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蕾

作品数:2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病变
  • 5篇病变性质
  • 5篇病理
  • 5篇病例
  • 4篇细胞
  • 3篇远端
  • 3篇食管
  • 3篇肿物
  • 3篇腺癌
  • 3篇胶质
  • 3篇病理学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发
  • 2篇预后
  • 2篇远端胃
  • 2篇远端胃癌
  • 2篇神经内分泌

机构

  • 20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1篇娄蕾
  • 12篇全冠民
  • 12篇袁涛
  • 8篇李月红
  • 3篇崔晋峰
  • 2篇吴文新
  • 2篇张庆
  • 2篇王媛
  • 2篇张祥宏
  • 2篇王娟
  • 1篇张立超
  • 1篇李保卫
  • 1篇赵喜娃
  • 1篇高丽娟
  • 1篇樊晓妹
  • 1篇刘围娜
  • 1篇张军
  • 1篇崔爱荣
  • 1篇刘影
  • 1篇刘文宣

传媒

  • 6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KLF4和p21蛋白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7.0%和11.7%,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26.1%,与对照组相比,S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KLF4和p2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者在高、低级别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与高级别液性腺癌FIGO分期密切相关,且SP1还与术后有无残留灶密切相关(P<0.05)。卵巢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表达与KLF4、p21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而KLF4和p2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SP1高表达是影响高级别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蛋白过表达以及KLF4和p2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高、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且SP1是独立预后因素。
张军汪瑞雪樊晓妹娄蕾刘围娜赵喜娃李月红
关键词:浆液性腺癌KLF4预后
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比较及其对预后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IDHmut-Astro-4)与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影像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对两种肿瘤不良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出现进展的14例IDHmut-Astro-4和32例GB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两者进展的MRI征象、临床及病理学指标的差异,影像学征象包括强化形态、强化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区正交值增大、新增远处强化、新增室管膜下强化、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胆碱(Cho)与N-乙酰天冬氨酸(NAA)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者生存的因素。结果:与IDHmut-Astro-4相比,GBM患者年龄较大(>54岁)(P<0.001)、肿瘤常在额叶之外(P<0.001)、1号染色体短臂及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未缺失率较高(P=0.010)、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pTERT)突变型占比较高(P=0.001)、无进展生存期(PFS)(P=0.014)及生存期(OS)(P=0.009)较短、肿瘤进展残腔壁强化形态趋向于肿块状(P=0.034)、残腔外FLAIR高信号正交值增加较大(P=0.044)、rCBV(P=0.020)较高。多因素森林图表明,年龄(>51岁)、pTERT突变、肿瘤进展肿块状强化、rCBV(>1.68)预测OS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0、2.21、1.79、3.65。结论:IDHmut-Astro-4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有一定差异,GBM侵袭性征象更明显,以rCBV为著,并可部分解释GBM生存预后较差的原因;提示IDHmut-Astro-4与GBM的生存差异部分原因是两者的血管生成程度不同,这可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提供引导。
王聪惠袁涛娄蕾高丽娟田磊全冠民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预后
脑实质多发钙化——请分析病变性质
2022年
患者女,11岁。间断四肢末梢麻木6个月余,剑突下疼痛、纳差、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便秘2个月余,偶有手足搐搦。3岁时曾“热性惊厥”一次。体检:体温36.5℃,心率8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2/66 mmHg,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四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及克氏征阴性。
张雅欣王聪惠张晓涵娄蕾全冠民袁涛
关键词:克氏征手足搐搦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中hMLH1和hMSH2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hMLH1和hMSH2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部位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检测52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17例远端胃癌hMLH1和hMSH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5.8%(29/52)和63.5%(33/52),远端胃癌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1.2%(7/17)和70.6%(12/17),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hMLH1和hMSH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MLH1和hMSH2并不是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发生机制差异性的关键分子.
