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奇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空间、社会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与城市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的空间社会学,只关注空间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塑造出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塑造出不同的空间结构,而忽视了文化的作用性。不同的社会关系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不同的文化权力结构,不同的文化形态塑造出不同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空间结构。文章首先分析传统社会的村落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进而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村落、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并加入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客观进程,最后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空间、社会与文化图景。
- 吕亚奇
- 关键词:社会文化
- 先秦会盟与政治秩序的交互性建构
- 2015年
- 会盟与政治秩序是互构共变的关系,会盟对政治秩序的建构是系统单元对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政治秩序对会盟的建构则是系统结构对系统单元产生的影响。先秦政治秩序变迁历经三个阶段:部落联盟政治秩序、宗法封建政治秩序、君主专制政治秩序。会盟只有在前两者中,具有建构政治秩序的功能。政治空间是权力结构网络中点与点间的距离。权力关系结构形成,政治空间随之产生。政治秩序不同,会盟的特征与会盟得以存在的政治空间也各不相同。政治空间的大小决定诸侯国的行动自主性与会盟的秩序建构功能的大小。中国式会盟以自我生存、内部统一、良善秩序、信守承诺、仁义爱民为基本特征,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谐为最高追求。
- 吕亚奇
- 关键词:先秦会盟政治秩序政治空间
- 街面空间的权力脱嵌与治理重构——以上海市郊区F镇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由于街面空间不仅承载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贸易活动,也是最容易牵动社会秩序和政治关系的城市空间,对街面空间的有效管控几乎是所有国家政府面临的治理难点。通过尝试建立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三维分析框架来解读中国的街面治理,并以上海郊区F镇的街面治理经验为佐证。F镇的街面治理经历了一种从失序到有序的演变过程,其背后反映的是街面空间秩序维系需要有效的权力嵌入机制和治理体系才能实现。F镇的街面治理经验在理论上的启示是,街面的失序是生活逻辑对街面空间的社会化建构,同时造成对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违背,而街面的有序在本质上反映了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对生活逻辑的制度化建构与强制。
- 叶敏吕亚奇王阳
- 先秦会盟与政治秩序的交互性建构
- 本文运用比较政治学中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先秦时期会盟与政治秩序的历史性互构并挖掘其现代意义。认为会盟有建构政治秩序的功能,政治秩序也有建构会盟的功能。会盟对政治秩序的建构是系统单元对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政治秩序对会盟...
- 吕亚奇
- 关键词:先秦时期会盟政治秩序
- 国家政权对村居小组的再嵌入——基于上海市FC镇社会治理体系调整的经验
- 2017年
- 上海市FC镇位于FX区东部,面积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户籍人口8万,外来人口14万。2004年由四镇合一,辖有3个镇管社区、41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541个村民小组,80个居民小组。因上海市控制人口规模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城市发展战略,FC镇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低端的家庭作坊式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养殖业以及提高教育准入门槛,实现生存压力倒逼外来人口移出。与此同时。
- 吕亚奇
- 关键词:外来人口村居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