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子流变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高分子流变学是一门介于力学、化学、物理与工程科学之间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是研究聚合物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应力与速率变化机制和机理的学科,是聚合物加工工艺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和高分子专业学生的特点,探讨了高分子流变学本科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并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 左丹英黄年华刘晓洪刘洪涛
-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BPU/PLLA/DO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对成膜过程及共混膜结构的影响
- 2012年
- 利用浸沉凝胶相转化法制备医用聚氨酯(BPU)/聚乳酸(PLLA)微孔膜,讨论了BPU/PLLA不同配比时聚合物/1,4-二氧六环/水三元体系的凝胶特性及其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成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PU/PLLA质量比例由90/10变为75/25、50/50、25/75、10/90,聚合物/溶剂/非溶剂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强,凝胶值增大,但是共混溶液的黏度增大;并且,共混膜的孔隙率、膜厚、平均孔径、水蒸汽透过速率及吸水率先增加后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随着BPU/PLLA质量比例的变化,动力学扩散过程控制成膜速度转变为成膜体系热力学性质控制成膜速度;成膜过程由延时分相转变为瞬时分相,后又转变为延时分相.
- 左丹英刘洪涛赵三平徐卫林
- 关键词:医用聚氨酯凝胶性
- 一种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组成的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所述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9~1/1,聚偏氟乙烯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
- 柏自奎李佳荣王洪吴星火周应山顾绍金陶咏真杨红军许杰刘洪涛徐卫林
- 文献传递
- 声脉冲传播法在测试化纤动态弹性模量上的研究
- 2023年
- 声脉冲传播法测试化纤长丝的动态弹性模量(以下简称声模量)能够反映材料的刚性,测试过程试样无损,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可靠,针对性强,适用面广,即使试样密度未知也能确定声模量。用该方法测试了不同纤维的声模量,得出:声模量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涤纶、黏胶纤维、腈纶、丙纶、锦纶,符合初始模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涤纶、黏胶纤维、腈纶、丙纶、锦纶的认知。对于涤纶而言,因为加工工艺不同、截面不同,声模量测试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为:圆形截面涤纶牵伸丝,异形截面涤纶牵伸丝;涤纶高取向丝,涤纶预取向丝,涤纶中取向丝。该测试结果与加工工艺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声脉冲传播法能够区分不同品种、不同工艺纤维的刚性。
- 李红杰王亦涵刘洪涛
- 关键词:动态弹性模量化纤
- 声脉冲传播法测定纤维动态弹性模量方法实证与标准化被引量:1
- 2021年
- 采用声速法纤维取向度/动态弹性模量测定仪,以涤纶单丝为试样,通过变换试样预张力和换能器隔距,分别测定对应的声波旅行时间。结果表明:不同预张力下所测得的声波旅行时间-换能器隔距散点数据与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高度相符,并可由外推法计算仪器系统的延迟时间T;、纤维中的声速C和动态弹性模量E的准确可靠值,且可根据已知的无规取向声速值C;计算赫尔曼取向因子F和取向角θ;延迟时间与换能器隔距和试样预张力都相关,而不是理论上的固有不变;倍长法计算优选的预张力为0.09~0.18 cN/dtex,换能器隔距为100 mm和200 mm,适合只需相对比较的工业应用和教学演示,而外推法更适于精确定量科研。
- 徐星颖刘方义李红杰李德利刘洪涛
- 关键词:动态弹性模量纺织纤维声速
- 一种水性防腐涂料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防腐涂料制备方法,步骤为:首先制备分散型石墨烯,再将环氧树脂,固化剂,二丁酯,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锌和分散型石墨烯按质量比80‑100:5‑8:1‑3:7‑9:8‑11:1‑6的比例进行共混,制备得到水性...
- 潘勇军刘洪涛杨红军徐卫林
- 文献传递
- 一种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组成的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所述应激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9~1/1,聚偏氟乙烯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
- 柏自奎李佳荣王洪吴星火周应山顾绍金陶咏真杨红军许杰刘洪涛徐卫林
- 文献传递
- 纺织类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充分掌握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对专业必修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前期和后续课程的设置、精品课程的建设、开设教师设计的实验以及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使用。结果显示,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良好,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 左丹英刘晓洪殷先泽刘洪涛
- 关键词:课程建设
- 天然蛋白质纤维粒子化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 <正>天然蛋白质纤维是从动物上获取的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生物质纤维,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纺织品中。部分天然蛋白质纤维因长度短而不能被充分的利用,如兔毛、羽绒和从梳毛机上梳理下来的短羊毛。针对长度较短...
- 徐卫林杨红军刘欣刘洪涛刘秀英陶咏真
- 关键词:BIOCOMPATIBILITY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丝素肽链AlaGlyAlaGly的聚氨酯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丝素肽链AlaGlyAlaGly的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氨酯材料功能化的制备与加工领域。该制备方法以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酸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以N-甲基吗啡啉为碱,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
- 刘洪涛徐卫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