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生
- 作品数:63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土壤湿度动态与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37.8%),但在60~200 cm土层为林带内(23.2%)高于林带间(19.1%)。土壤湿度变化的季节格局为:相对稳定期(3—4月)、耗损期(5—8月)、恢复期(9—11月)和衰退期(12月—次年2月),最大值多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平水年)和12月(枯水年);土壤湿度变化的垂直空间格局为:速变层(0~50 cm)、活跃层(50~90 cm)、次活跃层(90~170 cm)、相对稳定层(170~200 cm)。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湿度日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正相关的前1日土壤湿度和负相关的土壤温度,月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负相关的土壤温度。【结论】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林带内和林带间土壤湿度在季节和剖面上均表现出较大波动,枯水年比平水年波动的层次更深。综合分析发现前1日土壤�
- 韩新生许浩许浩蔡进军董立国郭永忠王月玲万海霞
- 关键词: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象因子半干旱黄土区
- 宁南黄土区中庄小流域山杏天然更新对人工调控措施的响应
- 2024年
- 天然更新是森林健康、生态系统动态与平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宁夏南部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山杏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为例,采用凋落物去除、活地被物去除、1/2垂直冠幅去除、1/2水平冠幅去除4种人工调控措施,分析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为最佳人工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4种人工调控措施及对照生长季山杏幼苗株高生长量大小顺序为1/2水平冠幅去除>地被物去除>凋落物去除>1/2垂直冠幅去除>对照,株高生长提高率大小顺序为1/2水平冠幅去除(57.0%)>地被物去除(51.3%)>1/2垂直冠幅去除(45.0%)>凋落物去除(44.7%)>对照(32.7%);(2)生长季地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地被物去除>凋落物去除=1/2垂直冠幅去除>1/2水平冠幅去除>对照,地径生长提高率大小顺序为地被物去除(52.4%)>1/2垂直冠幅去除(34.9%)>凋落物去除(28.8%)>1/2水平冠幅去除(27.4%)>对照(20.2%)。通过仅1年的观测研究,发现4种人工调控措施对山杏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和生长影响较弱,即人工调控效应不明显。
- 王登魁安钰韩新生董立国翟红霞王力红韩明哲贾生舜
- 关键词:幼苗生长山杏黄土区
- 一种用于干旱区树木的集雨储水缓释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干旱区树木的集雨储水缓释装置,包括储水罐,储水罐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孔,开孔内焊接有固定管,储水罐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均镶嵌有透水石,储水罐上方设有集雨盘,集雨盘的底部...
- 郭永忠许浩王月玲韩新生董立国万海霞张源润李娜
- 文献传递
-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19
- 2016年
-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生长季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6—7月)和土壤水分积累期(8—10月);(2)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标准,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划分为三个层次:0—20cm土壤水分速变层、2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和80—180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坡向变化规律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不同年份规律大致相同,但有小范围的波动,坡位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 蔡进军张源润潘占兵董立国许浩王月玲季波马璠韩新生李生宝
- 关键词:紫花苜蓿
-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2024年
-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熵(qMBC、qMBN、qMBP)及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_(imb)、C∶P_(imb)、N∶P_(imb))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人工林地土壤SOC、C∶P、N∶P高于梯田和川道地,而农耕用地(梯田和川道地)土壤TP含量则高于人工林地。(2)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为51.56~133.19,7.97~21.98,4.63~12.81 mg/kg。其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微生物量C、N、P的比值及C∶N_(imb)、C∶P_(imb)、N∶P_(imb)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内稳性特征。(3)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熵具有显著影响,qMBC表现为梯田地>人工林地>川道地,而qMBN和qMB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通过RDA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得出,微生物量C∶P(R^(2)=0.75,p<0.01)和C∶P_(imb)(R^(2)=0.74,p<0.01)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熵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引起土壤C、P以及微生物量C、N、P含量的显著变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 胡斯乐董立国白晓雄许浩许浩安钰万海霞韩新生王月玲李妍郭永忠
-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一种修复剂喷洒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修复剂喷洒设备,包括滑道,滑道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脚垫,滑道内滑动设置有滑座,滑座上贯穿有往复丝杆,环形管与连接管连通,环形管一端连通并固定安装有软管且...
- 韩新生郭永忠董立国安钰万海霞王月玲许浩蔡进军李维倩陈刚白阳阳徐秀琴胡永强陈克斌李娜王正安王苏萱
- 宁南山区困难立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以宁南山区困难立地10个不同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困难立地不同样地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分布,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样地土壤颗粒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以粉粒为主,其变化范围在49.10%~69.00%之间,土壤质地较粗;土壤粉粒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砂粒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黏粒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2.516~2.609,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分形维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不同土壤深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砂粒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全磷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含量、土壤pH值及全磷的相关性最好,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研究区土壤的部分理化性质,为宁南山区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 安钰韩新生郭永忠王月玲万海霞董立国许浩
- 关键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理化性质
- 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5年
-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著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著。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
- 李振华王彦辉于澎涛王艳兵韩新生曹恭祥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优势度树高液流速率太阳辐射
- 浅谈人工林营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被引量:3
- 2018年
- 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林营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同时介绍了人工林改造措施,以期促进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 王永忠邓树剑韩新生
- 关键词:人工林树种造林技术
- 六盘山西侧华北落叶松林缘更新特征初探
- 2022年
- 【目的】以北方典型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为对象,定量分析林缘距离对林木天然更新指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六盘山西侧的半干旱区,沿林缘向外设置样地、样带、样线及样点,调查距离林缘0~50 m的更新苗数量、年龄、株高及大苗数等指标,分析更新苗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及其林缘效应。【结果】距离林缘越远,单位面积更新苗株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平均株高呈先明显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更新苗的最大年龄为15 a,95%的为2~5 a,即存在年龄结构短缺现象;大苗占比小,平均仅为2.29%,说明更新幼苗长成大苗的概率较低;更新指数在距离林缘0~10 m极高(0.98),在距离林缘10~20 m快速下降(0.41),之后随距离增加呈微弱下降趋势。【结论】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林缘效应在林缘距离10 m范围内最强,超出10 m范围后快速减弱,在生产实践中应对各林缘距离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天然更新。
- 韩新生李振华郭永忠郭永忠张源润梅曙光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