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颅缝细胞增殖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Periostin重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培养传代后随机分成4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Periostin蛋白(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该蛋白对颅缝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分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培养1、3、5、7 d后,颅缝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0 d后,ALP活性被抑制,表达量下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颅缝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OCN、OPN、BSP、COL-1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50μg/L、100μg/L、200μg/L)的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 白珊珊李俊宪李东徐梁段惠川俞哲元袁捷韦敏
- 关键词:成骨分化
- 眶距增宽症的病因及治疗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眶距增宽症的病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临床诊断为眶距增宽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3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眶距增宽症通过手术治疗即可得到外观改善,学龄前期为手术最佳时机,效果稳定且不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发育。
- 白珊珊李东徐梁俞哲元袁捷韦敏
- 关键词:眶距增宽症颅颌面手术治疗
- 骨缝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建立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的动物实验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局部应用rhBMP-2对牵引成骨的作用。方法以微型牵引种植钉(Miniscrew implants,MSI)作支抗,镍钛弹簧为牵引力源,建立MSI兔颅骨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应用该牵引系统对11周龄的新西兰白兔作矢状缝牵引成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rh BMP-2,n=7),对照组(单纯牵引,n=7)。牵引29天,于0、5、11、17、23及29 d,应用X线及Micro-CT评价骨缝牵开情况;第7、27天注射四环素,第17天注射钙黄绿素,作为术后荧光组织切片观察标记。观察动物对该牵引成骨系统的耐受性,比较各组骨缝牵开的距离,并观察矢状缝组织形态学变化,验证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模型的可行性。结果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率为86%,牵引成骨实验可顺利完成。对照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大于实验组(D29),两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随着牵引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但骨缝牵开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骨组织形态学显示,两组骨缝间均有新生骨组织形成,说明该牵引成骨模型既能有效牵开骨缝,也能诱导骨缝间成骨。而实验组骨缝间新生骨组织形成速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种植钉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建立了兔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骨缝牵引过程中,局部应用rhBMP-2可促进骨缝成骨,但导致了骨缝融合。
- 李东黄晓翔Sean Shih-Yao Liu徐海淞曹德君柴岗韦敏
- 关键词:动物模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 抗体偶联磁性黑磷烯纳米颗粒靶向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是当今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黑磷烯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化学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黑磷烯在不同波长的激光(660nm 和808nm)照射下可分别产生单线态氧和释放热...
- 李东曹谊林刘伟周广东王贤松张文杰
-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抗体靶向肿瘤细胞
- Crouzon综合征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气道改变的影像学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Crouzon综合征患者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上呼吸道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Crouzon综合征患者15例,予以LefortⅢ或Monobloc截骨+面中部外置牵引器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面中部牵引成骨(1 mm/d),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行影像学测量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分析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气道狭窄点距离、上气道体积及呼吸功能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腭咽以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上气道鼻咽及腭咽处狭窄点宽度明显增宽,上气道体积也有显著性增加;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提示,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好转。结论面中部牵引成骨可有效改善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通气情况,矫正患者阻塞性呼吸障碍。
- 徐梁段惠川马晧钧李东周思政俞哲元韦敏袁捷
- 关键词:CROUZON综合征影像学分析睡眠呼吸监测
