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110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药物复律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10例使用伊布利特行药物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59.1%;转复组在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比率、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等方面均小于未转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2例发生非持续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疗效肯定,转复成功率与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等因素有关。用药期间有发生TdP的可能,做好用药期间的监护可以显著减少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承丰李泽民李林邓亨平
- 关键词:心房颤动伊布利特转复
- 围生期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其特征为既往无血管病的产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PPCM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李泽民李林邓亨平王承丰吴龙飞
-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收缩功能障碍妊娠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2例,按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检测两组血清GDF-15和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5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LVEF显著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GDF-15明显升高,GDF-15可能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生物学标记物。
- 李泽民吴龙飞刘春燕康国平朱宇刘芙蓉李林赵云华李春艳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生长分化因子-15B型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口服,连用30天。分别于治疗前及30天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检测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两组的疗效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LVEF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毅李林刘春燕李泽民
- 关键词:左卡尼汀慢性心力衰竭疗效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d治疗组(A组)与辛伐他汀40mg/d治疗组(B组),每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10.6±2.9)mmol/Lvs(15.7±1.9)mmol/L(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AC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早期给予足量的辛伐他汀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承丰李泽民李林邓亨平
-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 射频消融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 李泽民罗建军沈华强
- 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型心房扑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射频消融是通过射频电流对组织的加热作用产生界限清楚的凝固性坏死,破坏维持心律失常的关键点或路径...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 不同给药途径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 李泽民吴龙飞刘芙蓉邓亨平李林
- 关键词:硝普钠无复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用于冠脉支架术后预防心血管事件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组(A组)和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B组),各162例。两组均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并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心肌缺血需靶病变再通治疗等),同时观察两组之间全因死亡、再狭窄率、抗血小板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率。结果 12个月随访,A组与B组相比,冠脉造影发现支架内再狭窄(9.76%比12.00%,P=0.47),靶病变需血运重建(6.92%比8.92%,P=0.4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1.95%比15.92%,P=0.21),A组消化道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药品反应发生率更低(12.96%比33.33%,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类似作用,但前者出血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更少。
- 康碧华李泽民蒋坤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心血管事件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主脉瓣关闭不全(Aorticregurgitation,AR)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有症状、左室扩大(LVEDD≥65mm或LVESD≥50mm)或心功能不全(LVEF≤50%)的AR患者首选手术治疗[1]。无手术指征的AR患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AR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重度AR患者由于舒张期大量血液经主动脉返流入左心室,使左室舒张末容量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左室扩大及重构;同时返流导致每搏输出量增加从而引起收缩期高血压,长期的收缩期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根部扩张,进一步加重AR,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AR的重要部分。
- 李林徐世成吴龙飞李泽民邓静宇刘芙蓉王毅
-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收缩期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扩大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