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小鼠吗啡诱发急性瘙痒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小鼠吗啡诱发急性瘙痒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吗啡组(M组),鞘内注射1.0nmol吗啡5μl;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鞘内注射1.0nmol吗啡5m,5min后腹腔注射5mg/kg生理盐水;氯胺酮给药组(K组):鞘内注射1.0nmol吗啡5μl,5±in后腹腔注射5g,L氯胺酮;氯胺酮对照组(KC组):鞘内注射5μl生理盐水后腹腔注射5g/L氯胺酮。以5min为间隔记录小鼠40min内搔抓次数。结果与C组比较,M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增加,0—5min小鼠开始出现搔抓反应[(5.0±1.2)次],6min~10min搔抓反应达到高峰期[(13.1±1.9)次],随后减少,持续约40min;与N组比较,K组搔抓次数在6min-10min[(4.8±1.4)次]、1lmin~15min[(4.1±1.2)次]、16min-20min[(2.2±0.7)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与KC组比较,K组搔抓次数除31min--40min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氯胺酮后K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鼠吗啡诱发的急性瘙痒。
- 冯羽敬卜丹张伟顾小萍马正良
- 关键词:吗啡氯胺酮瘙痒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20例。O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羟考酮0.2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SF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15 mg/kg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即刻(T1),置入喉罩后即刻(T2),置入喉罩后3 min(T3),气腹建立即刻(T4),气腹建立后5 min(T5),拔除喉罩后即刻(T6)的HR及MAP。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记录术后5 min、1 h及24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术后1 h内追加补救镇痛药患者例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过度镇静发生情况。结果 O组置入喉罩时呛咳发生率较SF组低(0%比15%,P <0.05)。与T0比较,SF组T2、T3时点HR升高,T2~T4时点MAP升高(P <0.05);与SF组比较,O组T2、T3时点HR、MAP均降低(P <0.05);与SF组比较,O组术后5 min、术后1 h咳嗽时VAS评分均较低(P <0.05),O组术后1 h内追加补救镇痛药(羟考酮)的比例较低(P <0.05)。两组术后1 h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结论 0.2 mg/kg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好,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 田甜马艳辉赵萌赵凌云卜丹王天龙
- 关键词:羟考酮舒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
- 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卜丹叶伟光王天龙
- 关键词:术后镇痛老年
- 鞘内注射吗啡引起小鼠瘙痒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瘙痒模型。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成年C57/BL6小鼠40只,体重20~25 g,随机分为5组,第1~4组依次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0.1 nmol吗啡、0.3 nmol吗啡、1.0 nmol吗啡,第5组鞘内注射1.0 nmol吗啡+皮下注射纳洛酮3 mg/kg。注射结束后迅速将小鼠放入透明观察笼,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40 min,绘制瘙痒行为学的时间曲线。结果鞘内注射吗啡可以使C57/BL6小鼠出现明显的全身搔抓反应,搔抓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3 min出现,5~10 min达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搔抓部位为面部、颈部、躯干各个部位,持续时间约为40 min。0.3 nmol吗啡组和1.0 nmol吗啡组小鼠在40 min内的搔抓次数分别为(24.13±5.25)次和(36.75±6.41)次,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1.00±0.50)次和0.1 nmol吗啡组(2.00±1.77)次(P〈0.01),且1.0 nmol吗啡组小鼠40 min内的搔抓次数明显多于0.3 nmol吗啡组小鼠[(36.75±6.41)vs.(24.13±5.25)次,P〈0.05],纳洛酮组小鼠未出现明显搔抓反应。结论C57/BL6小鼠鞘内注射吗啡可以引起全身性搔抓反应,并且呈剂量相关性,后肢搔抓次数是反应瘙痒程度的可靠指标。
- 卜丹王天龙马正良
- 关键词:吗啡瘙痒瘙痒模型
- Wrist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Wrist AP系统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25例,ASA分级Ⅰ~Ⅲ级。麻醉诱导前于一侧桡动脉行动脉置管进行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AP)监测,另一侧桡动脉处连接Wrist AP进行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CNBP)监测,同时测量并记录IAP和CNBP监测时的SBP、DBP和平均压。术后随访与两种血压监测相关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皮肤破溃等。结果IAP与CNBP监测所得的SBP、DBP和平均压的差值分别为(-1.36±7.99)mm Hg(1 mm Hg=0.133 k Pa)、(0.37±8.09)mm Hg、(-0.85±6.49)mm Hg,两种监测方法的SBP、DBP和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r=0.888,r=0.816,r=0.867,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和皮肤破溃。结论 Wrist AP系统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提供连续、无创、准确的BP监测,对于老年CEA患者术中BP波动趋势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安欣璨冯雪辛徐娜卜丹王天龙
