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晓琳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痤疮发病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 <正>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导致皮脂排出不畅;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皮脂腺分泌皮脂主要是受雄激素影响,新的研究发现痤疮患者多数存在雄激素高敏感的现象,少数患者有循环中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现象,提示临床...
- 吴艳仲少敏苗晓琳王晓慧周笑同张子君
- 文献传递
- 恶唑酮诱导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采用恶唑酮诱导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初步研究特应性皮炎的组织病理特点和炎症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无毛小鼠(SKH-1),在背部外用1%的恶唑酮连续刺激3 d,致敏后用0.1%恶唑酮隔天刺激9次。结果:恶唑酮多次处理后的无毛小鼠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红斑水肿、表面痴屑剥蚀面和血痂。皮肤生理指标检测发现TEWL升高.皮肤表面pH值升高,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组织病理示恶唑酮处理的小鼠表皮明显增厚,海绵水肿,真皮层浅层有多数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提示浸润的炎性细胞多数是白细胞介素(IL)-4阳性的Th2淋巴细胞,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显示大量的肥大细胞。RT-PCR发现恶唑酮处理的小鼠IL-4、IL-I3、KLK5、PAR2及TSLP表达量较正常小鼠明显上升,表皮抗菌肽BD3表达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提示IL-4,TSLP在AD组呈阳性表达。结论:采用恶唑酮多次刺激的方法可以诱导无毛小鼠出现稳定的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改变、组织病理和病理生理特性,可以作为研究AD筛选药物的模型。
- 陶荣苗晓琳仲少敏吴艳
- 关键词:小鼠模型特应性皮炎
- 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妊娠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评估非剥脱1 565 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妊娠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简单随机化方法将30例妊娠纹受试者腹部左右侧妊娠纹分为治疗侧和对照侧,治疗侧接受3次1 565 nm非剥脱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治疗间隔4周;对照侧不予治疗。在基线、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随访并拍照,测定皮肤弹性和妊娠纹宽度;在末次治疗后第4周由被设盲医师根据临床照片和3D照片评估临床改善情况,对受试者行疗效满意度调查,并取3例受试者治疗侧和对照侧妊娠纹处皮肤行病理检查。末次治疗后4个月电话随访受试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7例受试者完成整个试验。末次治疗后4周,医生判定25例(92.6%)治疗有效;21例(77.8%)受试者认为治疗有效。经过3次治疗,治疗侧妊娠纹最大宽度从4.852 mm降至3.296 mm(P 〈 0.001),皮肤弹性从0.803上升至0.878(P 〈 0.001)。组织学上,非治疗侧表皮明显萎缩,真皮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明显减少;治疗侧平均表皮厚度增加,表皮突延长,真皮变厚,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有明显增加,并规则排列。治疗过程中的即刻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水肿,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微结痂、瘙痒感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炎症后色素沉着在末次治疗后4个月随访时较末次治疗后4周好转。结论 非剥脱1 565 nm铒玻璃点阵激光可以显著改善妊娠纹的宽度和外观,提高治疗区域的皮肤弹性。
- 陈昕苗晓琳王晓慧童欣云仲少敏涂平吴艳
- 关键词:激光疗法妊娠纹
- 氟芬那酸丁酯抑制紫外线诱导皮肤急性光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氟芬那酸丁酯(BT)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KH-1无毛小鼠背部随机编号分为6组,仅照光组、BT+照光组、照光+BT组、基质+照光组、照光+基质组、空白组.在处理后24 h收集各组皮肤标本,HE染色,用实时PCR检测caspase 3、p53、COX-2、PGER1、IL-1β、IL-6的表达量以及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 3的表达量.结果 照光后24 h,与仅照光组相比,涂抹BT软膏组皮肤水肿程度减轻,凋亡细胞的数目减少.实时PCR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仅照光组caspase 3、p53、COX-2、PGER1、IL-1β、IL-6均有升高(P<0.05);BT软膏+照光组与仅照光组比较,caspase 3、p53、COX-2、PGER1、L-1β、IL-6表达明显下调(P<0.05),照光+BT软膏组仅caspase 3、p53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免疫荧光检测:仅照光组与空白组相比caspase 3表达明显上调;与仅照光组比较,BT软膏+照光组和照光+ BT软膏组caspase 3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BT可以部分抑制紫外线对于SKH-1无毛小鼠皮肤造成的急性光毒作用.
- 郭建美仲少敏陶荣苗晓琳吴艳
- 关键词:紫外线光毒性皮炎动物实验
- 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目的 观察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作为一种新方法,对治疗中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中度痤疮(Pillsbury 改良分类法Ⅱ-Ⅲ级)患者30 名,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期间仅使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抗菌肽和透明质酸的芙清抗菌功...
- 苗晓琳仲少敏陶荣王晓慧吴艳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铒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凝胶对铒激光术后改善创面修复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采用自身使用前后空白对照研究.30例健康受试者,均采用2940nm铒点阵像素激光(飞顿,以色列)在前臂屈侧进行治疗...
- 仲少敏赵邑孙楠苗晓琳陶荣王晓慧吴艳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铒激光创面愈合
- 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30例面部中度寻常痤疮(Pillsbury改良分类法Ⅱ~Ⅲ级)的患者,给予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敷料连续治疗28 d,在0、7、14、28 d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进行面部皮损数量计数,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和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并采用VISIA照相,黑素、红斑指数和经表皮水分丢失量测量,同时观察皮肤耐受情况。结果患者面部炎性皮损及皮损总数明显下降,第14天及第28天与基线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GA评分也下降,第28天(1.958±0.55)与基线(2.125±0.338)相比,P〈0.05;VISIA照片分析显示皮损数量减少,同时卟啉量明显减少,提示痤疮丙酸杆菌数量减少,第28天与基线相比P〈0.05;皮肤红斑指数E值下降,第28天与基线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满意度调查中,67%的患者满意,33%的患者表示一般。研究中仅1例受试者出现产品不耐受现象,经分析认为其是敏感性皮肤,与受试产品无关。结论抗菌肽联合透明质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
- 苗晓琳仲少敏陶荣王晓慧吴艳
- 关键词:抗菌肽透明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