浆成份增高,阳虚证主要是血球成份增高。提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阴虚和阳虚证辨证的客观化。
刘素蓉杨世兴赵淑媛刘平安刘锐
关键词:阴虚阳虚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学
160例阳虚病人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1992年
对160例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8项检测,表明心阳虚和肾阳虚的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处于浓、粘、聚状态,而以心阳虚为重,肾阳虚次之。得出心阳虚血粘增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脾阳虚血液粘度降低,血液处于稀、清、淡的状态,这不仅证实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理论的正确,而且得出脾虚和血虚可与血粘降低等同看待。
刘素蓉王继红刘平安刘锐
关键词:阳虚血液流变学
血淤证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对祖国医学的血淤证患者59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和探讨,测定结果,血淤组的全血比粘度(nb)、全血还原比粘度(nb—1/Ht)、红细胞电泳时间(EPT,s)、血球压积(Ht,%)、血小板聚集(AGG,%)均高于正常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5);血沉(ESR,mm/h、血沉方程K值及血浆比粘度(np)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祖国医学所论及的血淤证的实质是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高凝状态,使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了一系列疾病。而我们所做的血液流变学诸项检查可做为血淤证病理变化的一个客观指标,并可做为活血化淤疗法的一个评定标准。
刘素蓉刘平安赵淑媛
关键词:血淤证血液流变学高凝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