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梅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阻塞性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受体拮抗剂
  • 1篇内注射
  • 1篇普米克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注射
  • 1篇腔内注射治疗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综合征

机构

  • 6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作者

  • 6篇李淑梅
  • 2篇程晓伟
  • 2篇陈远忠
  • 1篇杨燕
  • 1篇彭正禄
  • 1篇王浩凌
  • 1篇徐大敏
  • 1篇程德忠
  • 1篇杨洪伟
  • 1篇刘继东
  • 1篇刘莹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布美他尼与多巴胺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8例
2005年
陈远忠李淑梅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腔内注射布美他尼多巴胺
氟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氟西汀(百忧解)和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31例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给予抗肠易激综合征常规治疗,氟西汀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氟西汀治疗,阿米替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氟西汀组总有效率88.9%,阿米替林组总有效率85.7%,常规组总有效率71.3%。氟西汀组、阿米替林组与常规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氟西汀组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加用氟西汀、阿米替林疗效更显著,氟西汀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安全性高,更适合推广使用。
杨洪伟程晓伟李淑梅
关键词:氟西汀阿米替林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COPD患者不同病期的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情况。方法 COPD患者 3 2例 ,按急性加重期和治疗后缓解期两组与健康对照组 3 0例对照。于晨 8时采血测定血清T3 、T4、FT3 、FT4;TSH则取 8am、4pm和 0am三个点测定。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T3 水平明显降低 ,到缓解期则恢复到与对照组无差异水平。TSH水平在 8am和4pm时三组无差异 ,而在 0am时急性期明显降低 ,缓解期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存在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 ,而病情缓解稳定后又趋于恢复。
李淑梅
关键词:COPDTSHT3
联合应用普米克与吉诺通治疗纤维囊性支气管炎被引量:1
2005年
李淑梅陈远忠
关键词:普米克吉诺通
β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中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β受体拮抗剂在并发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中运用。方法将COPD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5组,分别是ICS、ICS+LABA+TIO、ICS+LABA+TIO+BB,BB,Placebo组,回顾性分析β受体拮抗剂对肺功能、血氧饱和度、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BB治疗组,与ICS、ICS+LABA+TIO组比较,对FEV1降低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7.069,P<0.05);SpO2无统计学意义(t=3.076,P>0.05);β受体拮抗剂治疗组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总病死率降低率为18%左右(t=16.87,P<0.05)。结论β受体拮抗剂不会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的FEV1,能降低其病死率。
杨燕任云芬徐大敏程德忠刘继东程晓伟王浩凌李淑梅刘莹
关键词:Β受体拮抗剂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首先表现为骨关节病变的肺癌99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了解骨关节病变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 99例肺癌同时并发有骨关节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肺癌患者中 ,并发骨关节病变者有 30例 ,其中 2 1例以首发骨关节病变出现 ,占 70 %。结论 :肺性骨关节病对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淑梅彭正禄
关键词:骨关节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