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凯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川东南地区林1井震旦系灯影组电子探针分析:热液白云岩化过程中的元素变化被引量:4
- 2017年
- 以电子探针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对四川盆地东南地区林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热液白云岩进行了研究。其特征表现为基质白云岩晶体较小,中-巨晶鞍形白云石充填溶蚀孔洞和裂缝。鞍形白云石晶体上常发育数条由内到外铁元素含量依次降低的明亮条带,表明其受到多期次的深部热液侵入的影响。通过对电子探针样品的分析,发现在热液白云石形成过程中,Mg^(2+)取代Ca^(2+)的同时伴随Fe^(2+)、Mn^(2+)、Sr^(2+)参与结晶。热液白云岩刚开始沉淀时,热液中的Fe^(2+)与Mn^(2+)进入原岩,随着Mg离子大量取代Ca^(2+),使Fe^(2+)与Mn^(2+)进入率下降;或是前期热液白云石的沉淀大量消耗了热液中的金属Fe^(2+)和Mn^(2+),导致金属离子供应不足,造成沉淀过程中Fe^(2+)与Mn^(2+)含量随着Mg^(2+)含量增加而减少,反映着热液白云岩化过程的流体改造进程。
- 肖凯时志强吴冰李振宇段雄
- 关键词:四川盆地热液白云岩电子探针分析震旦系灯影组
- 环境变化对水稻osfh1突变体成蛋白家族表达的影响
- 2022年
- 水稻成蛋白基因成员OsFH1在水稻根毛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当前的研究对环境因素如何与OsFH1互作调控水稻根毛的机制尚未阐明。为探索水稻成蛋白成员是否在环境因素介导的osfh1突变体根毛表型恢复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使用1/2 MS液体培养液与1/2 MS固体培养基处理osfh1突变体,通过qRT-PCR技术分析成蛋白家族成员表达量,并对成蛋白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与野生型相比,在液培中osfh1突变体主根根毛缺失,地上部分较短,侧根数量增加,在固体培养中osfh1突变体根毛缺失表型得到恢复。(2)与野生型相比,当osfh1突变体从液培到固培环境时,OsFH16表达量下降,OsFH17表达量上升,并且差异显著。(3)OsFH1、OsFH16、OsFH17都是第一类成蛋白亚家族成员,都具有生长素、赤霉素以及厌氧等与环境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并且预测到OsFH1、OsFH16和OsFH17定位于质膜行使功能。(4)OsFHs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FH1在根部表达水平较高,而OsFH16、OsFH17在根部表达量相对较低。综上认为,由于OsFH16、OsFH17、OsFH1之间亲缘关系较高,调控模式相近且三者都可能在细胞质膜上行使功能,因此OsFH16、OsFH17可能参与环境因素与osfh1共同改变根毛表型这一过程。该研究结果为解析环境与osfh1基因共同调控水稻根毛发育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为探索植物成蛋白基因功能提出了新方向。
- 李斌李明玉杜志烨汪开顺肖凯王鑫石杨姬红丽陈稷黄进
- 关键词:根毛QRT-PCR水稻生物信息分析
- 重庆北碚地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期球状粒:特征及成因分析
- <正>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灭绝之后早三叠世出现大量"异常沉积",在重庆北碚地区P/T界线附近及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亚阶(飞仙关组一段)地层内可见到广泛的以微生物岩为主的异常碳酸盐岩。发现于上扬子台地区的早三叠世早期...
- 杨小康肖凯时志强
- 文献传递
- 含煤盆地表生热液铀成矿理论及证据:以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为例被引量:9
- 2016年
-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 时志强杨小康王艳艳杜怡星肖凯段雄
- 关键词:煤层自燃烧变岩
- 中国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24年
- 中国现有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类,但当前的指标体系还存在诸如对生物指标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指标检测方法技术落后、指标之间不成体系等问题。在总结此3类常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重金属、微塑料、农药等化学类物质的定性与定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非常规指标的应用,并对土壤分析方法和分析设备的升级和研发、生物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及其在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可为中国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 黄佳惠张瑶肖凯李斌蒋文君吴龙英陈稷孔凡磊赵珂黄进
- 关键词:评价指标
- 豫西封门口断裂构造特征及成矿作用简述
- 2016年
- 封门口断裂为华北地台南部、山西中条隆起西缘,中条凸起与太行山断裂的复合部位的重要断裂,通过对其进行基本的构造特征分析,为研究区的区内构造演化打下基础,为下一步区内矿产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和方向。
- 杨小康肖凯杨柳
- 关键词:褶皱断层破碎带
-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热液碎屑岩储层:证据、矿物组合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4
- 2014年
- 根据岩心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的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矿物组合、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存在热液碎屑岩储层。热液碎屑岩岩石学证据主要体现在塔中地区中1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碎屑岩中发育的基性侵入岩夹层、热液角砾岩、热炙烤现象及热液溶蚀孔洞等;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中地区和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可识别出3种热液矿物组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热液的侵入主要发生于二叠纪,造成储集岩孔隙流体离子环境紊乱,溶解作用的发生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并沉淀了热液矿物,总体上改善了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塔格组碎屑岩储层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热液侵入对已形成的古油藏产生破坏作用,并在志留系沥青砂岩生成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
- 时志强王毅金鑫肖凯
- 关键词:热液矿物组合次生孔隙碎屑岩储层志留系塔里木盆地
- 四川盆地震旦系、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深部热液与伊犁盆地侏罗系表生热液对比研究
- 本论文以受深部热液影响的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震旦系白云岩、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碎屑岩及受表生热液影响的伊犁盆地侏罗系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川东南地区林1井灯影组白云岩岩性特征、深部热液对白云岩影响分析、塔里木盆地柯坪塔格组碎屑...
- 肖凯
- 关键词:震旦系志留系伊犁盆地侏罗系
- 热液碎屑岩储层: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实例
- 热液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之有关的强烈的热液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明显,热液白云岩储层已被证实为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之一。笔者依据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和临近的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碎屑岩储...
- 时志强肖凯段雄
- 关键词:热液碎屑岩储层塔里木盆地矿物组合次生孔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