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一帆

作品数:1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新乡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教学
  • 3篇代文
  • 2篇大学语文
  • 2篇学语
  • 2篇语文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文学
  • 2篇教学装置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2篇古代文学
  • 2篇汉语
  • 2篇汉语言
  • 2篇汉语言文学
  • 1篇大学语文课
  • 1篇当代文学
  • 1篇新媒体
  • 1篇虚构
  • 1篇虚实

机构

  • 14篇新乡广播电视...

作者

  • 14篇孟一帆
  • 1篇马晓燕

传媒

  • 2篇新乡教育学院...
  • 2篇才智
  • 2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今天
  • 1篇东西南北(教...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古代文学阅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古代文学阅读装置,包括防护外壳和锁屏按钮,所述防护外壳的右端在位于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锁屏按钮,所述防护外壳的外侧位置处套接有辅助阅读装置,辅助阅读装置设置有固定弯钩、直板和弯板,直板分别与固定弯钩和弯板焊...
孟一帆
文献传递
一种古代文学书籍查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古代文学书籍查找装置,包括书柜和收纳装置,所述书柜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与书柜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记录台,且记录台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记录台...
孟一帆
文献传递
浅析禅宗对诗歌意境理论发展的影响
2011年
禅宗是佛教东传后,自我适应,积极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佛教中国化的终极产物。它虽说是一种宗教,却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境界"
孟一帆
关键词:境界虚实禅宗意境
一种古代文学远程教育教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代文学远程教育教学装置,包括投影仪主体,所述投影仪主体的最上侧右方位置处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连接插孔、调节按钮、开关按钮,所述连接插孔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的右侧位置处...
孟一帆
文献传递
缘系宝黛 情广天下——论《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2007年
从《红楼梦》以"情"为主旨的角度入手,谈了宝黛之情、祖孙之情、主仆之情、朋友之情、博爱之情等,得出"情本思想"贯穿《红楼梦》全篇的结论。
孟一帆
关键词:《红楼梦》
浅析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2019年
中华文化的伟大与渊博既在于它的工艺美术与实用技术方面,同时也在于它的汉字方面,由汉字所记载的文化典籍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正史还是诗词歌赋,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同文化形象的中国,既有温文儒雅的君子形象,也有自由散漫的诗人,还有高雅严谨的圣人,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因此本文就从汉语言文学方面进行分析,一点点寻找汉字之美。
孟一帆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2010年
报告文学这一文体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其真实性问题一开始就存在着争辩:有的主张严格恪守真实,有的主张在总体真实的基础上可以允许适度的虚构和想象。时过境迁,脱胎于新闻报道的"文学轻骑兵",其真实性的界定究竟如何,仍有必要进行探讨。
孟一帆
关键词:报告文学艺术性虚构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化”被引量:1
2011年
大学语文自开设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大学语文还没有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教授大学语文时,应与时俱进并确立"美化课堂"的教学理念,使之与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真正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的魅力。
孟一帆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饲料产品的广告宣传策略
2024年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其中,新媒体展现了个性化、实时性、受众面广、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备受年轻用户的青睐。面对新媒体的海量用户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媒体中开展广告宣传,饲料企业也不例外。从作用来看,新媒体广告宣传不仅能丰富宣传渠道,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能提高饲料产品的知名度。为此,饲料企业要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完善饲料产品的广告宣传策略,从而为饲料产品的促销及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孟一帆
关键词:新媒体饲料产品广告宣传市场营销
浅谈大学语文“课感”的培育
2015年
一、"课感"的起源大凡语文教师在上完一堂师生行为互渗、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并获得颇多收获的令自己满意的语文课时,总会产生一种春风得意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一旦课堂某些环节出现失误、师生信息交流受阻或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如期实现,就会产生一种懊恼、后悔和失望的情绪。这种执教者课后(或课内)自我良好的感觉,我们不妨称之为"课感"。有"课感"的语文课往往令听者如闻仙乐,如沐春风,获得一种美的享受;相反,一节毫无特色。
孟一帆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互渗执教者愉悦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