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益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益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红注射液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活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及HSS评分更高(P<0.05),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感染和粘连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提高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有关。
- 陈俊胡懿郃郭志伟钟华文博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膝关节置换术IL-6IL-8
- 可吸收内固定PLLA材料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评估PLLA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材料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L-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合适的粘均分子量的L-聚乳酸(PLLA),并模压成型,制备PLLA椎弓根钉棒系统。通过相关物理性质检测及pH值改变分析其体外降解特性;进一步将PLLA合成材料浸提液与成骨细胞共培养,MTT法及PI/hochest法测定PLLA材料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分析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行材料过敏试验及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明确PLLA内固定材料与动物组织的相容性。结果 PLLA内固定材料对共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中无明显影响,体外验证其无明显细胞毒性。PLLA内固定材料处理小鼠后,其生长正常,未导致动物死亡或引起较大的系统毒性;体内植入实验显示,未见炎性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结论 PLLA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已达到生物安全性初级检测及临床应用前试验的要求,作为传统金属材料内固定的替代有着广阔前景。
- 钟华刘建纯郭乐斌胡斌
- 关键词: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
- 可降解聚乳酸腰椎内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可降解聚乳酸(PLLA)腰椎内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研究。方法 36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组18只,其中备用犬4只,每组2只。建立犬腰椎L5椎体椎弓根骨折实验模型,实验组予以PLLA椎弓根钉棒系统植入18只犬内,对照组植入钛合金内固定系统;术后分别在3、6、9、12个月处死动物4只,并模拟腰椎的三维运动进行生物力学的测试,其中包括左右轴向运动、左右侧屈以及屈伸等六个运动,利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进行测试,其中进行的试验为非破坏性试验,并利用CT以及X线等影像学设备观察动物的手术固定情况。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3个月实验组右旋ROM值最小为(1.41±0.31),左屈ROM值最大为(5.41±1.60),对照组右旋ROM值最小为(1.02±0.40),后伸ROM值最大为(4.90±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5,P <0.05);3~9个月后伸实验组ROM值比对照组低,左屈实验组ROM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实验组前屈、后伸、左屈实验组ROM值分别为(1.15±0.08)、(3.21±0.41)、(1.06±0.40)大于对照组ROM值,分别为(0.89±0.12)、(1.62±0.31)、(0.92±0.60),而右屈、左旋、右旋ROM值分别为(0.93±0.36)、(0.42±0.11)、(0.44±0.09)小于对照组ROM值,为(1.48±0.50)、(0.56±0.13)、(0.54±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1,P <0.05)。影像学分析结果:X线大体表现在各个实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 0.05);CT扫描3个月、12个月骨小梁各项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6个月、9个月骨小梁各项指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传统的金属内固定材料相比,PLLA内固定材料不仅和金属内固定材料有着相同的韧度和力学支撑,同时能够提高创伤的愈合,PLLA内固定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达到骨性的愈合,即便在内固定材料降解初期对于骨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骨折愈合前能够�
- 钟华刘建纯郭乐斌
- 关键词:生物力学影像学
- 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及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予以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行植骨融合术,其中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36例(A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42例(B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40例(C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植骨融合术的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但C组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7.8%、83.3%和95.0%,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椎间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钟华刘建纯夏威苏罡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内固定系统
- 单侧拐角穿刺和传统直针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传统单侧或双侧直针穿刺椎体成形术和单侧拐角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益阳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84例,年龄65~92(70.3±6.2)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直针穿刺组、双侧直针穿刺组和单侧拐角穿刺组,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辐射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地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分布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异。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结果单侧拐角穿刺组手术时间、辐射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地时间均少于传统单侧或双侧直针穿刺组[(34.30±5.60)min比(58.26±4.34)min、(64.30±5.60)min,(5.28±2.21)min比(10.70±3.63)min、(15.98±4.20)min,(20.30±2.53)ml比(32.06±4.30)ml、(36.72±3.40)ml,(2.03±1.30)d比(3.54±4.17)d、(3.71±2.14)d],在骨水泥椎体分布上均优于传统单侧或双侧直针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在骨水泥注入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直针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拐角穿刺椎体成形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是否值得临床推广还需大样本远期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
- 钟华周志宏郭乐斌杨焱曹望田琛俊
-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