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X线
  • 5篇动脉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CT诊断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胸椎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小肠
  • 2篇颅内
  • 2篇机体

机构

  • 16篇东莞市石龙人...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张婷
  • 11篇杨泽年
  • 10篇林建勤
  • 5篇彭森
  • 5篇王广
  • 4篇叶文卫
  • 3篇伍彩云
  • 2篇彭振鹏
  • 2篇王晓燕
  • 2篇程伟光
  • 1篇郑可国
  • 1篇蔡崇岳
  • 1篇陈妙娟
  • 1篇许达生
  • 1篇周德明
  • 1篇莫丽燕
  • 1篇邱燕
  • 1篇谭向东

传媒

  • 5篇罕少疾病杂志
  • 3篇中国CT和M...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缺血与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结果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的狭窄情况及小肠缺血的程度。结果 28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中,16例临床确诊为小肠缺血,CT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分层强化,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无强化。CTA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或突然中断及肠系膜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及CT血管成像是诊断小肠缺血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伍彩云熊巨新叶文卫蔡崇岳张婷
关键词:小肠缺血肠系膜上动脉螺旋CT
实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试验性增强法与常规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试验性增强法在肝脏CT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5倒接受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一组203人次按常规方法行CT动态增强(在静脉开始注射造影剂后14~18s进行动脉期扫描),第二组222人次接受试验性增强法CT动态增强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增强结果。结果第一组57.1%(116/203)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第二组87.4%(194/222)的病例获得了最佳的肝动脉期图像。统计学分析两组肝动脉期图像质量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性增强法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动脉期的显示优于常规CT动态增强检查法。
彭森程伟光周德明张婷林建勤
关键词:CT肝动脉期
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颅内破裂性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颅内破裂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A与DSA均发现破裂性动脉瘤15个,其中明显萎陷的动脉瘤1个;与DSA对照,CTA对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安全、快速,可以作为颅内破裂性动脉瘤首选的筛查方法。
郭天畅杨泽年林建勤王广张婷温运雄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卵巢巧克力囊肿低场MRI诊断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共15个病灶均为囊性,2例病灶内有壁结节。T1WI呈高、稍高信号。T2WI信号差异较大,呈高信号、稍高信号、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其中有10个病灶在STIR(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出现信号抑制征象。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信号表现复杂,在低场MRI上盆腔囊性占位中观察到短T1、长T2信号,STIR出现信号抑制现象时,并不能就此鉴别脂肪与出血成分。综合分析病灶内部结构,增强表现以及临床特点,有利于鉴别诊断。
林建勤王广心邱燕谭向东张婷叶文卫杨泽年
关键词:巧克力囊肿卵巢低场MRI
胆固醇性肺炎的CT诊断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性肺炎的胸部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胆固醇性肺炎,2例表现为肿块样病灶,邻近胸膜增厚,其中1例中度均匀强化,1例呈多环状强化,2例表现为肺段不张,其中1例周围见多发肺大泡及纤维灶,1例并有散在斑点状钙化,增强后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胆固醇性肺炎CT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需病理学检查。
郭天畅杨泽年林建勤王广张婷温运雄
关键词:胆固醇性肺炎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多层螺旋CT鉴别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真假腔的CT征象。方法 30例AD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重点观察和评价AD的真假腔、内膜片的CT表现。结果鸟嘴征30例,蜘蛛网征4例,均位于假腔;75%~100%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腔内血栓16例位于假腔,1例位于真腔;偏心性内膜片钙化12例,均位于真腔侧;外壁钙化20例位于真腔,3例位于假腔;平直的内膜片在慢性AD假腔中多见(91.7%)。结论鸟嘴征、假腔大于真腔、腔内血栓及偏心性内膜钙化有助于AD真假腔的鉴别。
熊巨新张婷伍彩云温运雄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结合CT扫描中肠壁增厚与密度改变征象对小肠梗阻鉴别诊断的作用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肠壁增厚结合密度改变征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SI)和绞窄性小肠梗阻(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且术前CT有小肠壁增厚(厚度>3mm)的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其中SI 27例,ST 2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3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把增厚肠壁的密度改变分为:内层密度正常、内层密度减低、全层密度减低、内层密度增高和全层密度增高.对SI和ST患者增厚肠壁的密度改变进行分析,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肠壁密度改变的差异.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内层密度正常者,SI 21例,ST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59,P<0.01);但增强扫描表现为内层密度正常的SI 13例,ST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7,P>0.05).平扫表现内层密度减低SI 4例,ST 5例;增强扫描内层密度减低SI 4例,ST 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全层密度减低ST 10例,增强全层密度减低ST 5例,均无S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CT影像上肠壁增厚伴肠壁全层密度减低这一征象可以鉴别SI和ST.
张婷郭天畅伍彩云叶文卫许达生郑可国
关键词:肠梗阻
磁敏感加权成像和CT检查在诊断小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对比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CT检查在诊断小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颅内出血的患儿23例发病3天内进行头颅磁共振SWI成像和CT横切位扫描检查,对SWI成像和CT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评分比较。结果 23例共有出血灶69个,SWI成像发现出血者23例,出血灶共69个,检出率为100%;CT扫描发现出血者21例,出血灶共29个,检出率为91.3%。两者对小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敏感度高,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颅内出血的小儿的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价值。
叶文卫彭森郭天畅张婷杨泽年
关键词:小儿颅内出血磁敏感成像
胸1椎体上肋凹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
2008年
目的探讨胸1椎体上肋凹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64例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的病例,对所有胸1椎体上肋凹出现解剖变异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结果1564例接受颈椎影像学检查的病例资料中,胸1椎体上肋凹发生变异的病例共有26例,发生率为16.62‰结论MRI和CT检查是发现胸1椎体上肋凹变异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以冠状位成像最为直观。
杨泽年林建勤彭森罗仲尧王广张婷温运雄
关键词:胸椎影像学
单侧鼻腔、鼻窦病变CT诊断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CT表现,对各种常见病变做出总结,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术前均行CT扫描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40例,分析各种病变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鼻息肉16例,乳头状瘤9,鼻腔鼻窦癌7例,血管瘤3例,霉菌性鼻窦炎3例,鼻腔恶性淋巴瘤1例,鼻腔神经鞘瘤1例。结论单侧鼻腔鼻窦常见病变有不同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张婷杨泽年林建勤
关键词:单侧鼻腔鼻窦CT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