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新疆枣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6 2015年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Q菌株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pH为5;WY最适培养基JA,最适pH为8。 刘晓琳 刘玉 马荣 梁英梅 陈宝军 闫军关键词: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新疆枣果黑斑病发生规律及药剂筛选的研究 枣果黑斑病是近年来在新疆和田、阿克苏等地发生较为严重的的果实新病害,该病害初期在枣果胴部和腰部出现赤黑色的斑点,边缘逐渐清晰,果肉变为土黄色,极易分离,在后期病变部位变黑变硬,味苦,严重影响红枣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连... 刘晓琳关键词:病原菌种类 文献传递 枣果黑斑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1 2015年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其次是‘壶瓶枣’(30.73%),‘灰枣’的发病率仅为4.37%;3年生枣园发病率为3.01%,5-12年生的枣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相关;无间作的枣园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间作的枣园;1.5 m×2 m、1.5 m×3 m、1.5 m×4 m和1 m×1 m×2 m栽培密度的枣园病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不同结果方向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南面〉西面〉东面〉北面;壤土的枣园发病率(32.71%)明显高于沙土(21.68%);漫灌的枣园发病率(37.18%)高于滴灌(26.62%);精细管理的枣园的发病率(30.57%)明显低于粗放管理的枣园(43.49%);筛选出的60%唑醚·代森联(5%吡唑嘧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颗粒1500、3000倍液,对枣果黑斑病的防效高达90.5%、82.7%;3%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效达90.25%。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田间科学用药和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马荣 刘晓琳 梁英梅 闫军 陈宝军 赵景玲 张涛关键词:树龄 间作模式 灌溉方式 田间防治 新疆枣果黑斑病发生规律及温湿度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4年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定点观察,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采集自枣树不同组织中的病菌,依据枣树不同部位病菌的分离率分析枣果黑斑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及方式、发病时间和致病关键因子等。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树皮和落叶上越冬;病菌整年存在于主干树皮上,分离率达80%~100%;病菌于5月中旬开始侵染枣花,分离率最高达83%~86%;一年生枝条和叶片均在6月初被侵染,分离率分别为71%~84%和85%~95%;6月下旬病菌开始侵染枣果,分离率为50%~58%;枣果上病菌的分离率与空气中的温湿度呈正相关,在枣果膨大期和白熟期,当温度达到25~28℃、相对湿度高于70%并持续2周时,枣果中病菌的分离率急剧增加。 马荣 刘晓琳 梁英梅 刘玉 陈宝军 闫军关键词:越冬 温度 核桃基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4 2015年 核桃基腐病已成为影响核桃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得到对核桃基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在分离核桃基腐病过程中得到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最终筛选得到1株拮抗效果较强的菌株GY-11,对核桃基腐病的拮抗效果达到80%。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拮抗细菌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刘晓琳 肖俊文 王晓炜 马荣 赵祥 阿地力.沙塔尔关键词:拮抗细菌 核桃基腐病拮抗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2015年 【目的】探讨对核桃基腐病(Pythium oligandrum Drechsler)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菌株Gy-11的最优发酵条件,提高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方法】开展了最适培养基和最优碳氮源的筛选,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Gy-11在LB培养基和NB培养基中生长量最大;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株Gy-1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p H 7.0,装液量50 m L/250m L,接种量体积分数为6%,转速为180 r·min^(-1)。【结论】明确了菌株Gy-11的最适碳氮源和最优发酵条件为进一步研发生防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朱银飞 郭玉 刘晓琳 阿地力.沙塔尔 马荣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新疆核桃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核桃腐烂病已成为制约新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拮抗菌株开展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有利于新疆生态健康果园的建设。【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对峙培养、致畸菌丝形态观察、拮抗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结果】获得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的拮抗菌株XJAU-117,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达85%。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拮抗菌株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抑制机理主要为使正常菌丝发生断裂、解体,无法正常生长。【结论】所获得的拮抗细菌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生物防治核桃树腐烂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马荣 王阳阳 刘晓琳 胡建新 吐尔孙江.买买提艾力关键词:核桃腐烂病 拮抗细菌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刘晓琳 梁英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新疆苹果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获得对新疆苹果树腐烂病(Cytosporaspp.)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最终筛选得到对病菌拮抗效果达到87%的拮抗菌株xj019。菌株xj019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h,最适pH值为7。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xj019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获得的拮抗菌株xj019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马荣 刘晓琳 王晓炜 胡建新 谭飞航关键词:苹果腐烂病菌 拮抗细菌 新疆枣果黑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带病枣果中分离得到32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枣果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病原菌抑菌率达86%的拮抗细菌菌株xj063-1。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拮抗菌株xj063-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致畸菌丝的形态观察,发现抑制机理主要为抑制病原菌孢子产生和萌发,使得菌丝畸形。 马荣 刘晓琳 孙园园 陈梦 闫军 陈宝军关键词:拮抗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