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ando(R)双层人工皮对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动态观察Lando^(R)双层人工皮(以下简称双层人工皮)应用于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血管化.方法 实验以8头一级藏猪为动物模型,体质量为30 ~ 35 kg,雌雄不限,在每头猪背部正中线两侧分别切取3个边长5 cm深达肌肉筋膜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同体自身对照,右侧创面行双层人工皮移植术(实验组),左侧创面以凡士林油纱覆盖(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天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处死猪,行创面大体观察,同时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创面修复细胞、炎性反应、胶原纤维排列及支架降解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CD31的表达并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 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干燥,感染发生率较低,肉芽组织生长较平整.光镜下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反应轻微,肉芽组织化速度快,于14d左右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随时间的延长,修复细胞逐渐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更为规整且粗大,支架有降解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31表达阳性的新生血管数目两组于术后第3天无明显表达,于第7天开始升高,实验组于术后第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于第21天达到最高.实验组于术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于21 d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人工皮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快速诱导血管生成,有利于新生真皮组织的重塑,从而改善创面愈合条件,为后续联合移植自体超薄皮片奠定基础.
- 王桂芳邱学文谭荣伟温皇鼎高艳彬王甲汉
- 关键词:血管化肉芽组织胶原纤维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创面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5年
- 目的评估VSD联合含氧液冲洗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CVLU)患者创而肉芽组织生长及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一2014年7月,将笔者单位收治的34例CVL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简称A组)11例、VSD+生理盐水组(简称B组)11例、VSD+含氧液组(简称C组)12例。入院后清创,术中留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标本,术后A组仅行VSD治疗(负压值为-30~-25kPa,下同),B组采用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C组采用VSD联合含氧生理盐水(含氧液)冲洗(氧流量1L/min)。冶疗7d,去除VSD装置。清创前及治疗7d行创面大体观察、治疗7d,计算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并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标本以HE染色、Masson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清创后VSD治疗前(以下简称治疗前)及治疗7d,用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检测创周皮肤局部氧分压。治疗7d,取创面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治疗前及治疗7d,取创面肉芽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D68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双阳性(I型巨噬细胞)、CD68与精氨酸酶1双阳性(Ⅱ型巨噬细胞)细胞许计数。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LSD检验。结果(1)大体观察示,清创前3组患者创面均存在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较少。治疗7d,3组患者创而均出现新生肉芽组织,且C组创而新生肉芽组织最多。(2)治疗7d,C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高于A、B组(P〈0.05或P〈0.01)、(3)治疗7d,HE染色示C组患者创面新生毛细血管和Fb较A、B组更丰富;Masson染色示C组患并创面新生胶原较A、B组更丰富,且分布均匀。(4)治疗7d,C组患者创删皮肤局部氧分压为(40.7±4.1)nunHg(1mmHg=0.133kPa),高于A组的(35.0±3.1)mmHg和B组的(35.4±2.7)mmHg(P
- 温皇鼎李志清张美光王甲汉王桂芳吴起童森
-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静脉曲张溃疡巨噬细胞活化
- 小鼠烧伤后时序芯片数据分析及免疫标志物的初步筛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烧伤早期免疫系统功能变化情况,并筛选烧伤后免疫相关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GEO数据库下载GSE7404数据集(小鼠,25%TBSA,3度),共获得32例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倍比法(fold-change,FC)筛选差异表达基因(P-value<0.01和|lg FC|>1).分别利用DAVID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进行生物学过程功能富集分析及构建免疫相关蛋白互作网络.互作网络的模块及可视化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并用BINGO插件进行模块功能分析.结果:在烧伤后第1 d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最显著,共1 825个差异基因被选出,其中上调基因658个,下调基因1 167个.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刺激反应和免疫系统过程等生物学功能贯穿整个烧伤早期.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LCK、CCR2、TLR2和My D88等免疫相关基因可能在烧伤早期免疫功能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烧伤后时序基因芯片数据,可以有效地揭示烧伤后免疫系统潜在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 高艳彬卢志阳金辉史鹏伟王桂芳温皇鼎杨磊
- 关键词: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