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AO锁骨钩钢板 (clavicular hook- plate,CHP)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应用 CHP内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直接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 ,其中 35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 ,16例用喙肩韧带代替重建无法直接修复的喙锁韧带。结果 获得随访 4 6例 ,随访时间 2~ 4 5个月 ,平均 32个月。取出 CHP时间为 4~ 11个月 ,平均 5 .3个月。术后再脱位 2例 ,无钢板断裂及螺丝钉松动。按 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 ,优占87% (4 0 /4 6 ) ,良占 6 .5 % (3/4 6 ) ,差占 6 .5 % (3/4 6 )。优良率达 93.5 % (4 3/4 6 )。结论 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
- 徐荣华施伟周冰龚维成郭开今
- 关键词:AO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 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 2001年
- 研究和评估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 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Wolter钩形钢板内固定 ,其中Ⅱ度损伤 4例、Ⅲ度损伤 13例 ,受伤后1~ 5天内接受手术。经过 6~ 12个月的随访 ,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以及内固定取出后再脱位等症象。说明Wolter钩形钢板固定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可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治疗Ⅱ。
- 施伟辛兵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
- 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19髋进行股骨颈全氏保留的全髋置换术,随访时间术后2年-5年7个月,以Harris评分和关节的稳定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髋Harris评分术前58分,术后91分,术后无假体松动现象。结论对于股骨颈完好且无骨质疏松的患者,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颜连启黄冠程郭开今施伟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
- 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病例,患者病程为伤后3个月~2年,平均为12个月,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损伤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ADI)为6~12mm。所有患者均接受Apofix固定并寰、枢椎融合术。本组患者术前均施行颅骨牵引,以获得寰枢关节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结果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枢椎不稳定的表现。结论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是导致寰、枢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诊断依赖于ADI测量及MRI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牵引复位是施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前提。
- 辛兵施伟郭开今
- 关键词:寰枢关节韧带脱位脊柱融合术
- 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漏诊及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腘动脉漏诊及误诊的原因,尽早诊断,尽早手术,保存肢体,减少病废及病残。[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12例漏诊及误诊的病人,误诊时间8~50h,平均22.6h。栓塞5例,破裂7例。其中多发伤5例。术前介入科血管造影5例,1例病人行血管再通。其余病人均手术探查,端端吻合2例,大隐静脉翻转移植吻合6例。血管探查同时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3例病人因肢体坏死直接截肢。[结果]3例病人术后完全无肢体缺血挛缩并发症;2例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缺血挛缩表现;4例病人保肢失败,再次手术截肢。[结论]腘动脉损伤漏诊及误诊的原因:(1)对腘动脉的解剖不熟悉;(2)因膝关节搬运过程中自动复位畸形消失而被忽视;(3)合并其它更严重的损伤,抢救生命而忽略腘动脉损伤;(4)没有重视下肢体格检查,漏掉腘动脉损伤体征。
- 惠正广辛兵施伟
- 关键词:膝关节诊断学
- 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 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 ,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 随访 6~ 2 8个月 ,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Apofix椎板钩操作安全 ,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性 ,适用于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治疗。
- 李洪伟龚维成郭开今施伟
- 关键词:APOFIX椎板钩寰枢椎不稳内固定手术方法牵引复位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辅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11个膝关节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平均屈曲115°。HSS改良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90分。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能精确地控制假体选择、截骨量、假体角度,对软组织松解和平衡可以实行量化操作,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颜连启郭开今施伟王黎明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导航
-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l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 惠正广辛兵施伟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骨移植膝关节
- 腰椎棘突间区的解剖学参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52具成人完整福尔马林固定标本T12-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长度、相邻棘突上下缘及中央厚度。测量数据用SPss115软件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数据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棘突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L1~2为7.61mm(女,7.75),L5~S1为4.03mm(女,6.49)。棘突顶距、棘突长度中段较大,上段和下段较小。棘突顶距,T12~L1为54.63mm(女,54.63),至L2~3增大为60.18mm(女,53.64)又逐渐变小,至L4~5减小为45.07mm(女,49.40)。棘突长度,L3最大,25.45mm(女性L4最大18.71mm),L1和L5分别为21.63mm(女,17.08)和21.41mm(女,17.44)。相邻上一棘突下缘厚度普遍大于下一棘突上缘厚度。差值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3.28,75%位数为5.13。棘突顶距与身长呈中低度正相关。相邻椎间隙指标呈中高度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棘突较短、薄、矮。结论:该研究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刘刚颜连启郭开今陈幽婷袁峰辛兵施伟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
- 自体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总结分析髂骨供骨区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机制,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98例实施髂骨供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髂骨供骨区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结果髂骨供骨区并发症115例,其中切口裂开5例,切口血肿17例,切口疼痛40例,皮神经损伤21例,切口感染10例,切口处持续渗出8例,髂棘骨折6例,切口疝、外观改变共8例。结论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与取骨方式、术者操作及对解剖层次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朱自强施伟辛兵
- 关键词:并发症自体髂骨切口裂开皮神经切口疼痛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