崔晋峰娄蕾曹力勇王媛李丹崔爱荣吴文新李月红张祥宏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腺癌远端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
颅中窝囊性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
2023年
患者女,68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右唇麻木,每日发作1~2次,每次持续约1 min,不伴肢体抽动或无力,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张晓涵张雅欣王聪惠娄蕾袁涛全冠民
关键词:囊性肿物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查体颅中窝视物模糊病变性质
《请您诊断》病例157答案: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2022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全程肉眼血尿1周,无明显诱因,伴尿痛,无尿频、尿急及腹胀、腹痛。查体:双侧肋脊角区对称、无隆起,双肾区未触及肿块,双肾及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无叩击痛,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尿常规:红细胞2873.8/UL。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未见异常。胸片无异常。
王聪惠张雅欣张晓涵娄蕾袁涛全冠民
关键词:膀胱肿瘤肌纤维母细胞磁共振成像
后纵隔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
2020年
患者女,42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图1):右肺下叶背段脊柱旁可见一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内可见条状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大小约2.9 cm×2.0 cm×1.7 cm,CT值27 HU,未见邻近骨质侵蚀及椎间孔扩大。增强扫描(图2、3)病变呈不均匀、持续强化,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分别为151 HU及129 HU.
班然然娄蕾赵玉婵高珍袁涛全冠民
关键词:纵隔肿物低密度影CT值
CDKN2A/B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WHO(202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CDKN2A/B纳入分级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准确理解CDKN2A/B在WHO(2021)肿瘤分类中的作用,该文就CDKN2A/B的结构特征、生物学作用、在胶质瘤和脑膜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覃漫漫田晓溪郭文丽娄蕾李月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脑膜瘤
《请您诊断》病例161答案:小腿孤立性纤维瘤
2023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发现左侧小腿肿物20余年,伴肿胀,肿胀加重1年余,行走即感胀痛,休息后缓解,无活动受限。查体:左侧小腿背侧可触及巨大肿物,边界尚清,大小约5cm×20cm×10cm,质中,未触及明显活动度,有压痛,无搏动,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末梢感觉正常,双侧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X线胫腓骨正侧位:小腿上中部见团块状轻度致密影,胫骨上中段内侧缘局部可见花边样骨膜反应,左侧腓骨中上段局部向外侧弯曲,肿物内辐射状稍高密度影(图1、2)。
张雅欣张晓涵娄蕾王聪惠全冠民袁涛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放射摄影术病理学
胰腺实性病变31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诊断
2025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细胞学、细胞块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胰腺实性病变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311例胰腺实性病变EUS-FNA病理资料,研究胰腺导管腺癌(172例)、实性假乳头肿瘤(1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4例)和慢性胰腺炎(113例)EUS-FNA HE染色细胞学特征、细胞块组织学表现和免疫标志物在上述病变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细胞学和细胞块组织学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对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和核异型性是胰腺导管腺癌的典型细胞学特征,而围绕黏液样变/玻璃样变纤维血管轴的假乳头结构和低黏附性、染色质呈椒盐样则分别是实性假乳头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代表性细胞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角蛋白(CK)7和CK19是灵敏的胰腺导管上皮标志物,S-100P蛋白弥漫强阳性表达(102/111,91.9%)和p53异常表达(80/111,72.1%)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免疫表型特征,66.4%的胰腺导管腺癌还可见不同程度的CDX2阳性表达。而CD10、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CD99和cyclin D1阳性表达及β-catenin异常表达是实性假乳头肿瘤具有诊断意义的免疫表型特征;嗜铬粒素A、突触素及CD56的阳性表达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必要指标。本组胰腺实性病变EUS-FNA病理诊断中细胞学方法较细胞块组织学方法诊断灵敏度高(93.9%,82.8%)、特异度低(92.9%,99.1%),而两种方法联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96.9%)。细胞学与细胞块组织学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胰腺导管腺癌EUS-FNA的诊断效能。结论整合细胞学[包括快速现场评估(ROSE)]、细胞块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作出诊断可明显提高胰腺实性病变EUS-FNA诊断水平。
温晓晓刘笑懿崔晋峰张立超刘文宣杨海彦王媛易力娄蕾王娟李月红吴文新张祥宏
关键词:胰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