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国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早期大肠癌
  • 1篇直肠
  • 1篇入院
  • 1篇入院体检
  • 1篇石灰
  • 1篇石灰氮
  • 1篇提起
  • 1篇体检
  • 1篇内容物
  • 1篇脓肿
  • 1篇排便
  • 1篇排气排便
  • 1篇皮疹
  • 1篇破裂出血
  • 1篇曲张
  • 1篇紫癜
  • 1篇完全性肠梗阻
  • 1篇胃静脉曲张

机构

  • 5篇石嘴山市第二...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建国
  • 4篇路晓平
  • 1篇张久存
  • 1篇翟建英
  • 1篇戴强
  • 1篇张燕捷
  • 1篇杨一鸣
  • 1篇陈国明

传媒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并发IGV_1型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2004年
张建国路晓平翟建英
关键词:肝癌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2006年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效果。方法将69例经胃镜检查食管无异常发现但有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晨服;B组23例,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晨服;C组23例,予奥美拉唑40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3组均连服7天。于用药后第1-7天按标准对烧心、反酸、胸痛进行症状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雷贝拉唑组在7天内的症状消失率与奥美拉唑组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与奥美拉唑组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所有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强效安全地用于NERD诊断的PPI试验药物,但雷贝拉唑作用更强,更快速,可以更早显示诊断价值。
张建国张敏娟路晓平戴强张燕捷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非提起征在早期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非提起征在早期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早期大肠癌疑似病例采用非提起征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结果在病理证实为黏膜深层(sm3)癌及肌层(mp)癌者,非提起征阳性率为88.2%,在病理证实为黏膜(m)癌及黏膜浅层(sm1),黏膜中层(sm2)癌者,非提起征阳性率为19.5%。结论非提起征对于隐匿性(sm3)癌及肌层(mp)癌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对m癌及sm1s、m2癌诊断率较低,但对判断早期大肠癌浸润深度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张建国路晓平张久存张燕捷戴强
关键词:早期大肠癌
石灰氮诱发全消化道过敏性紫癜一例
2007年
患者男,38岁。因周身皮疹伴腹痛5d,黑便3d入院。患者自述上班期间接触石灰氮1h后于下肢足踝、小腿、上肢分批渐序出现紫红色皮疹,5h后出现剧烈腹痛,腹痛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呈绞痛样阵发性加剧,未向肩背部放射,无发热、恶心、呕吐,3d后出现黑便伴腹泻,3~5次/d。曾在工厂医院就诊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滴,达喜口服3d无效后遂入我院。入院体检:周身可见紫红色皮疹,尤以双下肢及臀部分布密集,皮疹呈对称性分布,高于皮面,压之不褪色,中央可见点状出血,微痒无痛,新旧皮疹混杂分布。
张建国
关键词:石灰氮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红色皮疹剧烈腹痛入院体检
内镜下诊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溃破入直肠一例
2008年
患者男,59岁,因“腹痛腹胀10余天,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周”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位于脐周及下腹,呈胀痛样间歇性发作,伴腹胀,时有恶心,偶有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近1周症状加重,且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近3d出现中低度发热,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
张建国陈国明杨一鸣路晓平
关键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内镜下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溃破排气排便胃内容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