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护理
  • 2篇疼痛
  • 2篇静脉
  • 2篇癌患者
  • 2篇穿刺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异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堵管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钳
  • 1篇血压
  • 1篇一次性注射器
  • 1篇一次性注射器...

机构

  • 14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省平顶山...

作者

  • 14篇姜海燕
  • 5篇赵辉
  • 5篇汪迎春
  • 3篇彭小兰
  • 1篇张仲慧
  • 1篇范志红
  • 1篇付敏
  • 1篇戈云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当代护士(上...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确定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健康管理策略和社区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M)等关于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两名具有循证护理学习经验的研究者通过三轮筛选、文献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20.0软件对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依次进行Meta合并、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中英文数据初检出相关文献2727篇,最终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54982例,提取影响因素14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4.9%,95%CI:34.1%~55.7%。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性别(女)、慢性病家族史、婚姻状况(单身、丧偶、离异)、BMI(≥24 kg/m^(2))、吸烟、饮酒,OR值和95%CI分别是1.40(1.28~1.53)、1.22(1.10~1.34)、2.15(1.87~2.46)、1.40(1.17~1.68)、1.59(1.03~2.43)、1.18(1.08~1.30)、1.20(1.02~1.42)。结论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年龄(≥70岁)、性别(女)、慢性病家族史、婚姻状况(单身、丧偶、离异)、BMI(≥24 kg/m^(2))、吸烟、饮酒是中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危险因素。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未来应积极改善老年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汪迎春张倩柳晶周晓明卢恋袁琪姜海燕
关键词:患病率老年人META分析
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和帮助,使护理工作更能满足住院患者的实际需要,为此,本院设计了《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单》(下称评估单),于2011年12月~2012年3月经过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姜海燕汪迎春
关键词: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心绞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合理饮食、自我监控症状等自我管理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作以及疾病的认知程度等SAQ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效果,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辉姜海燕张仲慧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一种用于产科中孕产妇使用的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科中孕产妇使用的护理装置,属于产妇护理设备领域,包括护理床,护理床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防护板,位于护理床内部的防护板底端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
汪迎春姜海燕戈云岑伟黄波鲁照周晓明夏珊
无痛输液技术对输液患者穿刺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无痛穿刺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技术措施,其通过改进穿刺技术,加强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以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因静脉输液这种治疗方式而带来的疼痛感[1]。现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无痛输液技术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优质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彭小兰姜海燕张仲慧
关键词:输液患者穿刺疼痛护理满意度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转出交接中有助于降低转出交接时间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
赵辉姜海燕范志红
关键词:ICU
小儿腹部闭合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2006年
付敏姜海燕
关键词:儿童腹部闭合伤颅脑损伤护理
手法辅助在防止肝癌患者PICC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析手法辅助在防止肝癌患者PICC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PICC颈静脉置管肝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置管50例(100.0%)、对照组成功置管38例(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2例(4.0%),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15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栓、疼痛、液体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PICC颈静脉置管进行手法辅助法可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姜海燕汪迎春
关键词:导管异位手法辅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规范交接班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转科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交接,观察组用SBAR标准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时间、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转出交接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有助于减少转出交接时间,降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加强了科室间沟通,增强了护士责任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赵辉姜海燕
关键词:交接班
翻转针柄固定法应用于肥胖患儿手背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肥胖患儿在输液中针柄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将300例肥胖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对照组采用棉签垫于针柄下段针柄抬高法,对比2组方法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翻转针柄法更适用于肥胖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
姜海燕彭小兰
关键词:肥胖患儿手背静脉静脉穿刺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