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山 作品数:199 被引量:1,074 H指数:18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成功血管内治疗后强化血压控制对前循环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对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设计,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及多家分中心医院接受EVT后成功再通的前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收缩压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或标准降压组(目标收缩压121~140 mmHg),两组血压需在1 h内达到目标值并维持72 h。主要转归终点为90 d时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终点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以及90 d内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强化降压组63例,标准降压组57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术后72 h收缩压分别为(122.7±8.1)mmHg和(130.2±7.4)mmHg。强化降压组90 d转归良好率(54.0%对54.4%;χ^(2)=0.002,P=0.963)、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45.2%对34.5%;χ^(2)=1.367,P=0.242)、sICH发生率(6.3%对3.5%;P=0.682)、90 d病死率(7.9%对14.0%;χ^(2)=1.152,P=0.283)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对15.8%;χ^(2)=0.235,P=0.628)与标准降压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V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卒中患者中,早期强化降压未能改善临床转归和降低sICH发生率。 刘成芳 邓齐文 施洪超 周峰 刘宇恺 王蒙 张羽乔 张丙起 李敏 平蕾 王涛 侍海存 王伟 侯建康 黄石 吕金峰 沈睿 张颖冬 周俊山关键词:血栓切除术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观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60 例) 和阿司匹林组(60 例),分别服用氯吡格雷(50mg/d) 及肠溶阿司匹林(100mg/d,... 刘春梅 周俊山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时间窗与组织窗管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发病到溶栓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和是否存在多模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ismatch,PDM)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ONT在4.5 h内,溶栓同时完成多模MRI检查的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ONT及是否存在PDM,将病人分为4组≤3 h+PDM(+)组、≤3 h+PDM(-)组、3~4.5 h+PDM(+)组、3~4.5 h+PDM(-)组。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出血并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4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比较4组死亡率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将所有病人按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及预后不良组(3~6分),比较2组病人基线资料、ONT、PDM,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80例病人,其中≤3 h+PDM(+)组56例、≤3 h+PDM(-)组63例、3~4.5 h+PDM(+)组76例、3~4.5 h+PDM(-)组85例。4组3个月后mRS评分0~2分者分别为38例(67.9%)、25例(39.7%)、51例(67.1%)、31例(36.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存在PDM病人mRS评分明显优于不存在PDM病人(P=0.001),≤3 h溶栓病人和3~4.5 h溶栓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4组间3个月内死亡率及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入院NIHSS评分、ONT、PDM、年龄、房颤、糖尿病病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0.755,95%CI0.700~0.814)、ONT(OR=0.993,95%CI0.987~0.999)、PDM(OR=7.005,95%CI3.444~14.248)是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DM、入院时NIHSS评分、ONT是评估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时间窗内存在PDM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不存在PDM者,时间窗结合组织窗指导下的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王蒙 黄婷 刘宇恺 陆敏 张颖冬 周俊山关键词:时间窗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偏头痛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010年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具有多种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普遍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综合征。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偏头痛无论给患者个人还是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 刘春梅 周俊山关键词:偏头痛 发病机制 抗GD3 IgG抗体阳性的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2021年 目的探讨抗GD3 IgG抗体阳性的不完全Miller Fisher综合征(MFS)的亚型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抗GD3 IgG抗体阳性的不完全MFS的亚型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69岁女性,急性起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因"行走不稳20 d"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提示双侧腱反射对称减弱,上下肢共济失调。电生理检查未见异常。CSF可见蛋白-细胞分离,血抗GD3 IgG抗体(+)。该患者诊断为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在接受0.4 g/(kg·d)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5 d后症状好转。结论经典MFS以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腱反射消失/减弱、共济失调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不完全MFS仅出现MFS经典三联征中的一种或两种症状,其中一型为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多数MFS患者抗GQ-1b IgG抗体阳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 王静雯 陈响亮 时建铨 周俊山 张颖冬 赵红东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TOAST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 任军 姜亮 殷信道 陈慧铀 彭明洋 陈松旺 毛存南 周俊山 张颖冬关键词:脑梗死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TOAST分型 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静脉溶栓组12例。动脉溶栓组患者在发病6 h内经DSA证实为颅内血管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总量<75万U);静脉溶栓组患者于发病3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溶栓治疗(0.9 mg/kg)。观察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于治疗后14d、90d及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hel指数等情况。结果①动脉溶栓后,21例(67.74%)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术后14d的NIHSS评分(12±7)低于术前评分(15±4),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②动脉溶栓后18例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动脉溶栓术后90 d疗效比较,完全再通组优于未通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完全再通组优于未通组,部分再通组优于未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患者经动脉溶栓后,术后14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的NIHSS评分,术后90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的和溶栓后14d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动脉溶栓组的脑出血发生率、溶栓后14 d和90 d的NIHSS评分与发病3 h内静脉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问窗内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在发病6 h后动脉溶栓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组相当。 周俊山 徐梦怡关键词:血栓溶解治疗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注射 动脉内 注射 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短期疗效的影响 <正>背景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溶活性关系密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导致纤溶抵抗,可能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目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对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 1月入院的... 刘宇恺 杨杰 赵红东 周俊山文献传递 慢性肾脏病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与脑小血管病(SVD)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4例SVD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CKD组(17例)和非CKD组(37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观察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分析FA、ADC值与GFR的相关性。结果与非CKD组比较,CK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丘脑和右侧额叶FA值明显降低( P<0.05);CK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右侧额叶ADC值明显升高(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左侧丘脑FA值与GFR呈正相关( r=0.591, P=0.000;r=0.544, P=0.000;r=0.282, P=0.039);双侧半卵圆中心ADC值与GFR呈负相关(r=-0.490,P=0.000;r=-0.405,P=0.002)。结论 DTI能更敏感地发现SVD患者脑微观结构的变化,DTI与GFR有密切的关系,能为评价CKD并发SVD提供研究工具。 朱阿娣 张颖冬 周俊山 徐青青 殷信道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弥散张量成像 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对预后及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 徐梦怡 周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