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嫄 作品数:15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贵州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及变异型分化簇44在喉癌和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4年 喉癌约占头颈恶性肿瘤的7.9%~35%[1],喉咽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5.0%[1]。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7,ADAM17),最初由Black等[2]和Moss等[3]两个独立的小组同时发现,又称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ting enzyme,TACE)。 张嫄 龚正鹏关键词:METALLOPROTEASE 一种可控制喷药量的治疗用喷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喷药量的治疗用喷药装置,包括储药管、输药管和出药头,所述储药管的中部卡合安装有橡胶推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之间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储药管的右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输药管,且连接头与储药管的连接... 刘宇清 张嫄文献传递 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一年后康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语前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年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3岁及3岁以内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分别在植入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对不同康复时间、性别、植入年龄、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46例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均逐步提高,开机3、6、12个月时,IT-MAIS得分分别有6(12.5%)、10(20.8%)、7(14.6%)例患儿达到同等听觉年龄的健听幼儿水平;听觉发育(IT-MAIS得分及CAP分级)在前半年的发展速度快于后半年(P<0.01),而言语发育(SIR分级)在前半年和后半年的发展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植入年龄、植入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间IT-MAIS得分、CAP及SI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后一年内,听觉言语能力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听能力的前6个月发展较快,而言语发育的进步相对较慢。 刘宇清 叶清 李斐 王幼勤 兰莉 王敏 杨可婕 张嫄 韩巍 曹祖威 黄维关键词:语前聋 幼儿 人工耳蜗 康复效果 一种可调整坐姿的治疗辅助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坐姿的治疗辅助椅,包括底板、坐板、靠板和开槽,所述底板的上方四角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坐板,并且坐板的下方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底板的左侧上方设置有置脚板,且置脚板的右侧连接... 刘宇清 张嫄文献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睡眠姿势及诱发体位调查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习惯睡眠姿势、眩晕诱发体位等特点。方法:调查446例确诊为特发性管石型BPPV并复位成功的患者,分析耳石脱落的侧别、管别与习惯睡眠姿势、眩晕诱发体位的关系。结果:①446例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最高(319例,占71.5%),41~6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192例,占43.0%),后半规管所占比例最高(289例,占64.8%);②病变侧别与习惯睡眠姿势有关(P<0.05,ES=0.392),常采用左侧或右侧卧位者同侧耳发病更多见;③病变管别间的诱发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0.380),多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BPPV均更多见多个体位变化诱发眩晕及眼震。结论:在接诊疑似BPPV患者时,应重视病史采集包括习惯睡姿姿势、诱发体位等来预测病变侧别和管别,滚转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相结合更利于准确判别耳石脱落的位置。 刘宇清 张嫄 陶方英 兰莉 杨可婕关键词:眩晕 睡眠姿势 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应用价值调查 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04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M基因)筛查,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初筛,采用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结合进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行诊断性听力检查。研究结果显示,筛查的1044例新生儿中,耳声发射听力初筛,整体的通过率为97.89%;对22例初筛未通过新生儿进行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复筛,未通过15例;1044例新生儿中检出易感基因突变携带者59例,携带率为5.65%,其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率分别为3.07%、0.57%、1.25%和0.77%;易感基因筛查正常者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9.15%,明显高于易感基因筛查异常者的81.3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听力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听力学诊断,结果显示听力正常5例,听力损失10例。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者具有互补性,可早期发现迟发性、药物型耳聋基因携带高危者并进行听力的及时复查,弥补单纯听力筛查的不足。 张嫄 宋吉 曹祖威 杨可捷 刘宇清 兰莉关键词:听力筛查 新生儿 贵州省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8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初步了解其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频率。