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洪丹
- 作品数:103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三维多层波导模式复用和解复用器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三维多层波导模式复用和解复用器及制备方法,属于光通信器件技术领域,具体针对模分复用系统。本发明通过三维多层波导集成结构,突破传统二维平面波导结构限制,增加器件集成维度,提高器件集成度和灵活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
- 蒋卫锋程方圆许吉万洪丹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模式选择耦合器的8字腔锁模柱矢量光纤激光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选择耦合器的8字腔锁模柱矢量光纤激光器,包括泵浦源、波分复用器、增益光纤、单模光纤、第一偏振控制器、第二偏振控制器、3dB耦合器、隔离器、耦合器和模式选择耦合器;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的短...
- 万洪丹汪杰蔡宇张祖兴孙兵张琳
- 文献传递
- 基于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产生多波束多模态太赫兹涡旋波
- 2024年
- 设计了一种2-bit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用于实现多波束多模态太赫兹涡旋波。根据Pancharatnam-Berry(PB)几何相位原理在超表面单元中引入相位梯度,设计出编码元素“00”“01”“10”“11”。将上述编码元素按照不同的编码序列进行排布,分别获得模态为l=-1、l=-2涡旋波的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以及两分束的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利用傅里叶卷积定理,将产生涡旋波的编码序列与两分束的编码序列进行卷积,产生了l=-1或l=-2同一模态的两分束涡旋波。利用相位叠加原理,将产生不同模态的两分束涡旋波的相位相结合,构成具有新相位分布的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仿真结果表明:线极化波激励下,所设计的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能同时产生两束l=-1、两束l=-2、两束l=+1和两束l=+2的涡旋波,其将在无线通信及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孙文俊汪静丽尹亮万洪丹陈鹤鸣钟凯
- 关键词:太赫兹
- 一种基于回音壁薄壁柱对称微腔盐度传感器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回音壁薄壁柱对称微腔盐度传感器,该液相浓度传感器包括:波长可调谐窄带光源、微纳光纤、薄壁柱对称微腔、光电探测器和示波器,波长可调谐窄带光源、微纳光纤、光电探测器相互之间通过光纤熔融耦合连接,示波器...
- 曹涵万洪丹周倩赵玉浩陈冀景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蛋白质分子表面改性增强型的微腔电流传感器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蛋白质分子表面改性增强型的微腔电流传感器,该微腔电流传感器包括扫频激光器、偏振控制器、毛细管微腔‑锥形光纤耦合单元、光电探测器和反馈单元,扫频激光器、偏振控制器、毛细管微腔‑锥形光纤耦合单元、光电...
- 陈冀景韩丰恺周权张驰万洪丹
- 文献传递
- 一种光纤模分复用实时视频传输的光子围栏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模分复用实时视频传输的光子围栏系统,包括光纤模分复用模块、数据处理发送模块以及光子围栏子系统,所述光子围栏子系统包括数据分离恢复模块、控制终端、模分复用光纤以及光环形器模块;所述数据处理发送模块和光纤...
- 张纪入王子吉张疏桐万洪丹彭玉和林雪莹
- 一种基于三维纳米探针增强探测极限的光学微腔核酸传感器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纳米探针增强探测极限的光学微腔核酸传感器和方法,包括可调谐窄带激光器、衰减器、偏振控制器、核酸传感单元、光电探测器和反馈系统。核酸传感单元是由纳米级尺寸三维纳米探针可控、有序、均匀功能化修饰其内/外表面...
- 万洪丹陈彧芳张帅鹿姚梁中伟沈展羽李雨珊
- 一种基于柱状波导表面成形的高Q值液滴微腔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柱状波导表面成形的高Q值液滴微腔,包括柱状波导、表面液滴、隔离装置、锥形光纤。通过表面张力在柱状波导表面形成光滑的球状微腔,液滴微腔的尺寸由柱状波导的尺寸所决定。在柱状波导周围装有可拆卸的隔离装置...
- 万洪丹高严张祖兴汪杰刘琳倩张姝
- 一种高效率低损耗全光纤熔融模式选择耦合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低损耗全光纤熔融模式选择耦合器,包括少模光纤、单模光纤,少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均已剥去涂覆层,所述单模光纤经过特制,具有在特定波长下的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在同一波长下的少模光纤的纤芯折射率的品质,无需对其或...
- 万洪丹汪杰张祖兴张姝孙兵张琳
- 文献传递
- 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以《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自从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以来,我国工程教育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南京邮电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为光电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 陆云清王瑾万洪丹蒋卫锋黄勇林
-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