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咽瘘
  • 2篇术后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狭窄
  • 2篇下咽
  • 2篇下咽癌
  • 2篇喉癌
  • 2篇喉气管
  • 2篇喉气管狭窄
  • 1篇咽肿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三维重建
  • 1篇术后咽瘘
  • 1篇年龄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清蛋白
  • 1篇全喉
  • 1篇全喉切除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丰城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海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苏纪平
  • 5篇魏小林
  • 4篇赵峰
  • 3篇王文武
  • 1篇陈慧英
  • 1篇魏凡俊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线型闭合器在全喉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5
2017年
Hoehn等于1969年首次在Zencker憩息切除术中使用闭合器,随后闭合器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Lukyanchenko于1971年首次报道了线型闭合器在全喉切除术中闭合咽腔黏膜。1972年Paches等报道了闭合器用于动物实验及全喉切除后喉咽黏膜闭合的经验。
王文武魏小林苏纪平
关键词:全喉切除术咽瘘
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咽瘘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咽瘘分为咽瘘组和无咽瘘组。将患者年龄、手术前后电解质、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3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差异性指标作二元回归分析。结果:87例喉癌及下咽癌手术患者中有11例(12.64%)术后发生咽瘘。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体质指数、术前血钾、手术时间、同期颈清扫、术后前白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是咽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影响咽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间应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及负氮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后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不良因素,可尽量避免术后咽瘘的发生。
苏家坤赵峰魏小林苏纪平
关键词:喉肿瘤下咽肿瘤咽瘘
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肺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肺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术后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分别将患者年龄、吸烟、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电解质和血清蛋白等38个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差异性观察项目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20例,并发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氯、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延迟拔除气管套管与术后并发肺炎关系密切(OR=1.065、0.825、0.127,P<0.05)。结论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肺炎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是避免术后并发肺炎的有效措施。
苏家坤赵峰魏小林苏纪平
关键词:喉癌下咽癌肺炎年龄清蛋白
喉气管狭窄诊断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16年
喉气管狭窄(laryngeal tracheal stenosis,LTS)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内在的LTS或外部压缩所致的气道狭窄,主要由外伤和气管内插管引起([1-3])。LST的诊断不易,约4/5在初诊时被误诊为支气管和肺部的疾病而延误治疗[4]。其起病隐匿,当狭窄大于75%时才在安静状态出现呼吸困难([5-6]),常常由痰栓或出血致部分或完全的气道急性阻塞从而触发急性呼吸窘迫。
魏小林赵峰王文武魏凡俊郑丰杨苏纪平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影像学
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中心曲线测量喉气管狭窄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与常规CT三维重建在测量喉气管狭窄长度和严重程度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包括非气管切开19例、气管切开1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73岁,中位年龄40.5岁;以及同期纳入的20名正常人的CT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37.0岁。利用Mimics中心曲线测量方法,获取垂直于中心曲线的管腔全段连续截面面积,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甲状软骨上切迹、声门等平面的间断截面面积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颈段气管长度、喉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气道最小面积等参数的测量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种测量方法评估喉气管狭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将测量的狭窄长度与手术标本相比较,以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人中,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相比,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甲状软骨切迹、声门、甲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平面的截面面积更小(t_(甲状软骨切迹)=4.685、t_(声门)=3.791、t_(甲状软骨下缘)=5.621、t_(环状软骨下缘)=6.312、t_(胸骨上切迹)=6.436,P值均<0.05),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的气道长度更长(t=9.79,P<0.001)。在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非气管切开组,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最小气道面积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面积更小,狭窄长度更长(t_(最小气道面积)=2.562、t_(狭窄长度)=5.240,P值均<0.05)。气管切开组中,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狭窄长度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长度更长(t=2.85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CT层厚对两种方法测量狭窄长度差异的
魏小林林晓宇赵峰赵峰王文武闫婉云陈慧英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三维重建MIMICS软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