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奇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肿
  • 3篇硬膜
  • 3篇硬膜下
  • 3篇硬膜下血肿
  • 3篇手术
  • 3篇膜下
  • 3篇膜下血肿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入路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硬膜下
  • 2篇慢性硬膜下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急性脑梗塞

机构

  • 10篇江油市人民医...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旺苍县人民医...
  • 2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华曙图灵...

作者

  • 13篇杜奇勇
  • 9篇刘旭东
  • 8篇胡永光
  • 6篇任林强
  • 6篇贺宇
  • 5篇徐杨
  • 2篇张立福
  • 2篇蒋万书
  • 2篇袁利民
  • 2篇黄光富
  • 2篇任绍兴
  • 2篇何永生
  • 2篇李志立
  • 1篇邓李
  • 1篇唐小平
  • 1篇张波
  • 1篇刘发健
  • 1篇吴贵强
  • 1篇刘阳
  • 1篇冯金周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3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穿刺定位导板3D打印快速个体化定制模式的应用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医工结合个体化快速3D打印脑内血肿穿刺定位导板定制流程的可行性、引导锥颅穿刺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CT下金属标志物定位(对照组18例)或3D打印血肿穿刺导板定位(观察组21例),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3D打印血肿穿刺导板通过医院组建的医学影像数据传输、三维建模和3D打印一体化系统来完成个体化产品定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均完成锥颅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无手术死亡。术中穿刺精准度评价为优者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术后血肿清除率评价为有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通过医学云影像传输、三维建模和3D打印等一体化服务系统,平均耗费时间江油市人民医院观察组为(5.78±4.84)h,对照组为(4.64±1.43)h,四川省人民医院分别为(5.08±0.67)h和(4.14±1.35)h;3D打印产品完成时间江油市人民医院(132.67±7.25)min,四川省人民医院(131.92±6.69)min;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医学云影像传输融合3D打印服务一体化系统,可快速个体化定制3D打印脑血肿穿刺定位导板,能简化定制流程和满足临床急诊手术服务需求,提高血肿穿刺精准度和血肿清除率,此定制模式也有利于医学3D打印产品服务于临床并推广。
钱骏刘发健张孙鑫刘齐东曹德乾黄祚韵汪洋杜奇勇徐如祥冯金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个体化
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
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高血糖7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尿崩症19例,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切除术并发症
不典型脑脓肿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脓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不典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综合治疗4~8周后,根据CT、MRI检查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痊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提高不典型脑脓肿的术前诊断率,并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均
关键词:CTMRI
特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0例,死亡12例。10例均获随访,8例恢复良好,轻残1例,中残1例。结论早期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充分地解除脑组织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杜奇勇李建国简治齐袁薇
关键词:特急性硬膜下血肿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文献复习及26例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总结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种合并同侧大面积脑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13例,其他脑梗塞10例,其中同期诊断10例,CSDH术后脑梗塞12例,脑梗塞后CSDH4例,伴系统性疾病15例。结论:血容量不足、凝血机制障碍、脑灌注压降低与脑血流自动调节失衡、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是民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底梗塞的主要原因。血肿引流、纠正血容量、扩容、血液稀释、使用解痉、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脑水肿、降颅压、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是其主要治疗措施。
何永生李志立黄光富杜奇勇袁利民蒋万书张立福任绍兴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梗塞合并症发病机理
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方法根据14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确定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型比例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对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性。
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
关键词:动脉瘤WILLIS环血流动力学
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性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是否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特性。方法 1从胎小鼠脑组织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分化后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2用Transwell细胞小室作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性实验。结果 1从胎鼠脑组织分离的细胞能形成大量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经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巢蛋白抗体标记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分化后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NSE及GFAP表达阳性;2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实验中,实验组迁移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诱导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实验中实验组迁移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特性。预诱导状态下神经干细胞有比未诱导神经干细胞更强的向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趋势。
任林强蒋正方刘阳杜奇勇胡永光吴贵强曾令勇刘旭东代天均张波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C6TRANSWELL
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对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与我院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患者,术中行单侧额或双侧额弧形切口,根据术中所见肿瘤位置,由终板、视神经一颈内动脉等存在的生理间隙处切除肿瘤,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部分或全部突入第三脑室底,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脑积水。术中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25例患者视力减退,术后23例患者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暂无明显变化。术后1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患者经治疗后均已纠正;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23例肿瘤全切患者病灶无复发,另外4例次全切者病灶也无明显变化,仅1例次全切和2例大部切除患者于术后行伽马刀再次治疗。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可以达到视野清晰,直观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杜奇勇邓李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朱日磊
关键词:垂体瘤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病因、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22例,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同侧大面积脑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11例,其他脑梗塞8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梗塞12例。结论 血容量不足、凝血机制障碍、脑灌注压降低、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原因。血肿钻孔引流、纠正血容量、扩容、解痉、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和抗血小板聚集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何永生杜奇勇李志立黄光富袁利民蒋万书张立福任绍兴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症急性脑梗塞病因发病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