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高见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新媒体
  • 2篇媒体
  • 2篇大数据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新媒体语境
  • 1篇喧哗
  • 1篇言论
  • 1篇言说
  • 1篇舆论
  • 1篇舆情
  • 1篇社会
  • 1篇受众
  • 1篇数据分析
  • 1篇重生
  • 1篇众声喧哗
  • 1篇周刊
  • 1篇媒介
  • 1篇媒体时代
  • 1篇媒体语境
  • 1篇基督

机构

  • 6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广播影视...

作者

  • 6篇刘高见
  • 2篇蔡威
  • 1篇张冰清
  • 1篇祖俊

传媒

  • 2篇视听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众声喧哗之下的公众
2015年
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社会里,公众的作用日益凸显,可是,另一方面也在昭示着公众话语的湮没。在中国,不存在一个谈论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它与李普曼笔下的"公众"概念存在诸多的差别,公众在社会中、媒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旨在探讨公众与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众声喧哗之下存在的"公众"。
刘高见蔡威
关键词:公众社会媒介舆论
言说力量的呈现与遮蔽——浅探《观察》周刊言论影响力的现实意义
2015年
《观察》周刊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声平台,在中国百年言论史上成为最后的绝唱,是与储安平和他的办报同人、撰稿人的苦心经营分不开的。《观察》周刊的办刊理念与独立的发言精神,折射出一种自由言说的力量。本文试图从《观察》周刊引领问题讨论的氛围,分析其在时代变局当中言论影响力的呈现与遮蔽。从而反思新媒体环境下,个体言说力量呈现与遮蔽的原因。
刘高见祖俊
关键词:《观察》周刊储安平
传统广电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现实重生
2015年
新媒体给传统广电媒体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冲击,大大挤占了广电媒体的生存空间,在新老媒体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打造自身品牌节目、名牌主持人,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新闻制作为根本,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形成自身的制播产业链。
蔡威刘高见
关键词:新媒体广电传媒大数据
“意义的输入与选择”:基督教在高校的传播研究
近些年,基督教在城市当中得到迅猛发展。在大学校园里,一些知识能力较高、人格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接触并信仰基督教成为值得研究的现象。多项调查表明,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有基督教信仰的大学生比例约在3.6%-3.9%之间,所占比...
刘高见
关键词:基督教
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听行为变化初探
吉登斯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现代性的特征,即与传统相比是断裂性的、时—空分离的。在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促动了新传播革命的到来。新媒体在人际交往当中的普遍使用,使得阅听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它重构了人际交往的时空观...
刘高见
关键词:交往
文献传递
大数据下的舆情监测与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Web2.0环境下,原有的舆情监测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而大数据的特点契合了Web2.0的网络环境和舆情研究的需要,能够实现更准确及时且基于"关系"的舆情监测。同时,大数据技术对舆情预测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并具进行更高质量的舆情预测的潜力。
张冰清刘高见
关键词:舆情大数据数据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