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迪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纳米
  • 3篇增殖
  • 3篇皮肤
  • 3篇皮肤细胞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纳米银
  • 2篇性细胞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细胞
  • 2篇增殖抑制
  • 2篇受体
  • 2篇受体细胞
  • 2篇体外
  • 2篇体外筛选
  • 2篇体细胞
  • 2篇通道活性
  • 2篇细胞增殖抑制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杨迪
  • 10篇郭新彪
  • 9篇邓芙蓉
  • 6篇魏红英
  • 4篇许珺辉
  • 3篇李宏宇
  • 2篇秦宇
  • 2篇吴少伟
  • 2篇潘璐
  • 2篇刘越
  • 1篇倪洋
  • 1篇陈亚红
  • 1篇黄婧
  • 1篇单娇
  • 1篇杨玄
  • 1篇董伟
  • 1篇朱益
  • 1篇王斌

传媒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2017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污染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氧化应激标志物关联性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与大气颗粒物污染有关,但与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污染源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定组研究设计,以40名健康年轻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不同化学组分及不同污染源与氧化应激生物...
李宏宇吴少伟杨迪魏红英黄婧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物
促癌活性的定量检测方法以及促癌剂的筛选方法
一种定量检测待测物的促癌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适宜细胞模型,按照需求分为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在供体细胞中同时加入两种荧光探针并孵育;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受试组混合培养细胞中加入待测物,对照组不添加;...
邓芙蓉魏红英郭新彪杨迪
文献传递
从报纸和电视看媒体的交融与互动
杨迪
关键词:媒体交融互动
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出气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8名某三甲医院诊断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日—2月18日,对研究对象室内PM_(2.5)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居室附近北京市固定监测点PM_(2.5)、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并采集研究对象呼出气一氧化氮(e NO)和呼出气硫化氢(e H2S)样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室内外PM_(2.5)对研究对象呼出气指标的影响。结果调查地区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较高,x±s分别为(94.09±46.87)μg/m3和(119.27±54.78)μg/m3。室外PM_(2.5)暴露与e NO呈正相关关系(rs=0.311,P<0.05),PM_(2.5)每上升1个四分位数间距(74.80μg/m3),可使e NO增加13.13μg/m3(P<0.05),控制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后,该相关关系仍然存在。未观察到室内PM_(2.5)与e NO以及室内、外PM_(2.5)与e H2S的相关关系。结论本次调查地区的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严重,室外PM_(2.5)可对慢阻肺患者e NO产生影响。
潘璐倪洋许珺辉李宏宇董伟杨迪刘越朱益单娇杨玄陈亚红郭新彪邓芙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
长度和化学修饰在多壁碳纳米管诱导内皮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长度和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内皮细胞的活化作用,并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MWCNTs悬液进行表征,将不同长度[短MWCNT(short MWCNT,S-MWCNT)0.5~2.0μm或长MWCNT(long MWCNT,L-MWCNT)10~30μm]或相同长度(10~30μm)下不同化学修饰的MWCNTs[未修饰(L-MWCNT)、羧基修饰(L-MWCNT-COOH)、氨基修饰(L-MWCNT-NH2)和羟基修饰(L-MWCNT-OH)]作用于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CCK)-8试验和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评价MWCNTs的细胞毒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胞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含量并进一步使用人单核细胞系THP-1进行黏附力试验,评价不同种类MWCNTs的内皮细胞活化效应。进一步选择S-MWCNT、L-MWCNT和L-MWCNT-COOH探讨内皮细胞活化的炎症机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MWCNTs作用后细胞炎性小体蛋白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较高浓度(125μg/cm2)下作用24 h,不同种类的MWCNTs均可显著抑制b.End3的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膜完整性。在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下(6.25μg/cm2),不同种类的MWCNTs作用12 h均可显著诱导b.End3细胞内皮细胞活化,表现为VCAM-1释放水平增加,以及b.End3对THP-1的黏附水平增强。相同浓度下,L-MWCNT诱导细胞内皮细胞活化的效应显著强于S-MWCNT;相同长度下,L-MWCNT和L-MWCNT-COOH对细胞内皮细胞活化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25μg/cm2浓度下,S-MWCNT、L-MWCNT、L-MWCNT-COOH可时间依赖性地上调b.End3细胞的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与相同浓度的S-MWCNT相比,L-MWCNT可显著上调细胞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相同长度下,L-MWCNT和L-MWCNT-COOH作用后细胞的NLRP3蛋白
申杰杨迪陈梦圆郭新彪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内皮细胞活化
我国视频分享网站经营模式研究
视频分享网站自2005年在我国互联网萌芽以来,先后遭遇成本高企、版权纠纷、融资“断奶”、牌照风波、行业整顿等危机的数度洗牌,并在网络视频的竞技场上先后迎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传统广电机构等多股势力的挑战。2010年,随着...
