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蕾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航运
  • 2篇汽船
  • 2篇清末
  • 2篇海运
  • 2篇海运业
  • 2篇航运业
  • 1篇第一次世界大...
  • 1篇洋行
  • 1篇争夺
  • 1篇沙船
  • 1篇世界大战
  • 1篇顺治
  • 1篇顺治帝
  • 1篇太古洋行
  • 1篇强兵
  • 1篇清初
  • 1篇清代
  • 1篇清代后期
  • 1篇怡和洋行
  • 1篇网络

机构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关西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杨蕾
  • 1篇王列辉
  • 1篇叶斐

传媒

  • 2篇国家航海
  • 2篇元史及民族与...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日本近代航运业“国策会社”的形成探源
2020年
从日本近代航运企业的发展和变迁看,“国策会社”的形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诞生既是幕末以来“海外雄飞”思想的体现,也是日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国策战略的必然产物。1870年成立的三菱会社,是航运业中“国策会社”的源头。
杨蕾
关键词:航运业富国强兵
中国帆船与东亚海域交流
2016年
一、绪言在被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诸岛及台湾所包围的东亚海域中,中国帆船的活动曾非常活跃。有关这些帆船活动的具体情况在中国史料中记录很少,却比较详细地留存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史料中。古代日本的记录及朝鲜半岛的史书《高丽史》等,都记载了中国海商经由海路而来的情况。
松浦章杨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海运业被引量:3
2016年
日本明治维新后,政治、经济、文化逐步走上近代化道路,其海运业也在经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战爆发后,日本抓住远离战场中心及欧洲生产衰弱的机遇,大力扩充海运业及海外贸易。在一战刚刚结束的1920年,输出入贸易显著增加,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的海运强国。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将资源全球化,不断扩大权力的过程的话,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正是通过海运崛起参与了世界资源的国际化,实现了利益增加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本文利用日本轮船会社的社史、新闻报道等资料,通过考察一战前后日本海运发展及扩张的过程,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海运及日本崛起的重要影响。
杨蕾
关键词:海运
清代后期沙船航运业的经营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郑氏投降清朝以后,清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进行海外贸易。其结果是沿海民众多运用帆船积极地进出中国沿海及海外。活动于中国大陆沿海海域的帆船主要有沙船、鸟船、福船、广船,其中在长江以北海域活...
松浦章杨蕾
关键词:清代沙船航运业报纸
文献传递
清末轮船招商局汽船和日本被引量:2
2011年
在19世纪末期的东亚各国中,有能力经营大规模汽船航运公司的只有中国和日本。中国1872年成立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对中国的海运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业务不仅局限在中国的水运和海运方面,还曾扩大到海外,开通了日本航线,进行了数次航行,以期扩大贸易。通过对轮船招商局汽船航行日本情况的分析可知,对轮船招商局汽船在日本沿海的活动,日本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措施,使其经营并没有造成之前以为可以影响日本航运业的情况,并最终无疾而终。
松浦章杨蕾
关键词:汽船海运业
正面争夺与错位发展--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近代开埠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列强在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的航运网络:1.从航线的覆盖范围看,日本与上海以北的港口联系更为紧密,英国则与上海以南的港口更密切,在长江一线,英日两国虽都深入长江上游的重庆,但英国在长江挂靠的港口数量更多,日本集中在长三角发展内河航运,英国则在珠三角的内河航运上具有垄断地位。2.英国是以上海和香港为双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日本则形成了以上海为单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从三大航线看,两国的轮船公司都覆盖了最主要的港口,但在航线的内部结构中存在错位竞争的现象,英国航运网络中排名前十的航线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以南的南洋航线,日本则集中在上海以北的北洋航线和日本内部航线。3.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与地理因素、制度安排等有较大关系,两国的轮船公司都依托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拓展航路,日本通过"命令航线"对轮船公司的航线进行资助和统一安排,英国则通过轮船公司之间的协调进行分工和配合。从甲午战争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日航运网络之间形成了既正面争夺又错位发展的格局。
王列辉叶斐杨蕾
关键词:航运网络
清初皇帝的海洋思想
2013年
本文主要论述满清入关后顺治皇帝与康熙皇帝的海洋思想。顺治帝由中国的东北入主中原,大概由于这个原因,顺治帝对于海洋持有较为审慎的态度,对盘踞沿海岛屿的郑成功势力采取"迁界"政策,予以削弱。其根本思想是将断绝海上贸易、动摇其经济基础作为强大的武器,从根本上断绝郑成功势力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政策也扼住了中国大陆与东亚进行贸易的咽喉。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在当时的东亚首屈一指,东亚各国极其渴望得到中国的高档手工艺品和丝绸制品。而顺治帝认为,阻断这类商品由大陆输出的通路,可以给郑成功势力的海上贸易活动以致命打击。但这样的措施,同时也给沿海地区的民众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顺治帝之后的康熙帝,采取了与之不同的海洋政策。康熙帝对海洋的认识较有远见,他看到了海洋的价值。在平定台湾的郑氏势力后,康熙帝开始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民众的海外贸易活动。康熙帝认为,如果对民众正常的海外贸易加以限制,走私者和海盗等地下势力将会给中国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康熙帝实行推进民众海上活动及海外贸易的政策,中国民众的海上活动呈现出积极和活跃的局面。
松浦章杨蕾
关键词:清初顺治帝康熙帝
清末上海的北洋汽船航路
2012年
北洋航路是清末上海国内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俄战争期间,垄断这条航线的主要是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的太古公司及怡和洋行等。本文通过《申报》中的"出船广告"分析了1904年9月到12月的3个月间,上海驶往黄海、渤海等北洋海域汽船的航行情况。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的太古公司及怡和洋行排挤了其他的汽船公司,创造了北洋航路百分之八十的经营业绩。此外,从汽船的航行情况看,20世纪初上海始发的北洋航路其主要目的地是山东的烟台和天津,作为"北洋三港"之一的牛庄港地位逐渐下降,与此相对比,德国占领下的青岛·胶州成为新的航行目的地,逐渐登上了北洋航运的舞台。
松浦章杨蕾
关键词:清末太古洋行怡和洋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