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27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孤独症
  • 10篇少年
  • 10篇儿童
  • 7篇青少年
  • 5篇社会
  • 5篇谱系
  • 5篇谱系障碍
  • 5篇孤独症儿童
  • 5篇孤独症谱系
  • 5篇孤独症谱系障...
  • 4篇社会交往
  • 4篇社会交往能力
  • 4篇交往
  • 4篇交往能力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障碍儿童
  • 3篇流行期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孤独症患者
  • 3篇冠状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第六...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27篇李雪
  • 27篇王慧
  • 24篇刘靖
  • 11篇周娱菁
  • 8篇杨文
  • 7篇曹庆久
  • 6篇齐军慧
  • 4篇刘静然
  • 3篇郭延庆
  • 2篇田野
  • 2篇刘豫鑫
  • 2篇李江华
  • 2篇张晓丽
  • 2篇杨柳
  • 1篇姚丽
  • 1篇王菲菲
  • 1篇刘琦

传媒

  • 2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2024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及正常发育组(Ps<0.05),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发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间复杂表情识别任务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均存在面部表情识别缺陷,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为基础和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而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
苏醒吉兆正尹婷妮王慧宫小云赵荔阳刘勤一韩刚强孙秉玺彭舒晨陈佳璐李雪刘靖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面部表情识别青少年
双相障碍青少年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青少年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50例(抑郁状态29人,躁狂状态19人,混合状态2人)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0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自评问卷(AHRBI),同时由双相障碍患者父母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AHRBI-P),评估双相障碍青少年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双相障碍组青少年AHRBI总分与攻击与暴力、健康妥协、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自杀自伤及吸烟饮酒等6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5.5(38,119)vs.46(38,65);P〈0.05]。其中,26项行为条目双相障碍组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相障碍组AHRBI和AHRBI-P总分及6项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变量赋值抑郁发作=0,躁狂发作=1),AHRBI和AHRBI-P自杀自伤因子得分与发作状态呈负相关(r=-0.32、-0.33;均P〈0.05),AHRBI攻击与暴力维度下的毁坏财物行为得分与发作状态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双相障碍青少年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对照青少年,并且,患者在6个维度均存在明显增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评估期间抑郁发作患者自杀风险更高,而躁狂发作患者更易出现毁坏财物行为。
田野李雪刘靖杨文周娱菁王慧刘静然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障碍
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脑灰质异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灰质体积异常脑区以及异常脑区发育特点。方法:纳入19例6~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孤独症诊断标准且总智商≥70的高功能孤独症患者,以及年龄、总智商、性别组间匹配的16例正常对照,以磁共振成像检查收集被试的脑影像学资料,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计算两组被试大脑各区域的灰质体积,在统计学参数图(SPM)软件SPM8中进行双样本t检验得出差异脑区,对结果进行错误率(FDR)多重比较校正(P<0.05)。采用偏相关分析两组被试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高功能孤独症组的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小于正常对照组(FDR校正,P<0.05)。正常对照组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592,P<0.05),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6,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右侧额下回眶额部发育异常,此脑区可能参与孤独症的病理机制。
王慧李雪刘靖曹庆久杨柳周娱菁刘静然徐凌子吉兆正王菲菲梅婷汤欣舟
关键词:高功能孤独症脑灰质
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ASD样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 063名初中生,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量表(ASSQ)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青少年的ASD样行为与心理韧性。以ASSQ总分P5、P95为界分组,比较两组RSCA得分;对全样本ASSQ得分和RSCA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SSQ高分组的RSCA得分低于ASSQ低分组;全样本的ASSQ分与RSCA分呈负相关(均P<0.01);ASSQ的社交互动得分与RSCA五因子分呈负关联(β=-0.23、-0.27、-0.11、-0.23、-0.37,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存在负向关联,社交互动症状越重,心理韧性越差。
曾龙平王慧汤欣舟苏醒赵荔阳吉兆正宫小云尹婷妮刘勤一孙秉玺李雪刘靖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心理韧性青少年
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执行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点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执行网络功能连接特点、年龄组差别及与孤独症症状的相关。方法:纳入44例6~18岁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高功能患者及年龄、性别、智商组间匹配的31例正常对照,根据年龄将每组被试分为儿童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两组。选取左右侧后顶叶皮层及背外侧前额叶4个执行网络的核心脑区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采用偏相关分析计算异常脑区功能连接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问卷评分的相关。结果:孤独症组rdl PFC与左侧额上回/额中回/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该脑区功能连接同时呈现组别-年龄交互效应,在儿童期孤独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在青春期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 05)。且该异常功能连接与重复刻板行为及交流问题呈负相关(r=-0. 50^-0. 45)(均P <0. 05)。结论: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执行网络存在过度连接特点及年龄组别差异,与重复刻板及交流症状相关。
马增慧曹庆久严超赣梅婷鲁彬刘静然杨柳王慧汤欣舟吉兆正徐凌子阳雨露李雪刘靖
关键词:孤独症前扣带回
