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人性
  • 2篇论语
  • 2篇教化
  • 2篇《论语》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论
  • 1篇道德论证
  • 1篇德论
  • 1篇心灵
  • 1篇有限性
  • 1篇正直
  • 1篇政治生活
  • 1篇之谓
  • 1篇治生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传统
  • 1篇儒学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民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刘伟
  • 1篇张小军
  • 1篇卢晖临
  • 1篇唐文明
  • 1篇李长春
  • 1篇翁贺凯
  • 1篇罗成
  • 1篇陈少明
  • 1篇麻国庆
  • 1篇肖滨
  • 1篇吕新雨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开放时代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共和境阈之下的“新”经学
2019年
民国之建立,将漫长的中国历史划为古、今两段。科举制与传统君主制相伴而生,其本质是一个塑造士人群体之品质的人才选拔机制。经学则是塑造士人品质的核心内容。辛亥革命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塑造了作为现代政治之基础的个体,与之相应的是传统经学之消亡。但如何能将“一盘散沙”般的个体凝聚成团体乃至国家,是共和革命之后中国所面临的根本困境。在这一困境中,康有为和梁漱溟分别以“孔教”和“伦理”作为团体生活之基础,将传统的教化植入现代政治生活之中,勾勒出两种不同的“新经学”模式。
刘伟
关键词:教化
叁 编纂的权力——以《论语》为例
2015年
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编纂的权力——以《论语》为例",我们都知道《论语》这本书虽然跟孔子有关系,但并不是他一笔一笔写成的,而是由他的弟子编纂而成的,那么这就极有可能存在着编纂者或者被记录者之间的张力问题。例如,如果你给你的朋友写传记的话,虽然你记载的东西是你朋友的事例,但是怎么去记载,所有的材料编成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你编纂的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刘伟
关键词:《论语》编纂者权力朋友故事
论政治生活的有限性——以孟子“窃负而逃”为核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4年
孟子"窃负而逃"这一典故,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窃负而逃"这一典故的分析,试图表明:其一,"窃负而逃"是孟子和桃应精心设计的思想试验,而非事实;其二,戴罪之人逃出法律适用的共同体进而脱罪,合法且合理;其三,即便是最大的政治单位——天下,也有其界限,即海滨;其四,孟子认为政治生活是有界限的,这一认识有其人性论的根基。
刘伟
关键词:人性
心的两面:论孟子的心灵观念被引量:4
2020年
在中国思想传统中,孟子有意识地区分身心,首先将心灵问题变成一个思想问题。孟子认为,心灵之功能可以区分为永恒的和情境性的两种:第一,"思"是一种心灵的欲求,欲求的对象是理义,此为心灵永恒的方向;第二,以"恻隐之心"为代表的情,为心灵之所发,是心灵缘于特定情境的即时性表现,揭示的是特定情境下的一体相关。孟子所区分的心灵的两种功能,分别对应共同体秩序中的两种政治功能:有恒心的士人为道义的担纲者,而君王存在的意义则是凝聚人心,团结民众。
刘伟
关键词:心灵
道德论证:《孝经》文本的结构与性质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经学史上对《孝经》文本的理解有一个重要并值得商榷的倾向——"去曾子化"。但在《孝经》中,曾子不只是一个聆听者或记录者,他首先是一个对话者。从曾子的提问可以发现,《孝经》的核心是论证如何从"孝"这一基本德性推导出一个完美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孝经》是一部论证而非立法之书。
刘伟
关键词:《孝经》道德教化
天帝与祖先:《尚书·金縢》解义被引量:5
2020年
《尚书·金縢》记载,周公向祖先祈祷请代武王侍奉祖先并得到应允,由此周公获得先王之命而具备称王的合法性;武王则受命于天为天子,安顿四海生民。这一区分揭示了作为制度上的天子和王的根本区别:天子受命于天帝,王受命于祖先;天子与天联结的纽带为生民,王与祖先联结的纽带为继承而来的土地;天子广有四海,王权则直辖于王畿;天子最重要的品质是凝聚人心的德,而王最核心的品质则是恪守祖先成业的才。《金縢》所揭示的不同于王的天子制度及其成立的基础,乃周礼之核心,亦为殷周革命之要义。
刘伟
关键词:生民
儒学与社会主义被引量:12
2016年
第十三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何屋村聚龙庄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儒学与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最为强劲的外来思潮,自日本而进入中国,终蔚为壮观。儒家的大同思想、平等观念、伦理本位、和谐意识、志士人格,都起到了接引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重要作用。近代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是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入侵导致基层社会溃败的回应。儒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吞噬社会之今日,是否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再度接引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对于以儒家为社会及文化基调的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内生性?于当下,皆有重新探讨此类问题之必要。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甘阳肖滨陈少明姚中秋唐文明孙江吕新雨杨丽君张小军麻国庆卢晖临罗成刘骥李长春翁贺凯刘伟王婉雯李嘉敏于栎李潇黄海平粟霞
关键词:儒学资本主义儒家传统社会主义
人性之为本性的名学释证——对《孟子·告子上》“生之谓性”章之解读被引量:2
2017年
关于"生之谓性"的论辩,是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之论辩中最为核心的一章。作者通过对此章的解读,试图表明:一,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论辩,有着深刻的名学背景;二,告子通过"白"色的比喻,将人性理解为人们可以感知的外在属性;三,孟子反对"生之谓性"是在"白之谓白"的意义上反对告子;四,孟子对于"性"的理解更接近本性(或自性),而非属性;五,生长揭示事物的本性。
刘伟
关键词:生之谓性
正直的界限:《论语》中政治和习俗的分野被引量:1
2013年
正直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从字源看,"直"之本义即是将隐曲置于"十目所视"的场域之中。然而,从《论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看,这种积极品质并不是无条件地适用于各种情况。《论语》论"直"的相关表述说明,孔子有意识地区分了政治和习俗两种情境,只有在习俗中,正直这一德目的积极意义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与此相关,《微子篇》所载孔子对隐士的批评,表明"十目所视"所代表的习俗生活才是更根本的生存情境。
刘伟
关键词:政治习俗《论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