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灵玲

作品数:32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不确定度
  • 6篇急性
  • 6篇测量不确定度
  • 5篇炎症
  • 5篇载脂蛋白
  • 5篇脂蛋白
  • 5篇湿疹
  • 5篇细胞
  • 5篇急性湿疹
  • 4篇医学决定水平
  • 4篇载脂蛋白M
  • 4篇细菌感染
  • 4篇临床化学
  • 4篇马齿苋
  • 4篇不确定度评估
  • 3篇血流感染
  • 3篇炎症指标
  • 3篇生物学变异
  • 3篇细菌性
  • 3篇白介素

机构

  • 27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0篇张灵玲
  • 11篇熊大迁
  • 10篇张朝明
  • 7篇许安春
  • 6篇谢国丽
  • 5篇马韬
  • 5篇胡一梅
  • 3篇张爽
  • 3篇王毅
  • 2篇董仙
  • 2篇余勤
  • 2篇梁茂植
  • 2篇任然
  • 1篇何勇
  • 1篇王刚
  • 1篇杨雪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实用检验医师...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第一次全国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化学目标不确定度的确定与不确定度的定期评审在质量改进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常规化学定量检测项目目标不确定度的确定、定期评估评审不同阶段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探讨其在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中的价值。方法:依据生物变异质量规范、WS/T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
熊大迁许安春张灵玲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生物学变异
文献传递
分析性能σ值、质量目标指数和不确定度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改进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改变判断质量改进的效果,为有效地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血细胞分析项目的质量控制数据,计算σ值、质量目标指数(QGI)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改进方案并运行一年,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改变来判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 2012年血细胞分析检验项目的过程性能评价优秀率(σ值大于4σ)达62.5%,σ值大于6σ的项目达37.5%,有62.5%的项目需要改进;2013年较2012年有50%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有所改进,实验室质量水平得到提高。结论分析性能σ值、质量目标指数联合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一种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良好管理方法。
张灵玲张爽马韬熊大迁
关键词:不确定度评估
BC-50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2014年
目的评价BC-50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BC-5000)的主要性能。方法对BC-5000的本底及空白值、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准确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及其检测结果与参比仪器(XE-2100)、人工分类的可比性进行评价。结果 BC-5000各参数的本底及空白值均合格,携带污染率均小于1%。所有参数均具有较好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及正确度验证合格。WBC、RBC、HGB、PLT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0)。与XE-2100及人工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的相关性略差(r=0.744,P>0.05)。结论 BC-5000具有良好的性能,是一款理想的小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马韬张爽张灵玲强雪芹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血细胞计数
HPLC法和EMIT法检测CBZ、PB、PHT血药浓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HPLC法和酶增强免疫法(EMIT)在监测患者体内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PB)、苯妥英(PHT)及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将检测对象按测定项目、性别、年龄对同一患者的标本同时用HPLC法和酶增强...
张灵玲董仙梁茂植余勤
关键词:HPLC法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
文献传递
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于大鼠右背部皮肤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分别给予1 ml无菌蒸馏水、复方黄柏液和马齿苋提取液。实验第21天断颈处死动物,肉眼观察4组大鼠右背部皮肤病变,取大鼠左、右背部相同面积皮肤,称重法比较皮肤重量,免疫组化法(SP法)染色4组大鼠右背部皮肤TNF-α、IL-4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右背部皮肤光滑、未见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大鼠右背部皮肤出现明显肿胀、红斑、糜烂和渗出,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上述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组和马齿苋组大鼠皮肤肿胀度明显减轻(P<0.01);与复方黄柏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皮肤肿胀度有所减轻(P<0.05)。空白组、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的TNF-α含量分别是(6 652.66±1 190.94)、(19 927.10±5 494.21)、(7 515.13±877.66)、(6 809.93±1 385.54);IL-4含量分别是(5 378.44±1685.01)、(26 334.89±3 993.48)、(7 814.84±1 751.38)、(8 246.57±975.08)。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组和马齿苋组大鼠皮肤组织TNF-α、IL-4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复方黄柏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皮肤组织TNF-α、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对湿疹皮肤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α,同时适度的调控抗炎因子IL-4发挥作用。
葛一漫张朝明胡一梅王毅吴心语谢国丽张灵玲
关键词:马齿苋提取物急性湿疹TNF-ΑIL-4