-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II~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和静脉镇痛组(B组),A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连续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5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250 ml,运行方案为5 ml/h;B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ml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观察术后恶性呕吐程度,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B组比较,A组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A组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B组共发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叶伟光卜丹王天龙
- 关键词:老年椎旁阻滞术后镇痛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77岁,BMI 20.3~27.9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D组在单肺通气后10min内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然后以0.5μg·kg-1·h-1速率输注至单肺通气结束,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在单肺通气前1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和单肺通气后60min(T2)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2ml行血气分析,计算PaO2/FiO2。在T1和T2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监测参数包括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记录ICU停留时间和术后72h内的肺不张、肺炎、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和T2时两组PaO2/FiO2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和T2时D组PaO2/FiO2和Cdyn明显升高(P<0.05),Ppeak、Pmean和VD/VT明显降低(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肺不张明显减少(P<0.05)。两组肺炎和急性肺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血液氧合和呼吸力学,不增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可减少术后肺不张,缩短ICU停留时间。
- 卜丹叶伟光王天龙
- 关键词: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氧合
- 不同剂量驱动蛋白17反义寡核苷酸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不同剂量驱动蛋白17(kinesinsuperfamily17,KIFl7)反义寡核苷酸,研究其在骨癌痛小鼠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55只雄性C3H/HeJ小鼠,4周--6周龄,体重20g-25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癌组(A组,41只)和假手术组(S组,14只)。A组小鼠右侧股骨骨髓腔内注射20μl含约2×10^5个纤维肉瘤细胞(NCTC2472)的最小必须培养基(or-minimalessencemedium,α-MEM)以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右侧股骨骨髓腔内注射等体积不含肿瘤细胞的d—MEM。各组小鼠于接种前(base)及接种后第4、7、10、14天进行痛行为学测试,包括自发抬足次数(thenumberofspontaneOUSflinches。NSF)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取1只小鼠断头处死,取L3-5脊髓,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KIF17蛋白含量。在接种后第14天,再将剩余A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IFl7反义寡核苷酸2.5Ixg组(A1组)、KIF17反义寡核苷酸5.0Ixg组(A2组)、KIF17反义寡核苷酸10.0Ixg组(屯组)以及对照组(A。组),每组9只。A1组~A3组小鼠分别鞘内给予相应剂量KIF17反义寡核苷酸,S组和Ac组小鼠鞘内给予生理盐水,注药容积均为5仙l。给药结束后2、12、24、36、48h每个时间点取1只小鼠处死,再行痛行为学测试和脊髓水平KIF17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2.15±0.49)次、(1.80±0.39)g]和基础值[(2.08±0.34)次、(1.88±0.35)g]比较,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NSF显著增加[(11.95±0.78)次],PWMT显著降低[(0.34±0.11)g](P〈0.05);同时A组小鼠脊髓水平KIF17表达增多;与Ac组和给药前比较,A1组小鼠在给药后2、12h和24h,NSF[2h(4.80±0.40)次]减少,PWMT[2h(0.95±0.33)g]升高(P〈0.05),Ac组和气组小鼠在给药后2、12、24h和36h,NSF[2h(2.35±0.26)、(2.53�
- 刘明刘玥侯百灵卜丹石林玉顾小萍马正良
- 关键词:骨癌痛小鼠
- 重复鞘内注射驱动蛋白17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 目的研究鞘内重复注射驱动蛋白17(KIF17)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方法法32只雄性C3H/HeJ小鼠,4~6周龄,体重20~25 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骨...
- 刘明刘玥侯百灵石林玉卜丹顾小萍马正良
-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骨癌痛驱动蛋白鞘内注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