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艳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流变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酸酯
  • 1篇碳酸酯
  • 1篇钛酸
  • 1篇钛酸四丁酯
  • 1篇酯交换
  • 1篇酯交换反应
  • 1篇流场
  • 1篇聚乳酸
  • 1篇聚碳酸
  • 1篇聚碳酸酯
  • 1篇共混
  • 1篇共混体
  • 1篇共混体系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周持兴
  • 1篇俞炜
  • 1篇刘春艳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流场中聚乳酸/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及其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选用钛酸四丁酯作为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研究了流场中不同组分比的PLA/PC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机理及酯交换反应对不同组分比的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PLA/PC共混体系中是否含有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次数、参与酯交换反应的PC的含量、生成的共聚物中PC链段的含量及生成的共聚物的总质量和总摩尔数均随组分中PL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的加入更拉大了这种差距.主要原因是与PC作为连续相相比,当PLA作为连续相时PLA链段沿界面的取向程度更高,从而导致进行多次酯交换反应的几率增加.添加催化剂后,影响酯交换反应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LA/PC 30/70体系界面反应的机理发生改变.钛酸四丁酯有效地促进了PLA/PC体系的酯交换反应,使分散相的尺寸都得到不同程度降低,尤其当PLA为连续相时催化产生的共聚物的总摩尔数更多,从而使PLA为连续相时的分散相粒径较PC为连续相时降低的更多.
刘春艳周持兴俞炜
关键词:聚乳酸聚碳酸酯钛酸四丁酯酯交换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