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
- 作品数:33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食管鳞癌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
- 郁志龙宝莹娜林宇祁真孙晓革郁圣陶索志敏
- 该项目属肿瘤放射治疗学领域。食管鳞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80%的病人在发现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单纯放射治疗后食管鳞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30%以下,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未控和远处转移,因此...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鳞癌肿瘤放射治疗学
- 中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3年
- 目的评估中药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RE)的防治作用。方法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患者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口服西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并评估患者食管急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I度和Ⅱ度RE发生率分别为38.5%与58.0%,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在防治1~2级放射性食管炎方面优于西药。
- 索志敏赵建国杨吴林宇郁志龙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中药同步放化疗
- 11C-蛋氨酸-PETCT在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
- 2017年
-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PETCT在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确诊为胶质瘤行放疗后考虑复发或放射性坏死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1C-MET-PET/CT和MRI检查,分析11C-MET-PET/CT诊断胶质瘤术后放疗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准确性。比较复发和放射性坏死患者11C-MET-PET/CT检查SUV值和L/N值。比较11C-MET-PET/CT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11C-MET-PET/CT诊断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33%,准确性为94.29%,正确指数为0.753。经秩和检验,复发患者的SUV值和L/N值均高于放射性坏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诊断复发25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复发23例,诊断准确率92.0%;MRI诊断复发34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复发21例,诊断准确率61.76%;PET/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C-蛋氨酸-PETCT在诊断胶质瘤术后放疗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准确率高,可作为MRI检查的重要补充。
- 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张占普
- 关键词:胶质瘤复发放射性坏死
-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
- 同步放化疗作为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热疗通过热能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重要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剖析热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热疗发挥增敏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以期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一定参考。
- 侯长青宝莹娜淡宇韬孙心雨霍晓鹏林宇
- 关键词:热疗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 11C-蛋氨酸-PETCT在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
-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PETCT在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确诊为胶质瘤行放疗后考虑复发或放射性坏死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1C-MET-PET/CT和MRI检查,分析11...
- 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
- 关键词:胶质瘤复发放射性坏死
- 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术后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全部经开颅手术或立体活检确诊。将采用^(11)C-蛋氨酸(11C-Met)-PET/MRI融合图像进行放射靶区勾画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仅采用MRI图像勾画放射靶区的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SD方面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63.6%、43.2%、34.1%和58.3%、36.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表明观察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靶区定位用于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
- 关键词:生物靶区胶质瘤
- 同步放化疗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评价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联合E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自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2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6MV—X线95%PTV60~66Gy/30~33F,每周放疗5次。同步给予化疗(EP方案),VP-16,60mg/m。静脉滴注1—5d,DDP50mg/m^2静脉滴注1、8d,28d为1个周期,放疗期间同步2个周期,共4个周期,其余周期在放疗后继续治疗。同步放化疗结束3个月复查,对于3个月复查PET—CTiY-实肿瘤残存病灶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以补充剂量。结果:近期有效率83-3%(20/24);术后3、6、9、12、18、24个月局控制率分别为87.5%(21/24)、83.3%(20/24)、75.0%(18/24)、70.8%(17/24)、58_3%(14/24)、50.0%(12/24)。中位生存期20.2个月,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37.5%。主要不良反应: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3.3%;消化道反应为I~Ⅱ级82.3%,粒细胞降低发生率87.5%,其中I~Ⅱ级75.0%,Ⅲ级12.5%,无Ⅳ级反应。结论:EP方案同步放化疗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严重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刘秀兰宝莹娜林宇
-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 放疗序贯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放疗序贯免疫治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回顾性队列)和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前瞻性队列)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序贯免疫治疗,分为联合组(40例)和放疗组(44例),通过标准化死亡比加权法(SMRW)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倾向性评分多模型比较和亚组分析进行两组间疗效稳健性分析,采用E值分析对观察性研究的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84例患者中,男性77例(92%),女性7例(8%);年龄≥65岁42例(50%)。SMRW后变量高度同质化,标准化平均差<0.1。在SMRW调整前后,患者的中位PFS期和OS期,联合组均显著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RW调整后,PFS期为17.0比7.0个月,HR=0.260,95%CI为0.130~0.490,P<0.001,OS期为未达到比24.0个月,HR=0.210,95%CI为0.070~0.590,P=0.002。稳健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治疗后,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放疗后序贯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生存预后,其中联合化疗生存获益更佳,生存获益的主要机制可能是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善。
- 黄丛秀王少军林宇孙晓革郁志龙杨昊何占彪
- 关键词:免疫疗法放射疗法淋巴细胞亚群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e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从2009—04~2012—0945例行IMRT的NSCLC病人,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4组:12例中心型无肺不张,12例中心型伴有肺不张,10例周围型无胸膜凹陷,11例周围型伴有胸膜凹陷。所有病人均进行CT和PET—CT检查。通过靶区定义系统比较CT和PET—CT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所有病例中GTVCT,和GTVPET-CT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心型肺癌伴有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伴有胸膜凹陷的病人GTV(gross target vdumes:GTV)CT均明显大于GTV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心型肺癌无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无胸膜凹陷的病人GTVCT与GTV-PET-CT差异变化不显著(P〉0.05)。PlanCT和PlanPET-CT计划参数比较在肺V20、V30,食管V50和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肺V5、V10、平均剂量,心脏V30和脊髓最大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可以提高NSCLC病人有肺不张和胸膜凹陷的靶区界定精确性,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
- 杨昊郁志龙索志敏赵建国斯琴高娃林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
- 头颈部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微波热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对头颈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5~2018-5的7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热疗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6 MV-X加速器调强放射治疗,肿瘤累计剂量60~70 Gy/6~7wk;放疗+热疗组放疗1wk后(DT 10 Gy),采用HG-2000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2次/wk,30~40 min/次,温度控制在41±1℃,共10次。治疗结束后3mo复查增强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放疗+热疗组CR率为40%(14/35),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的22.85%(8/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有效率方面,放疗+热疗组91.42%(32/35)亦明显优于放疗组68.57%(24/3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对伴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孙嘉阳林宇安志玲张继红赵娟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微波治疗颈部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