- 鼻缺损鼻再造修复术中鼻缺损衬里的修复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鼻缺损鼻再造修复过程中鼻缺损衬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鼻部缺损患者15例, 男8例、女7例, 年龄18~62岁, 平均38岁。缺损范围均超过鼻部1个亚单位, 均选择额部带蒂皮瓣修复。鼻再造选择扩张器植入扩张前额正中皮瓣;支架选择视缺损范围选择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单纯肋软骨移植和耳软骨移植, 衬里的修复选择原位瘢痕皮肤翻转、局部鼻唇沟皮瓣翻转或大面积选择额部带蒂皮瓣修复鼻腔面的黏膜缺损。术后随访, 观察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8例、肋软骨移植3例、耳软骨移植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局部感染, 予反复冲洗换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 15例患者鼻缺损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 效果满意。结论鼻缺损衬里的修复需根据具体缺损的部位、范围及供区的选择等综合分析, 最终确定手术方式, 效果较好。
- 段惠川周晓萍李东周思政徐梁俞哲元韦敏袁捷
- 关键词:缺损全鼻再造衬里皮瓣
- 局部应用生长因子促进颅骨缝牵引成骨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及人重组BMP2对颅缝牵引成骨的作用,并用Micro-CT进行影像学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对颅缝的改建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6周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0)对照组,(1)富血小板血浆组(PRP),(2)富血小板血浆结合10μg rhBMP-2组(PRP/rhBMP-2)。用镍钛牵开弹簧给予兔矢状颅骨缝持续200 g等张牵引力牵引33天。牵引结束后,采集所有兔矢状颅骨缝标本行Micro CT精细扫描及三维重建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Micro CT重建兔矢状颅骨缝显示,对照组和PRP组的骨缝牵开,骨缝牵开体积比PRP/rhBMP-2凝胶组大(P<0.05)。PRP的局部应用不仅促进了骨缝间的新骨形成,而且加速骨缝纤维组织的创伤愈合。PRP/rhBMP-2组牵引后骨缝可见有新骨再生及骨缝融合现象。PRP/rhBMP-2凝胶组平均骨缝融合程度约为颅骨厚度的15.3±9.5%。实验前后PRP/rhBMP-2凝胶组治疗区颅骨平均厚度较对照组和PRP凝胶组有增厚表现(P<0.05)。结论:PRP和PRP/rhBMP-2的局部应用都能有效促进骨缝牵引成骨时新骨加速形成。Micro CT显示:PRP凝胶可以诱导骨缝骨形成并加速了骨缝伤口的愈合,缝形态存在;PRP/rhBMP-2组新骨再生导致了骨缝牵引时过早产生了骨缝融合现象,提示今后在骨缝牵引成骨临床应用时需要避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骨缝局部应用而导致的骨缝早闭。
- 李东Sean Shih-Yao Liu黄晓翔徐海淞韦敏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2MICRO-CT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抗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对紫外线B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0.5、5 μg/ml)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紫外线B照射。照射后即刻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照射后72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数量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百分率。结果紫外线B照射引起胞内活性氧的积聚,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由100%降到(77.33±2.89)%,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衰老细胞百分比由(6.70±0.46)%上升到(17.67±1.5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可降低紫外线B诱导的胞内活性氧积聚,挽救紫外线B照射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由(77.33±2.89)%分别升到(90.67±2.52)%和(96.00±5.57)%,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衰老细胞百分比由(17.67±1.53)%分别降为(8.38±0.56)%和(7.07±1.10)%。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来防止紫外线B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
- 邓明武李东于子优王祥盛李伟张文杰
- 关键词:光老化抗氧化
- 可生长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眶距增宽症的鼻畸形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测量患儿经过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后,眼眶及鼻部的相关参数。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颅颌面治疗中心,经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60例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6~10岁,平均7.3岁。60例患儿在术前后1年随访时,均进行头颅CT三维扫描和拍照。通过三维测量比较其骨性内眦间距(IOD)和鼻部美学参数(鼻背宽度、鼻翼宽度、鼻背高度、鼻尖突出度/鼻长)的变化。结果60例患儿家长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三维测量显示,术后患儿IOD值由术前(39.88±1.98)mm矫正为(20.56±2.37)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5);提示眶距增宽症状、IOD值、鼻部美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的吸收率16%~19%,无移植物的偏曲变形;偶见感染、脑脊液漏、发育不全等并发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眶距增宽症的患儿用O型截骨的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段惠川黄嘉蕊李东徐梁俞哲元袁捷韦敏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肋骨肋软骨眶距增宽症
- 先天性面中部凹陷畸形的数字化综合治疗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裂面中部凹陷鼻畸形患者的数字化综合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5年,分别对8例颅面裂面中部凹陷患者,采用全鼻再造,全鼻再造+梨状孔周截骨前移,梨状孔周围截骨前移采用手术导航系统辅助术前设计及术中应用,并比较术前设计和术后CT数据吻合度。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前模拟设计和术后随访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对先天性颅面裂鼻缺损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导航辅助下梨状孔周围截骨前移,用于矫正先天性颅面裂致面中部凹陷实现了精准截骨手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李东袁捷韦敏俞哲元徐梁段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