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
- 作品数:30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贝塞尔光束脉冲整形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贝塞尔光束脉冲整形的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系统,飞秒脉冲激光器将产生能量为高斯分布的飞秒脉冲激光依次经半波片和格兰棱镜发射到空间光隔离器,经空间光隔离器出射的光发射到第一可调光阑,经第一可调光阑出射的光发...
- 张贞董斌薛曼白锐朋郭源刘鸣华
- 文献传递
- 界面水分子取向和动力学的和频光谱研究
- <正>水分子的界面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普遍存在于物理化学以及生命过程中。对于水分子在液体界面上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内容之一。水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的实验研究还不多见。沈元壤和
- 干为吴丹张贞王鸿飞
- 文献传递
- NaOH溶液表面PARC18超分子手性反转的非线性光学研究
- <正>界面超分子手性在分子识别、不对称催化和光电材料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形成机理尚未得到深刻认识。我们利用具有界面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二次谐波-线二色谱方法(SHG-LD)原位研究了偶氮苯衍生物PARC18在气/液...
- 林路张贞陆洲刘鸣华郭源
- 文献传递
- 实时原位皮秒激光脉冲自相关仪
- 本发明一种实时原位皮秒激光脉冲自相关仪,沿着入射脉冲激光前进的方向,依次固定入射光光阑组件,反射镜,分束镜,入射脉冲激光经分束镜后被分成第一束光和第二束光,第一束光经分束镜反射至直角棱镜,后经直角棱镜反射至分束镜,最后经...
- 李亦易张贞王鹏郭源刘鸣华
- 文献传递
- 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在腱病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
- 2018年
- 二次谐波成像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对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无需染色、空间分辨率高、穿透力强、成像亮度和信噪比高、光漂白性小、无光毒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肌腱组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其组织特性非常符合二次谐波成像介质的条件。本文简述了二次谐波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当前腱病研究中的状况及遇到的困难,并简析了其在腱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胡波薛曼李春宝李春宝张贞高奉张贞刘雨丰鹿鸣刘玉杰
- 关键词:二次谐波成像肌腱病胶原纤维非线性光学效应
- 和频振动光谱研究气液界面磷脂单分子膜
- 本研究采用和频振动光谱研究气液界面二棕榈酰磷脂酰胆(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DPPC是重要的生物膜模型体系。长期以来文献中对DPPC的振动光谱指认存在着较多争议[1-2]...
- 丰荣娟李霞林路张贞郭源陆洲
- 关键词:和频振动光谱单分子膜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 文献传递
- 二次谐波研究离子液体在石墨烯表面的电化学过程
- 石墨烯是一种稳定存在的二维量子体系的单层石墨片,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能源、传感、催化等多个领域。然而,目前为止,文献中对石墨烯表/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的原位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急需发展一种在分子水平上...
- 董斌文锐郭源张贞
- 关键词:石墨烯离子液体电化学
- 二次谐波线二向色性方法研究气液界面手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
- 2015年
- 二次谐波线二向色性方法是定量研究气液界面手性的重要光学方法,此方法得到的手性响应既可能来源于界面超分子的电偶极矩的贡献,也可能是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的共同贡献。分清这两种贡献,是研究界面超分子手性形成机理的前提条件。对两种情况下S偏振的二次谐波强度的偏振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总结了各自的偏振曲线的线型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张量分量对手性响应的影响。推导了两种情况下表征界面手性的物理量——手性过量的表达式,分析了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对手性过量的影响。通过卟啉气液界面手性的实验检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模拟对实验数据分析有重要意义。
- 王晓宇李林林路张贞陆洲郭源
-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手性电偶极跃迁
- 二次谐波光谱和布鲁斯特角显微镜研究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维生素B2的相互作用
- 2022年
-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的Langmuir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膜模拟体系,其手性结构及其与外来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维生素B_(2)(VB_(2))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质沉积性类疾病中有大量的实例应用,经常在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中有出乎意料的治疗奇效。目前,VB_(2)如何参与到膜上生物事件的过程和细胞乃至生命的作用过程中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VB_(2)分子与磷脂分子靶标的立体相互作用,其可能发生的手性分子识别现象会在许多生物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综合二次谐波-线二色光谱(SHG-LD)、Langmuir膜天平和布鲁斯特角显微镜(BAM)技术初步研究了VB_(2)和DPPC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分别从气液界面上介观水平和宏观水平上互补表征脂质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骨架自组装的结构。压缩等温线发现纯水界面L-DPPC和DDPPC液态扩展相/液态凝聚相(LE/LC)共存阶段的膜压几乎不变,race-DPPC的共存相膜压区域稍微缩短,VB_(2)水溶液界面上race-DPPC的LE/LC共存相消失。此外,弹性模量研究表明VB_(2)分子可以提高L-DPPC单分子层膜的弹性模量,但降低D-DPPC和race-DPPC单层膜的弹性模量。结合SHG-LD研究发现,在膜压13mN·m^(-1)下,L-DPPC在纯水和VB_(2)水溶液界面上表面手性过量值(DCE)保持不变。与纯水界面相比较,D-DPPC在VB_(2)水溶液上DCE值出现反转,而race-DPPC的DCE值则不随亚相改变而变化。相同膜压下,BAM观察到单一手性相互作用使得L-DPPC和D-DPPC在纯水界面上各自组装成不同枝臂弯曲方向的手性三叶草微畴(microdomain)。VB_(2)诱导D-DPPC微畴,使其直径增大1~2倍。同时,VB_(2)也诱导了race-DPPC单层膜上近似圆形状的微畴伸展,并长出了三条有曲率的枝臂。对此可以解释为VB_(2)降低了非单一手性相互作用的能量,使得race-DP
- 刘江清于长卉郭源雷圣宾张贞
- 关键词: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分子间相互作用
- NaOH溶液表面PARC18自组装手性的变化
- 2016年
- 具有共轭结构的非手性分子在界面通过自组装能够形成手性超分子,这种自发对称性破缺的过程为解释生命起源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尽管文献中对于界面手性自组装的机理有了详细的探讨,但对于手性结构的动力学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阐明界面自组装手性是否会随时间变化,利用二次谐波-线二色谱方法(SHG-LD)研究了偶氮苯衍生物PARC18在气/液界面的超分子自组装手性。结果表明,PARC18在纯水表面形成了手性状态稳定的宏观结构,而在亚相为NaOH溶液时,界面形成的手性结构状态随时间变化。此外,在纯水表面,谐波信号主要源于电偶极矩的贡献,而在NaOH溶液表面,磁偶极距对谐波信号,尤其是手性信号的贡献占主导。推测这是由于在碱性条件下,界面的PARC18分子发生构型异构化,分子中的两个发色团相互耦合,导致手性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增强了磁偶极的贡献。
- 王晓宇李林林路张贞陆洲刘鸣华郭源
- 关键词:超分子手性二次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