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 直接接触式制备CO_2水合物的生长和蓄冷特性被引量:10
- 2015年
- 采用直接接触式水合物反应釜,并在釜内初始水温为26℃和15℃以及充注压力为3.6~4.2 MPa的条件下制备CO2水合物,研究其生长和蓄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水温为15℃、充注压力为3.6 MPa时,预冷时间较短(11 min),水合物开始生长时过冷度约为1.3℃,温升不明显,平均蓄冷速率和平均蓄冷效率分别为82.4k J·min-1和4.34;在其他温压条件下,预冷时间较长(20~55 min),但随充注压力的升高而减小,过冷度较大(5.5~9.7℃),水合物生长迅速且密集,温升明显,并在充注压力为4.0 MPa时温升幅度最大,水合物平均生长速率、总蓄冷量、平均总蓄冷速率和效率随充注压力的升高而变大,其最大值分别为77和154 g·min-1,3.725和3.791 MJ,64.1和99.5 k J·min-1,3.14和4.91。水合物释冷分解是一个相变过程,相变温度一般在10~14℃。
- 周兴法谢应明杨亮方亚军闫琳鲍郑军
- 关键词:二氧化碳水合物蓄冷直接接触式
- 表面活性剂促进气体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天然气水合物被公认为21世纪的重要后续能源,其生成与压力、温度、气水接触面积以及添加剂等因素有关。文章概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并从改变反应液的表面张力、形成胶束、改变水合物形貌等方面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对促进水合物生成的影响,提出了其促进水合物生成的机理。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不仅要观察水合物的形态,也要从水合物膜的内部结构分析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的生成影响,为水合物生成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气体水合物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谢育博杨亮刘道平杨梦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气体水合物
- 一种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的方法以及能量存储释放装置被引量:1
- 2017年
- 提供一种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方法,以及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的能量存储释放装置,实现对压缩机电机的保护,同时节能环保。该方法是将压缩机在停机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再在压缩机开机过程中,将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变为压缩机的动能。该装置是压缩机电机转子一端连接压缩机气缸,用于带动压缩机做压缩气体运动,电机转子的另一端处连接涡卷弹簧储能装置,将压缩机在停机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在涡卷弹簧内,再在压缩机开机过程中,涡卷弹簧储能装置将涡卷弹簧内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变为压缩机的动能。
- 林发龙刘道平杨亮吴腾马郝淑萍赵淋淋
- 关键词:压缩机节能
- 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相变过程热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因其无腐蚀性、过冷度低、价格低廉和可循环性的优点,在电子器件散热过程中极具发展潜力。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4种脂肪酸和4种脂肪醇相变温度与潜热,然后利用准共晶相变理论计算脂肪酸/醇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共晶点,确定4种相变温度在33~37℃范围内的复合体系,并通过DSC实验测量二元体系相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分布在33.08~36.63℃,与理论相变温度偏差在0.30%~4.61%;相变潜热分布在138.5~215 kJ·kg^(-1),与理论相变潜热偏差在0.4%~27%;十二酸与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最高的相变潜热(215 kJ·kg^(-1)),相变温度为36.5℃。研究结果可为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在电子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崔梦冬刘道平杨亮李贝
- 关键词:相变材料脂肪酸脂肪醇热特性
- Einstein单压制冷系统热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2017年
- 介绍了Einstein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对国内两种有代表性的改进型Einstein制冷系统(Ⅰ ,Ⅱ)进行了对比。运用质量、能量守恒定理,建立了系统各部件的热力学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系统Ⅱ的COP较高,达到0.255 1。工况的变化并不能有效改善二者的COP,而通过合理匹配系统各部件,优化管道阻力,采用热回收系统及高效气泡泵,以及选择最佳的发生温度,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制冷性能。详尽研究内容对Einstein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优化及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林发龙刘道平杨亮郝淑萍杨林强
- 关键词:热力学分析
- 竖直提升管内气泡运动状态数值模拟研究
- 2020年
- 在Einstein制冷循环系统中,气泡泵竖直提升管内为弹状流时效率较高。选取VOF(流体体积函数)模型对其管内气泡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过热度恒定时,随着压力增加,单个气泡的生成时间延长且体积变小,但气泡均匀性提高;当压力恒定时,随着过热度增大,气泡生成速率加快,融合体积增大,易于形成系统所需的弹状流。因此,在Einstein制冷循环系统中,在压力为0.4 MPa的工况下,需采取较高的过热度才能保证气泡泵的正常运转;与水相比,氨水溶液更适合作为气泡泵工质。
- 郝淑萍刘道平杨亮
-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气液两相流气泡泵
- 水合物快速生成过程传质强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水合储气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的优点,但存在气-液-热传输效率低、水合反应慢等缺点。从气液迁移、水合相变和热量转移等方面阐述了气体水合物生成机理,分析了搅拌、鼓泡、喷雾、射流、超重力等动态强化技术的利弊。基于静态储气理念,从传质角度综述了水合储气介质(水)表面活性改性、物理分散改性等方法在加速水合物生成中的应用。在节能减排背景下,静态水合强化技术更具发展前景,对水合储气技术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胡慧慧杨亮刘道平王佳杰
- 关键词:水合物相变传质储气
- 热管强化动力电池散热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热系统设计决定其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如何强化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快速均匀散热成为研究热点。文中从优化热管设计和改善传统散热方式角度,归纳了热管与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耦合3种系统强化动力电池散热过程的发展脉络,对比了耦合系统在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热管/风冷系统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热管/液冷系统降温性能更优;热管/相变材料冷却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降温性能,且表现出良好的热均匀性,该系统辅加风冷或液冷能够进一步提升降温性能。文章对热管强化动力电池技术规模化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 周东波杨亮刘道平刘道平胡晗
- 关键词:热管动力电池散热
- 十四醇相变强化三元锂电池散热性能
- 2021年
- 为了提升三元锂电池的热安全性,通过十四醇相变对三元锂电池进行强化散热,以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三元锂电池温升特性及不同放电倍率下十四醇填充厚度对锂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放电倍率下(0.2、0.4 C),锂电池无需强化散热;当十四醇厚度分别为2、4、6 mm时,在0.6 C放电倍率下,电池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2.27、8.91、9.93℃;在0.8 C放电倍率下,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8.88、18.43、20.31℃;在1.0 C放电倍率下,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17.45、23.35、35.60℃,超过45℃时长占比降至22%、8%和0;当十四醇厚度增至6 mm时达到理想散热效果,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维持在2℃内,这对三元锂电池热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王佳杰杨亮刘道平刘道平
- 关键词:散热相变
- 泡沫铜强化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和储气密度对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应用非常重要。将三种孔密度的泡沫铜(CF)分别浸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构建水合储气强化体系,在高压静态反应釜中研究泡沫金属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铜骨架能为水合物生成提供充足的结晶点,同时可作为水合物生长过程水合热迁移的"高速公路"。甲烷水合物在SDS/CF体系中可快速生成,最大水合储气速率分布在19.24~21.04mmol·mol^(-1)·min^(-1)之间,其中添加15 PPI泡沫铜的SDS溶液储气量最高(139 mmol·mol^(-1)),且达到最大储气量90%所用时间最短(10.1 min)。在6.0~8.0 MPa压力下,相比SDS溶液,添加15 PPI泡沫铜的SDS溶液储气量提高了8.8%~35.6%,储气速率提高了4.7%~40.4%;特别在压力为5.0 MPa时,该孔密度SDS/CF体系储气量甚至比SDS溶液增加13倍,储气速率增加16倍。
- 裴俊华杨亮汪鑫胡晗刘道平
- 关键词:甲烷水合物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