青少年及成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交技能训练的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的疗效。方法:入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12~30岁被试44例,分为训练组(n=22)和对照组(n=22)。对训练组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训练前(基线)和训练结束(终点)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异常行为量表(ABC)和社交反应量表(SRS)的评定以及心理推理任务和执行功能测查任务的评估。结果:训练组终点的ABC总分和社会退缩因子分,SRS总分和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因子分均低于基线(均P<0.05),心理推理的二级错误信念任务的通过率高于基线(P<0.05),执行功能的Rey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的延迟记忆结构分、延迟记忆细节分高于基线,连线测验中的数字字母连线时间、B测验完成时-A测验完成时短于基线(均P<0.05)。而对照组在终点时,除ABC社会退缩因子外,其余上述项目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和成年ASD患者的整体症状和社会交往障碍,还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和成年ASD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
阳雨露王慧马增慧尹婷妮吉兆正孙娅京汤欣舟宫小云王铎李磊李雪刘靖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技能训练疗效干预研究
神经性厌食少年的情绪、冲动特点及与自伤自杀的关联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少年情绪、冲动的特点及自伤自杀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对39名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有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以及7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评定,并对两组间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将人口学资料及上述各量表总分(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除外)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0.002、0.001),存在自伤行为、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患儿比例分别为43.6%、41.0%、33.3%。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冲动(OR=1.19,95%CI:1.04-1.37)与自杀观念相关联;且冲动(OR=1.15,95%CI:1.03-1.30)与自杀未遂相关联。结论:神经性厌食少年有明显较多的抑郁、灾难化思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及企图;冲动者更易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
杨柳刘靖李雪周娱菁王慧刘静然王菲菲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少年情绪冲动自伤自杀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与局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心理推理能力(ToM)与局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6~18岁ASD儿童39例和年龄、性别及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儿童43例,进行ToM任务测查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比较两组ToM通过率/得分和全脑局部一致性(ReHo)缺陷的脑机制值,并采用偏相关方法分析两组间存在差异的ToM通过率/得分和ReHo值之间的关系。结果:ASD组显性错误信念、一级错误信念通过率和表情识别任务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右额上回局部ReHo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右距状沟、左内侧额叶皮层区域ReHo值低于正常对照组(GRF校正,体素P<0.001,团块P<0.05);显性错误信念通过率与左内侧额叶皮层局部ReHo值呈负相关(r=-0.46,P<0.05)。结论:ASD患者存在ToM缺陷和局部一致性异常,其中显性错误信念与左内侧额叶皮层局部功能连接相关。
尹婷妮李雪王慧李慧娴吉兆正宫小云汤欣舟阳雨露刘勤一赵荔阳严超赣刘靖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 2017年4月至11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治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50例,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年龄12~18岁,智商均≥70分。选取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5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同时由孤独症组家长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的评定。结果高功能孤独症组AHRBI自评问卷总分与自杀自伤行为、健康妥协行为、攻击与暴力行为及破坏纪律行为4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在所有条目中,高功能孤独症组欺负、威胁、恐吓伙伴,故意对他人打、挤、推、踢,不喝牛奶或豆浆,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逃课或逃学,离家出走,伤害自己项目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高功能孤独症组健康妥协行为总分、自杀自伤行为总分以及不喝牛奶或豆浆行为、因节食而出现躯体不适、斗殴、随身携带武器、饮酒作乐或喝醉酒条目自评分均高于家长评定结果(P均<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青少年存在较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除吸烟、饮酒和无保护性行为较少外,其他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均多于正常青少年。
高紫琳刘靖李雪王慧
关键词:青少年高功能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同时经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终身版(K-SADS)评定无严重精神共患病的6~17岁孤独症儿童共46例。以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其社会交往能力,以复杂图形记忆、连线试验、言语流畅性、Stroop色词命名和一、二级错误信念任务评定其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水平。将SRS总分及各因子分(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孤独症行为)与执行功能各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一级和二级错误信念任务通过组和非通过组的SR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均数t检验。结果:执行功能方面,Rey复杂图形记忆任务的各项得分均与SRS孤独症行为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0.33、0.41、0.38,Ps<0.05),即时记忆结构分与SRS社交动机因子分呈正相关(r=0.30,P<0.05),延时记忆结构分与SRS总分呈正相关(r=0.34,P<0.05);Stroop色词命名任务中第1试错误数与SRS社交认知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P<0.05),Stroop色词命名中其他任务、言语流畅性任务及连线任务结果与SRS结果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0.21~0.24,Ps≥0.05)。心理推理能力方面,错误信念通过组与未通过组的SR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73,Ps≥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其执行功能有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其心理推理能力无明显关系。
齐军慧刘靖李雪张晓丽杨文周娱菁王慧
关键词:孤独症社会交往能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