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妮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体育电视节目传播状况研究——基于对10家省级以上体育频道的内容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体育电视节目传播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我国体育电视节目播出内容以体育赛事为主,体育新闻次之,非体育的娱乐类节目也占有相当比例;涉及的体育项目以足球篮球为主,不同频道存在一定差异;有倡导全民健身、普及健康知识的特点;外国体育项目占据绝对优势,本土体育文化受到冷落。
- 孙一可黄聚云魏媛媛晏妮
- 关键词:电视媒体体育节目
- 上海成年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性别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866名上海成年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论:上海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般;男性每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次整体上高于女性;居民认为休闲体育活动在身体、心理以及观念方面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男性和女性居民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频次、时间和项目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上海市应加强休闲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加大对休闲健身价值的宣传和引导,逐步培养居民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休闲体育价值并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休闲观念,提高生命质量。
- 晏妮黄聚云
- 关键词:群众体育成年居民休闲体育性别差异
-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上海市7所高校、758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元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占41.5%,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投入达到3小时的占29.0%;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较高,在自我满意度量表的21个变量当中,态度为"满意"的大学生比例占52.93%;二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量表的各个维度(身体满意度度、心理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tau_b=0.100~0.249,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育锻炼时间投入要比体育锻炼频次对自我满意度的影响更加全面和稳定,以BMI为代表的身体条件也是影响自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对提升大学生自我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应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以促进其自我满意度的提升。
- 黄聚云晏妮孙一可
-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
- 社会整合视角下农村体育发展理念探析
- 2015年
- 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针对农村社会在整合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个体化或原子化、空心化,消费主义入侵以及去传统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体育在促进农村社会整合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即促进村庄主体认同、对农村留守群体的人文关怀、重塑农村公共空间、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村民自组织能力以及缓解现代病在农村的蔓延,提出了在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体育的发展理念和设想,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晏妮黄聚云孙一可
- 关键词:社会整合农村体育
- 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 h者占43.5%,3~7 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 晏妮孙珂黄聚云
- 关键词:精神卫生
- 西方休闲体育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评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对西方学界具有代表性的生命历程/周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决断理论、跨理论模型、休闲制约因素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休闲专门化理论和严肃休闲理论等8种休闲体育行为理论进行了述评,归纳了它们的特点、值得借鉴之处和局限性。
- 黄聚云晏妮孙一可
- 关键词:休闲休闲体育休闲体育行为
- 家庭因素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问题行为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索家庭因素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行为的影响,为该群体的教育和社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上海市四~九年级1 623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进行家庭因素和问题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现居住房屋面积、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住房类型对学生问题行为总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200,-0.486,-0.202,0.015,0.314,P值均〉0.05);男生问题行为总分高于女生,高年级随迁子女问题行为总分高于低年级,每周零花钱与问题行为总分呈正相关;合住的家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总分有影响(P值均〈0.05)。结论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比家庭经济条件对随迁子女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应重视发展合理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
- 黄聚云晏妮
- 关键词: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