杨迪
关键词:资源整合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及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粒径和浓度的纳米二氧化钛处理A549 细胞24h,细胞计数法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二氧...
杨迪魏红英邓芙蓉许珺辉秦宇郭新彪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细胞增殖信号传导通路
纳米银对皮肤细胞半通道活性的影响及其在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对皮肤细胞半通道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半通道活性的改变在AgNPs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1、0.2、1.0、5.0、10.0、15.0和20.0μg/cm^2)的AgNPs处理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24 h,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料排除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摄取法测定细胞半通道活性。通过以常规密度(4×10~4个/cm^2)或低密度(1×10~4个/cm^2)接种细胞及采用半通道抑制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预处理的方法调节细胞半通道活性,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半通道活性受抑制、不同浓度AgNPs作用后的HaCaT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当AgNPs浓度低于10μg/cm^2时,HaCaT细胞的细胞活性未受明显影响。10μg/cm^2的AgNPs作用2、12和24 h可导致细胞半通道活性升高至对照组的116.67%、124.85%和139.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5、50和100μmol/L CBX预处理可明显抑制10μg/cm^2AgNPs作用24 h后的细胞的半通道活性(P<0.01)。此外,100μmol/L CBX预处理可升高低密度和常规密度下10μg/cm^2AgNPs作用24 h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其中,低密度下,CBX预处理组与AgNPs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AgNPs可激活HaCaT细胞的半通道,半通道活性升高在AgNPs引发的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杨迪许珺辉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纳米银细胞增殖
纳米银和银离子对皮肤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比较纳米银及其释放的银离子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 Ca T)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纳米银的吸附作用对炎性因子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100μg/ml]的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定纳米银的细胞毒性;选择0(对照)、2.5、5、10、20和40μg/ml的纳米银或其释放的银离子[0(对照)、0.05、0.1、0.2、0.4和0.8μg/ml]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含量。在无细胞体系中,将终浓度为0(对照)、5、40和100μg/ml的纳米银与IL-6或IL-8标准品溶液混匀静置6 h后离心去除纳米银颗粒,采用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纳米银浓度低于75μg/m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与对照组比较,2.5、5、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和5、10、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仅0.1、0.8μg/ml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在无细胞体系中,与对照组比较,40、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6的含量和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8的含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纳米银可诱导Ha Ca T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增加,其对IL-6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纳米银颗粒密切相关,而对IL-8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悬液中释放的银离子有关;高浓度纳米银对IL-6和IL-8具有吸附性。
杨迪魏红英王斌樊境朴秦宇刘越郭新彪邓芙蓉
关键词:纳米银角质形成细胞白细胞介素-8
大气细颗粒物及其不同组分对健康成年人血液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定组研究
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其不同组分与系统抗氧化活性的关联尚不清楚.选择4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定组研究,在三个暴露时期对其进行12次重复采血.实时监测包括细颗粒物(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并对血...
潘璐吴少伟杨迪魏红英李宏宇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抗氧化酶化学组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