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眼科
  • 3篇眼底
  • 3篇眼科医生
  • 3篇医生
  • 3篇视网膜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网膜
  • 2篇低强度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新生儿
  • 2篇荧光
  • 2篇造影
  • 2篇蠕形螨
  • 2篇生活质量
  • 2篇视力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探通
  • 2篇探通术

机构

  • 20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何燕
  • 9篇卢薇
  • 7篇杨田
  • 4篇蒲一民
  • 4篇杜慧斌
  • 3篇杨君
  • 3篇李斌
  • 3篇刘宗顺
  • 3篇刘强
  • 2篇税丹
  • 1篇王志刚
  • 1篇俞慎林
  • 1篇张丽
  • 1篇陈晓希
  • 1篇王丽君
  • 1篇陈敏
  • 1篇王晓阳
  • 1篇雷泽华
  • 1篇张怡
  • 1篇卢苇

传媒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179例(研究组),选择同期150例无白内障的门诊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LVQo L)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评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LVQo L总分和社会活动、精神心理、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维度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均较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重视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曾月玲杨君何燕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
一种眼科用眼底镜镜头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用眼底镜镜头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束缚带、隔热保护层、耐油污防水保护面料和耐磨微孔滤网,所述防尘罩的一侧设置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内部设置嵌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防尘罩的内...
何燕卢薇
使用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6例(402眼)麦粒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眼的数量将其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各178例(201眼)患者。为一组患者使用普通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为二组患者使用高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然后在治疗的第3天、第6天、第8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3天、第6天、第8天,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一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杜慧斌卢薇何燕
关键词:麦粒肿高浓度左氧氟沙星
优质护理在门诊眼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门诊眼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过程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眼科常规护理,采用问卷形式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心理状态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诊眼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持心理状态稳定,提高对医疗行为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曾月玲杨君何燕
关键词:优质护理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
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频域OCT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蒲一民卢薇杨君何燕杨田李斌
关键词:视网膜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力
一种眼科医生检查工具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医生检查工具收纳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盒体,所述盒体外围四周表面均通过开设槽安装有抽屉,且抽屉的位置相互错位,所述抽屉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透明放置板,所述抽屉内侧表面均通过螺丝...
何燕杜慧斌
文献传递
一种眼科医生验光检查用遮挡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医生验光检查用遮挡装置,包括遮光板、装饰镜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焊接有挂环,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阻尼转轴连接连接座,且连接座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的一侧外围通过螺钉安装柔性扩大眼...
何燕刘宗顺
文献传递
康柏西普对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治疗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效果。方法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9例DME患者临床资料,按OCT不同分型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32例、囊性黄斑水肿(CME)31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26例,均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与椭圆体带完整性,并分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分级与椭圆体带完整性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logMAR BCVA、CFT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DRT组治疗后1、3、6个月logMAR BCVA低于CME组、SRD组,而SRD组治疗后1、3、6个月CFT均高于DRT组、CME组(P<0.05)。视力提高眼数DRT组>CME组>SRD组,平均注射次数DRT组
卢薇蒲一民何燕杨田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共焦显微镜下不同程度干眼角膜内树突状细胞观察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研究共焦显微镜下不同程度干眼角膜内树突状细胞。方法:选取我院干眼患者9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其中轻度干眼患者30例,中度干眼患者30例,重度干眼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上皮下的树突状细胞密度及活化树突状细胞所占比。结果:树突状细胞密度,轻度干眼(25.6±8.5)个/mm2,中度干眼(70.5±10.4)个/mm2,重度干眼(211.3±32.6)个/mm2,组间比较,P<0.05,活化树突状细胞所占比,轻度干眼(29.1±3.6)%,中度干眼(82.4±7.5)%,重度干眼(96.8±1.6)%,组间对比,P<0.05。结论:干眼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内树突状细胞,干眼患者严重程度增加,会增加角膜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及上皮下活化的树突细胞比例,因此,可以将密度变化及活化细胞比例作为评估干眼炎症程度的指标。
何燕肖旗彬刘强张丽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干眼角膜
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对近视儿童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 探究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对近视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7~14岁的近视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配戴单焦框架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接受2次红光照射,共治疗6个月。比较2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脉络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结果 治疗后,2组的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屈光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能显著提高裸眼视力,延缓眼轴增长,减少屈光度,增加脉络膜厚度,从而改善视力,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燕税丹杜慧斌卢薇
关键词:近视裸眼视力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