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 Farnesol 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Farnesol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加入Farnesol或不加入Farnesol分为Farnesol处理组和对照组,孵育2、4、6、8、12、24、48、72、96h时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显示,12、24hFarnesol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显示,Farnesol处理组在4、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较Farnesol处理组致密复杂。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培养6hFarnesol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fbe、aap基因及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培养24hFarnesol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ap基因及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Farnesol的干预下,对照组形成的混合生物膜较Farnesol处理组结构更为致密及复杂,这种结构的改变可能与Farnesol处理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相关性更密切。
- 王小燕杨堃黄云超郭凤丽陈颖雷玉洁汤琦刘馨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密度感应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
- 王小燕陈颖黄云超周友全赵光强叶联华雷玉洁汤琦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 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MiniQuest模式在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部分麻醉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法,观察组采取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对麻醉学本科实习生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及批判性思维的构建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麻醉实习生的相关理论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杨会李珊珊赵力王小燕陈磊杰
- 关键词:MINIQUEST实习教学
- 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研究及临床医用
- 雷玉洁陈颖赵光强杨堃徐玉善林兴叶联华王小燕汤琦丁晓洁王曦段万石黄秋博
- 临床工作中插管、透析、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临床医疗技术都涉及生物材料的植入。病原菌黏附于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能有效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杀伤作用,导致的生物材料植入感染(Biomaterial centered ...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膜
-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在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35984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 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按照是否用Tyrosol处理混合生物膜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孵育2、4、6、8、12、24、48、72、96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培养2、4、6h处理组生物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培养12、72h处理组生长动力学大于对照组,1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培养72h,处理组及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中可见大量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密集生长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混合生物膜;荧光定量PCR结果示,处理组在培养6、24h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表达上调,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als3、hwp1、ef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的干预下,处理组形成更厚的混合生物膜,可能与该组中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性更密切。
- 王小燕汤琦黄云超赵光强周友全杨堃叶联华陈颖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
- 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矫治术中的心肌保护及抗炎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根据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将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S1组)、2%组(S2组)和3%组(S3组),每组14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自机械通气开始三组患儿连续分别地吸入1%、2%、3%的七氟烷直到手术结束。在术前(T0)、开放主动脉后6 h(T1)、24 h(T2)、48 h(T3)和72 h(T4)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细胞粘附因子-1(ICAM-1)的血浆浓度。记录下麻醉诱导以前后、切皮后、开胸骨后和术毕的MAP、HR的变化以及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结果三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儿CPB、ACC时长及各时点MAP、HR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前cTnI、CK-MB和IL-6、IL-8、ICAM-1的血浆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0比较,T1-T4时点三组患儿血浆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在T1时点IL-6、IL-8、ICAM-1明显高于切皮前(P<0.05),T2时点IL-6、IL-8显著升高(P<0.05);与S1组、S2组比较,S3组cTnI和CK-MB水平较低,T3时点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与S1组相比较,S2组T2时点ICAM-1水平明显较低;与S3组比较,S2组T1-T2时点IL-6、IL-8和T1时点ICAM-1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全程吸入3%七氟烷的心肌保护作用更佳,2%七氟烷的抗炎作用更佳。
- 方楚龙李亚雄王小燕汪毅王钊万子琳林黎周财勤刘碧
- 关键词:七氟烷心肌保护作用抗炎作用
- 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CPB下行CABG术患者,根据七氟烷吸入浓度随机分为1%组(S1组)、2%组(S2组)、3%组(S3组)及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自机械通气开始,S1、S2、S3组分别持续吸入挥发罐刻度1%、2%、3%七氟烷,体外循环期间七氟烷经膜式氧合器吸入;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6 h(T1)、24 h(T2)、48 h(T3)、72 h(T4)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CK-MB和IL-8、IL-10血浆浓度。结果四组间比较各时点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四组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T0时点比较,四组T1-T3时点IL-8浓度和T1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2组比较,S1组T1、T4时点和S3组T1、T2时点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2组比较,S3组和P组T1时点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CPB下CABG术中,全程吸入浓度1%、2%或3%七氟烷的心肌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但2%七氟烷的抗炎作用更佳。
- 万子琳李亚雄王小燕吴剑王钊张丽王俊玉刘源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肌保护
- Endostar治疗人鼻咽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Endostar)对CNE2鼻咽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人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模型,设立Endostar低、中、...
- 王小燕
- 关键词:鼻咽癌内皮抑素恩度抗血管生成
- 文献传递
- 接受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接受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POCD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方法 40例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POCD组(n=15)和NPOCD组(n=25),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及术中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OCD的影响因素,建立POCD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两组性别、深低温停循环(DHCA)肛温、术中低血压、手术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低血压(OR=17.975,95%CI:1.292-250.081)和机械通气时间(OR=1.032,95%CI:1.000~1.065)是全弓置换手术后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DHCA肛温是其保护因素(OR=0.422,95%CI:0.188~0.948)。构建的早期POC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38~0.973),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9.2%。结论接受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是术中低血压及机械通气时间,保护因素是DHCA肛温。建立的早期POCD发生预测模型对于接受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预测效能较好。
- 万子琳张国婧王小燕叶会顺戴勇夏阳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
-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结构观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混合生物膜的形成与微观结构。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分别制备浓度为1×106 CFU/m L的悬液并混合后,与直径0.5 cm PVC膜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共培养形成混合生物膜(实验组)。培养2、6、12、24、48、72 h时取PVC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厚度、单位视野菌落数,并于48 h时测量生物膜内活菌百分比、三维重建PVC膜表面生物膜图像;扫描电镜观察各时间点混合生物膜结构。以单纯PVC膜置于TSB培养基中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PVC材料表面无病原菌黏附。实验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培养6 h时可见菌落及生物膜形成,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24 h时菌落达高峰,48 h时生物膜厚度达峰值。实验组PVC膜表面菌落数比较,2、6、24 h间以及2、6 h与48、72 h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膜厚度除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时,混合生物膜外层活菌百分比明显高于内层及中间层(P<0.05)。三维重建显示混合生物膜表面凹凸不平,突起部分活菌数量较多。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随培养时间增加,PVC膜表面白色念珠菌由孢子状逐渐伸长出现假丝状及菌丝状,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于白色念珠菌周围,逐渐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网状混合生物膜。结论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混合培养可在PVC材料表面形成结构复杂的混合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结合是研究混合生物膜的理想方法。
- 陈颖王小燕赵光强雷玉洁叶联华黄秋博段万石黄云超
- 关键词:聚氯乙烯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