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西医分期的对应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应分析寻找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分期的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更有效防治D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DN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肌酐(SCr)等临床资料,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滤(eGFR)。应用SPSS19.0对应分析模块分析2型DN中医证型与西医分期的对应关系。结果90例2型DN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期组(Ⅰ级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组(Ⅱ级组)30例,大量白蛋白尿期组(Ⅲ级组)30例。3组间性别、年龄、血压、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级组、Ⅲ级组糖尿病病程、BMI均大于Ⅰ级组(P均〈0.05),但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级组、Ⅲ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mALB均明显高于Ⅰ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级组SCr明显高于Ⅰ级组、Ⅱ级组(JP均〈0.05),但Ⅰ级组、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级、Ⅱ级、Ⅲ级组eGFR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0例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证居多(40例),发生率为44.44%,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2例(占35.56%)、阴虚燥热证12例(占13.33%)、阴阳两虚证6例(占6.67%)。对应分析结果显示:2型DN中医证型分布与西医分期有对应关系(x2=17.100,P〈0.001)。结论2型DN中医证型与西医分期具有一定对应性。中医证型与西医分期结合诊疗可为中西医结合实现多元化、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吴心语孙家宜辛文瀚张灵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24H尿蛋白定量
临床化学项目基于医学决定水平和生物学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不确定度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对临床化学项目处于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和生物学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并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统计2012-2013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定偏...
张灵玲许安春熊大迁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化学
文献传递
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炎症肿胀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齿苋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在大鼠右背部涂抹造模。实验第21天断颈处死,剪取造模皮肤及对称的左侧健康皮肤,取相同面积的皮肤,比较皮肤重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减少大鼠皮肤的肿胀度(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剂量组皮肤肿胀度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减少了湿疹大鼠皮肤的炎症反应,具抗炎作用,对湿疹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葛一漫胡一梅吴心语谢国丽张灵玲
关键词:马齿苋提取物急性湿疹肿胀度抗炎作用
1-磷酸鞘氨醇受体1、1-磷酸鞘氨醇受体3和载脂蛋白M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效能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受体1(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1-磷酸鞘氨醇受体3(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3,S1P3)和载脂蛋白M的表达及其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9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50例非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载脂蛋白M、S1P1和S1P3的表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细菌性血流感染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表达水平分别为(11.06±8.02)μg/L、(305.26±107.45)ng/mL和(320.83±117.62)ng/mL;非细菌性血流感染组分别为(16.32±5.27)μg/L、(392.38±79.40)ng/mL和(223.76±85.98)n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43±7.05)μg/L、(462.15±115.70)ng/mL和(134.16±51.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16、4.315、-4.94,均P<0.01)。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830和0.939;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菌血症、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载脂蛋白M分别为(18.08±1.58)、(11.63±4.85)、(9.32±6.58)和(7.95±2.70)μg/L,S1P1分别为(373.00±95.89)、(286.34±105.52)、(264.21±72.98)和(216.97±75.98)ng/mL,S1P3分别为(230.78±71.40)、(305.32±75.39)、(402.83±88.44)和(455.57±87.1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05、11.452、32.988,均P<0.01)。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0.812和0.878;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S1P1、S1P3和载脂蛋白M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指标,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张灵玲熊大迁葛一漫杨雪
关键词:载脂蛋白M
两种方法检测3种药物血药浓度比较研究
2009年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增强免疫法(EMIT)在检测患者体内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PB)、苯妥英(PHT)及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将检测对象按测定项目、性别、年龄对同一患者的标本同时用HPLC和EMIT进行检测,以HPLC参考方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A(CBZ)组中A1组(所有检测对象)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女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男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年龄小于20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组(年龄大于或等于20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T)组总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总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IT与HPLC参考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张灵玲董仙梁茂植余勤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