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超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黏膜
  • 3篇黏膜下
  • 3篇纤维性
  • 3篇纤维性变
  • 3篇膜下
  • 3篇口腔
  • 3篇口腔黏膜
  • 3篇口腔黏膜下纤...
  • 2篇细胞
  • 1篇丹参酮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移植骨
  • 1篇硬皮病
  • 1篇植骨
  • 1篇术后
  • 1篇曲安奈德
  • 1篇缺损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周超
  • 6篇翦新春
  • 3篇李宁
  • 3篇刘德裕
  • 3篇朱蓉
  • 2篇闵安杰
  • 2篇郑廉
  • 2篇王媛
  • 1篇王彬娉
  • 1篇周婷
  • 1篇蒋灿华
  • 1篇徐普
  • 1篇肖益彩
  • 1篇杜永秀
  • 1篇孙璐
  • 1篇毕青
  • 1篇吴莉玲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BCT与螺旋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CBCT及螺旋CT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采用CBCT与螺旋CT对1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茎突同一部位进行检查,并对茎突长度及成角的角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螺旋CT茎突成像较CBCT清晰,两者在茎突长度、角度测量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CBCT是除三维螺旋CT之外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另一重要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超翦新春闵安杰孙璐刘尔莎吴莉玲
关键词:茎突综合征CBCT螺旋CT
唇裂修复术后唇珠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唇裂修复术后唇珠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唇裂修复术后上唇唇珠缺损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上唇过紧或弓形,或上颌门齿牙冠及相应牙龈暴露的程度,将“口哨”畸形导致的唇珠缺损分级。上唇过紧或弓形的患者,选用下唇Abb6瓣或改良Abb4瓣修复法;Ⅰ级“口哨”畸形采用双蒂推进红唇肌瓣修复法;Ⅱ级和Ⅲ级采用改良Abb6瓣修复法;Ⅳ级使用Abb6瓣修复法。术后观察患者的人中嵴、人中凹、唇峰、唇珠和上唇的高度和宽度,上唇解剖结构的恢复。结果178例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至19年,均获得了近似正常的唇珠及人中外形,唇珠两侧的唇峰明显,上下唇的关系比例协调,上唇唇珠有微微前翘之感。154例患者受区及供区瘢痕2年后不明显。结论所选用的不同修复方法修复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珠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翦新春朱蓉刘德裕周超李宁闵安杰蒋灿华
关键词:唇裂先天畸形唇珠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损黏膜下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方法及疗效探讨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口腔黏膜病变下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7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采用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行双侧颊黏膜病变下局部注射。每周注射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每注射10次后间隔30 d,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10次,间隔30 d,再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共注射30次。对临床疗程完成后12、24和36个月的开口度及双侧颊黏膜由灰白变红色面积进行评估,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4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过程的疗效观察。早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2.0±1.2)mm,中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4.5±2.4)mm,后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5.5±1.5)mm。颊黏膜的颜色和血管数量增多的程度,早期组在治疗追踪的第3年结束时,19例患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程度的有效率为100%,中期组为94.7%,后期组为90.7%。结论: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对患者开口度、病变黏膜颜色及毛细血管数量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肖益彩翦新春郑廉周超杜永秀周婷王彬娉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曲安奈德丹参酮
PTPRZ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 :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朱蓉翦新春刘德裕周超王媛
关键词: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鳞癌
自体移植骨中复发性成釉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报告2例因右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右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或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即刻分别行自体髂骨或肋骨移植的病例,2例病例在行X线检查时分别于术后16年和14年在移植骨中发现成釉细胞瘤复发。例1行术中冷冻切片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滤泡型成釉细胞瘤。结合本组2例病例,并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复习,认为成釉细胞瘤发生在肿瘤切除植骨后的骨中属于罕见病例,应对其复发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翦新春周超朱蓉刘德裕郑廉李宁卓群豪吴立萌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肿瘤移植骨
颅面部局限性硬皮病伴发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该文对1例局限性硬皮病合并下颌骨颌骨骨髓炎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并结合病历资料与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
周超翦新春李宁毕青
关键词: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颌骨骨髓炎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不同阶段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CD34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表达及其在计数新生血管中的价值。方法 30例OSF患者纳入本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和b FGF表达,根据CD34和b FGF染色强度计数口腔黏膜组织新生血管数目。结果采用CD34评价时,对照组及早、中、晚期OSF的平均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2.08、20.48、17.40和14.85。采用b FGF评价时,对照组及早、中、晚期OSF的MVD分别为32.50、15.55、13.88和14.50。OSF组和对照组的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上皮细胞层厚度(ET)(高倍镜下上皮细胞数)为20~37,平均32.90。OSF组平均ET值为16.10。OSF组和对照组E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早、中、晚期OSF的平均ET值分别为15.45、17.29和9.50。结论随着OSF进展,MVD和ET显著降低。
刘德裕翦新春徐普朱蓉周超王媛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CD34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