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程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门静脉注入碘油化疗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20只实验性肝癌大白鼠和20只正常大白鼠经门静脉注入碘油混悬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碘油混悬液在肝脏的分布。结果在癌巢内、癌巢内小血管、肝窦及及中央静脉均见有碘油滴。表明门静脉参与肝癌的血供,经门静脉注入碘油化疗药混悬液可致肝癌细胞坏死,提示对肝癌除了经肝动脉化疗和栓塞外,还可辅以经门静脉的化疗和碘油栓塞。
- 刘鹏程郭俊渊王承缘胡国栋黄志程刘绍春
-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药物疗法碘油
- 经导管栓塞治疗危及生命的盆腔大出血
- 胡国栋郭俊渊黄志程周义成陈锦华刘鹏程李晓白
- 腹部外伤、肿瘤、产伤及剖腹产后所致的盆腔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且手术止血困难。经导管栓塞止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能达到立即和持久的效果。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少等优点。该院从1987至1990年...
- 关键词:
- 关键词:盆腔大出血经导管栓塞腹部外伤止血
- 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对放射治疗后动脉损伤的治疗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和内支架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并将13个内支架置入于8例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支架及其靶血管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其中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置入内支架。随访8个月至5年,11例动脉病变基本消失,血管造影示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狭窄<30%,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以及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
- 刘鹏程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
- 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9年
- 目的研究不同介入方法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hepatocelularcarcinoma,PHC)多药耐药(mutidrugresistanceMDR)基因表达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影响。方法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HC共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介入方法治疗后Ⅱ期切除41例,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标本中Pgp的含量。结果Pgp阳性百分数,介入A、B、C、D各组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00.0%、62.5%、46.7%、18.2%、52.6%(各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χ2值分别为3.96、0.02、0.17、4.39,P值分别为<0.05、=0.02、>0.5、<0.05)。透明细胞型、梁索型较低,实体型、未分化型较高。从Ⅰ级至Ⅳ级Pgp表达有递增趋势。结论MDR基因过度表达在PHC天然性或获得性耐药起一定作用,且存在组织学差异。无水乙醇碘油乳化剂加明胶海绵联合栓塞可成为克服PHC耐药的新途径。
- 肖恩华胡国栋刘鹏程胡道予刘绍春郝春荣
- 关键词:肝细胞癌介入放射学P-糖蛋白基因表达MDR
- 化疗栓塞后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43
- 1999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用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和流式细胞仪对117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凋亡检测;其中单纯手术58例,4种介入治疗后二期手术切除59例。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单纯手术组为1.77%,行介入治疗的A、B、C、D4个治疗组分别为6.11%、8.71%、13.29%、15.73%,经秩和检验,除C、D组间比较P>0.05,其余两两比较P值均<0.05。末次TACE与手术切除间期<1个月、1~2个月、2~3个月、≥3个月,其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2.7%、13.5%、8.5%、5.2%,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光镜观察凋亡指数D组高于C组、高于B组、高于A组、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细胞凋亡是TACE引起肝癌细胞死亡的另一重要机制,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碘油、乙醇、明胶海绵联合栓塞优于单一材料栓塞。
- 肖恩华胡国栋刘鹏程胡道予
- 关键词:肝细胞癌药物疗法动脉栓塞细胞凋亡
- 血管内支架在放疗后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 1999年
- 目的:用于评价内支架放置术在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内内支架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方法:13个内支架放置于8个放疗后动脉性疾病的患者,其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支架及其靶血管内和内支架内的血流情况。结果:介入方法成功治疗8例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患者。5例动脉病变基本消失,追踪2年(8月~5年),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临床症状改善。5例患者接受了1或2次介入治疗。1例患者重复承受了4次血管成形术,并放置了3个内支架,2个内支架放在两髂总动脉和腹主动脉,1个内支架放在腹腔动脉。另1例重复4次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放置了2个内支架。最后1例,因为血管成形术后内膜撕裂和血管闭塞,而放置了1个内支架,经5年随访,其动脉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我们结果提示;单一的内支架放置或者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
- 刘鹏程
- 关键词:动脉损伤血管内支架放射性损伤
- 移植肾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径路和方法
- 1998年
- 目的用于评价两种径路的血管成形术的方法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 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18例中,15例患者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处远侧端移植肾动脉主干,3例位于移植肾的肾内分支动脉。同侧股动脉径路用于治疗端-侧血管吻合的患者(n=10),对侧股动脉径路,用于治疗端-端血管吻合的患者(n=6)。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2例经肱动脉径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追踪为评价。结果 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血管成形术。成形术后,所有病人均治愈。1例患者因为复发动脉狭窄,而再次作血管扩张,同时放置1个支撑器。第二次血管成形术后6个月,考虑病人已治愈。结论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 刘鹏程Otal PhilippeColombier DanielRousseau HerveCisterne Jean-MarcFrancisJoffre
- 关键词:肾移植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移植肾
- 碘油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4年
-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近十年来发现碘油除作为造影剂外,在肿瘤的介入放射学治疗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经导管向肝动脉注入的碘油可选择地留在肝肿瘤内。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性达到诊断肝癌的目的。
- 刘鹏程
- 关键词:碘油栓塞
- 血管成形术和Stent放置术放射治疗后动脉损伤的治疗
- 1998年
- 用于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Stent在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内Stent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资料和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成形术治疗。13个Stent放置于8个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内膜撕裂1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Stent及其靶血管内和Stent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病人,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放置Stent。11例动脉病基本消失,追踪2年(8月~5年),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临床症改善。11例患者接受了1或2次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重复承受了4次血管成形术,并放置3个Stent,2个Stent放在两髂总动脉和腹主动脉,1个Stent放在腹腔动脉。另1位重复4次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放了2个Stent。最后1例,因为血管成形术后内膜撕裂和血管闭塞,而放置了1个Stent,经5年随防,其动脉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或者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
- 刘鹏程
- 关键词:血管形成术放疗动脉损伤
-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及经管腔治疗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附90例报告)被引量:4
- 1989年
- 本文报道反复消化道出血经皮腹部动脉造影90例,阳性率为76.6%。本组28例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5%。6例肝动脉瘤经导管栓塞治疗均止血。12例消化道出血经导管药物止血治疗,有效率为70%。并讨论了消化道出血经皮动脉造影及经导管治疗的价值。
- 黄志程胡国栋刘鹏程
- 关键词:管腔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