方法采集贵州省85例平均年龄为3.31±1.67岁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对GJB2,SLC26A4,GJB3 and mtDNA12srRNA4个基因(GJB2基因c.35delG、c.167delT、c.176-191del16、c.235delC、c.299-300delAT,GJB3基因c.538C>T、c.547G>A、SLC26A4基因c.281C>T、c.589G>A、C.919-2A>G、c.1174A>T、c.1226G>A、c.1229C>T、IVS15+5G>A、c.1975G>C、c.2027T>A、c.2162C>T、c.2168A>G,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1494C>T)的20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8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共有25例(29.41%)患儿携带不同的常见致聋基因,1例携带GJB2、SLC26A4双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15例(17.65%)(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9例(10.59%),复合杂合突变3例(3.53%),单杂合突变2例(2.35%);SLC26A4基因突变9例(10.59%)(含前述1例双基因突变者),其中纯合突变2例(2.35%),单杂合突变6例(7.06%);DNA12SrRNA基因突变2例(2.35%),m.1555A>G同质突变1例(1.18%),m.1494C>T均质突变1例(1.18%);GJB3检出率为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6.73%、19.44%。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很多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贵州省人工耳耳蜗植入患儿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其中c.235delC突变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其次为C.919-2A>G突变。汉族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少数民族患者高。 兰莉 叶清 杨可婕 韩巍 张嫄 王敏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陶方英 杨雪 王幼勤 李斐关键词:耳聋 基因 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贵州省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不同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为人工耳蜗手术前预估术后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见的遗传性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相关基因全序列分析。根据基因结果,80例患儿分为4组,SLC26A4基因突变组、GJB2基因突变组、线粒体基因突变组,对照组为未发现SLC26A4、GJB2、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使用声场扬声器测试人工耳蜗植入后助听听阈,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体系对患儿术后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比较4组患儿CI植入术后1年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CI植入术后1年所有人工耳蜗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各组患儿术前术后的听觉言语得分差异显著。GJB2基因突变组的患儿术后1年IT-MAIS、CAP分级和SIR分级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声场助听听阈及言语年龄和SLC26A4基因突变组及对照组相比略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SLC26A4基因突变组术后1年统计学分析显示各项评估结果略高于对照组,不及GJB2基因突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组术后1年仅2例各项得分接近对照组平均水平。结论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患儿CI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有改善,GJB2基因突变组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效果较好,SLC26A4基因突变组效果优势有待长期观察进一步证实。 兰莉 李斐 叶清 韩巍 张嫄 王敏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陶方英 杨雪 张倩 宋洪兰 王幼勤 杨可婕关键词:基因突变 耳蜗植入 术后效果 骨振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联合骨振子乳突振荡(mastoid oscillation,MO)治疗首诊手法复位后仍然再发眩晕的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首诊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发作眩晕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去3例不能耐受MO和11例失访者,最终纳入104例,其中(canalithrepositioning procedure,CPR)组53例,CRP+MO组51例。104例首诊BPPV经手法复位治疗CRP后仍再发眩晕的患者分为CRP组及CRP联合MO治疗的CRP+MO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总体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眼震消失时间、残余症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CRP+MO组治疗过程中DHI评分为12.79±3.67,VAS评分为2.34±1.31,低于CRP组19.44±2.12和4.58±1.2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8.35,t=13.62,P<0.05);CRP+MO组复位后位置实验证实眼震阴性平均需要3.34±1.31 d,较CRP组5.58±1.29 d短(t=8.23,P<0.05);CRP+MO组治疗后残余症状平均持续7.85±3.37 d,与CRP组11.62±2.27 d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15.32,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结论联合MO治疗可缩短首诊未痊愈BPPV患者的疗程,改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兰莉 韩巍 黄维 叶清 陶方英 王志鹏 王敏 曹祖威 刘宇清 杨雪 张嫄 宋洪兰 杨可婕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视觉模拟量表 一种组装式的耳喉鼻科用放大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的耳喉鼻科用放大镜,包括侧头箍,所述侧头箍的前侧中部一体化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的后侧内部卡槽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块的前侧内部紧密贴合有连接杆的后端,且连接杆的前端外侧设置有连接板的前侧面,... 张嫄 刘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