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媛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患儿2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疗程7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和肺功能(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100/10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8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观察组患儿痰培养阳性率为7.3%(15/106),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潮气呼气峰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 陈晓媛马金海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性喜炎平
- 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通过探索婴幼儿喘息的诱因,了解其发病与血清总 IgE、肺功能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方法:收集2013~01至2014~01一年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二科...
- 陈晓媛
-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血清总IGE肺功能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SIRT1基因沉默对高脂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脏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SIRT1基因沉默对高脂喂养C57BL/6J幼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32只,分为4组:高低脂饮食组及慢病毒注射组。在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尾静脉分别注射SIRT1shRNA慢病毒(LV-SIRT1 shRNA)和对照慢病毒(LV-control shRNA),继续高脂饮食1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SIRT1表达情况,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滴堆积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LV-SIRT1 shRNA慢病毒小鼠肝组织中SIRT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HE和油红O染色显示,LV-SIRT1 shRNA组较LV-control shRNA组脂肪肝更明显。结论慢病毒介导SIRT1基因沉默可以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
- 高英陈晓媛杨怡
- 关键词:SIRT1基因沉默高脂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
- 2024年
-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的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97例BACM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病史资料,分析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97例BACM患儿中93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12例(12.90%)有前驱病史,45例(48.39%)为上呼吸道感染,33例为支气管炎,3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95例BACM患儿因肌肉疼痛为主诉入院,91例表现为腿痛,2例以心肌酶谱异常为主诉入院;72例BACM患儿出现异常步态,肢体无力2例(2.06%),89例患儿发热;感染类型中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比最高为50.52%,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1.34%;损害情况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占比最高为36.08%,其次是肝功能损害19.59%。肌酸激酶<2000 U/L组、2000~8000 U/L组及>8000U/L组的腿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12±0.21)d、(3.26±0.15)d及(6.05±1.2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BACM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给予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儿水化碱化补液。97例患儿出院时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为(5.15±1.04)d。结论:BACM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男患儿多于女患儿,可表现出肌痛症状,且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而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BACM患儿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 陈晓媛马金海
- 关键词:急性良性肌炎疾病特点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病毒感染
- 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喘息与其血清总Ig E、肺功能及社会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患儿(28 d<年龄≤3岁)共300例,其中喘息性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150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而无喘息症状患儿1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总Ig E值、行肺功能检查,比较2组其差异性;并对入选患儿行流调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引起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中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TEF 25%、TEF 50%、TPTEF/Te、VPTEF/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儿喘息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有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时其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升高,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
- 陈晓媛高英马金海刘青
-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肺功能
- 婴幼儿喘息的临床分析
- 陈晓媛马金海董玲花
- Williams-Beuren综合征患儿2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2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WBS)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将2例分别于2021年1月26日与2021年3月18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基因检测。结果2例患儿均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及心血管异常。患儿1合并有亚临床甲减,患儿2合并有癫痫发作。基因检测发现患儿1染色体7q11.23区存在1.54 Mb缺失,患儿2染色体7q11.23区存在1.53 Mb缺失,同时存在ATP1A1基因的c.158G>A变异和KMT2C基因的c.12181A>G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158G>A与c.12181A>G变异评级为意义未明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2+PP3;PM2_Supporting)。结论2例患儿具有WBS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染色体7q11.23区微缺失是其主要的病因。对存在生长发育迟滞、特殊面容以及心血管畸形的患儿,需考虑WBS,并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 黄明珠徐玲玲陈晓媛董玲花马立燕马金海
- 关键词:临床表型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