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化学风化
  • 5篇沉积物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气候
  • 3篇流域
  • 3篇矿物
  • 3篇硅酸盐岩
  • 3篇河流
  • 2篇典型流域
  • 2篇东亚季风
  • 2篇东亚季风区
  • 2篇示踪
  • 2篇水动力
  • 2篇同位素
  • 2篇化学风化作用
  • 2篇季风
  • 2篇季风区
  • 2篇分选
  • 2篇风化过程

机构

  • 13篇同济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13篇杨守业
  • 13篇赵云
  • 8篇毕磊
  • 6篇郭玉龙
  • 5篇梁小龙
  • 4篇李超
  • 3篇苏妮
  • 1篇黄湘通
  • 1篇印萍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水化学及锶同位素研究流域化学风化通量的短期气候敏感性
苏妮谢小磊赵云吴舟扬杨守业
台湾浊水溪JRD-S钻孔沉积地球化学及源区化学风化特征分析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碰撞带,具有典型的"山溪性小河流—瞬时大通量—极端气候影响"特征,是东海两大源汇体系之一,对东海沉积记录、物源、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台湾浊水溪口钻孔JRD-S 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及矿...
赵云杨守业毕磊
14ka以来东亚季风区典型流域硅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
岩石化学风化作为大洋可容元素的主要来源,在大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硅酸盐岩化学风化通过调节大气CO2浓度而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大陆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受到岩性、构背景以及气候因素的多重控制,但硅酸盐岩化学...
毕磊杨守业李超赵云郭玉龙梁小龙
关键词:硅酸盐岩化学风化东亚季风气候
东南沿海河流碎屑锆石组成及其与福建地区中生代东西构造分带的构造沉积联系
华夏陆块是中国东部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演化对于了解中国大陆的地壳形成、构造格局甚至是全球构造事件都具有重要意义(舒良树,2006;于津海等,2007;陈志洪等,2013)。华夏陆块最主要的特征为显生宙花岗岩体...
李亚龙杨守业黄湘通苏妮赵云吴舟扬宋佳泽
关键词:地质构造锆石年代学沉积物
文献传递
黄海与东海周边河流及泥质区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被引量:12
2015年
黏土粒级沉积物作为边缘海环境中最细组分,记录了源区风化剥蚀、河流和风尘搬运模式、海区沉积动力过程和埋藏环境等综合信息,因而具有特殊的示踪意义。通过系统比较黄海、东海周边主要入海河流的黏土矿物数据,揭示出不同河流黏土矿物组成差异明显。伊利石和绿泥石在台湾河流中含量最高,闽江中最低;高岭石在闽江及福建主要河口区最富集,在台湾河流中最低;蒙皂石主要富集在黄河和老黄河中,在闽江、台湾和韩国河流中最低。不同河流的黏土矿物组成差异主要受纬度带气候的控制,黏土矿物比值图解可作为指示地带性气候和化学风化特征的有效指标。河口区黏土矿物组成受差异沉降和其他物源的影响显著。物源判别图解虽能近似区分黄、东海泥质区的物源,但黏土矿物分析误差使得物源判别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要结合其他方法(如地球化学)加以验证。
梁小龙杨守业印萍赵云
关键词:河流黏土矿物泥质沉积物源判别
全新世以来长江流域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及入海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
毕磊杨守业郭玉龙赵云梁小龙
化学风化及水动力分选对河流入海沉积物组成的影响
化学风化作用是引起河流沉积物相对其源岩发生地球化学分异的重要因素。在化学风化的初始阶段,长石含量减少,转化为黏土矿物,主要形成2:1型层状黏土矿物,如伊利石。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伊利石脱K转化为1:1型层状黏土矿物,如高...
郭玉龙杨守业毕磊赵云
文献传递
14ka以来东亚季风区典型流域硅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
<正>大陆岩石化学风化作为大洋可容元素的主要来源,在大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硅酸盐岩化学风化通过调节大气CO2浓度而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1]。大陆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受到岩性、构背景以及气候因素的多重控制...
毕磊杨守业李超赵云郭玉龙梁小龙
文献传递
东海周边河流流域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物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我国东部海岸带地区发育两类陆源物质入海的源汇体系,即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河—大三角洲—宽广陆架—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的源汇体系,和以台湾与浙闽沿岸山溪性小河流为代表的"小河流—瞬时大通量—极端气候影响—快速物质转换"的...
郭玉龙杨守业李超毕磊赵云
“从源到汇”的时间尺度——根据U系同位素计算海洋沉积物的搬运时间被引量:5
2015年
东亚边缘海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是我国陆海相互作用和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开展的沉积物源汇研究大多集中于源汇过程中的"源"和"汇"2个端元的讨论,而对沉积物从源到汇的过程尤其是时间尺度缺乏系统和定量的探讨。根据234 U/238 U比值定量计算沉积物的搬运时间,是国际上最近发展的一种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世界多条河流和海洋沉积物的搬运时间计算。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将有助于深化我国东部边缘海不同构造—气候—人类活动背景下河流入海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研究。
李超杨守业毕磊赵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