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敬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小麦
  • 4篇砂姜
  • 4篇砂姜黑土
  • 4篇砂姜黑土区
  • 4篇土壤
  • 4篇黑土
  • 4篇黑土区
  • 4篇高粱
  • 3篇性状
  • 3篇栽培
  • 3篇南阳盆地
  • 3篇花生
  • 2篇养分
  • 2篇窄行
  • 2篇社会化服务
  • 2篇湿润
  • 2篇土壤养分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含量

机构

  • 22篇邓州市农业技...
  • 4篇邓州市荣冠农...
  • 2篇北京杂交小麦...

作者

  • 22篇高敬伟
  • 20篇秦乃群
  • 16篇冀洪策
  • 13篇蔡金兰
  • 12篇王颖
  • 7篇杨璞
  • 7篇郝迎春
  • 3篇陈英侠
  • 2篇李符
  • 1篇孙立黎
  • 1篇赵颖丽
  • 1篇孙天梅
  • 1篇郭振荣
  • 1篇郑业顺
  • 1篇赵海萍

传媒

  • 11篇中国农技推广
  • 7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豫西南粘土区小麦成产因素演变及优化栽培思考
2018年
分析了30年间小麦成产因素从低产到中高产的演变特点以及在增产中的作用,分析表明,亩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样对增产作用明显,穗粒数和产量呈负相关,对增产作用不明显。并对成产因素产生影响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今后小麦成产因素结构优化的方向和措施。
秦乃群杜盼蔡金兰郝迎春高敬伟杨宝坤
关键词:优化栽培
从邓州市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实践思考今后小麦品种的科学利用
2019年
依据邓州市的自然气候特点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要求进行分析,并从30年小麦品种的更换与成产因素演变,提出了今后发展优质小麦的生产布局和小麦品种的科学利用。
王颖秦乃群冀洪策杜盼高敬伟蔡金兰
关键词:气候资源小麦生产
一种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机;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种子箱,机架的下部设有三排机架横梁,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与动力装置相连的连接板,机架的后端底部设有地轮,所述机架横梁上安装有若干个开沟器,所述种子箱底部设有若...
秦乃群冀洪策王颖高敬伟李符郝迎春赵海萍陈英侠郑业顺孙立黎赵颖丽杨宝坤
文献传递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8年
小麦的播种模式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大,我们通过对当地现有的小麦播种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依据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趋利避害,提出了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科研数据,并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模式在生产中具有优势,可操作性强,能解决生产中常规播种模式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秦乃群高敬伟王颖冀洪策杜盼蔡金兰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南阳盆地砂姜黑土区不同耕作技术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20年
通过对不同耕作技术模式进行试验发现:在砂姜黑土区实施机械深耕和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砂姜黑土区应采用犁铧式深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耕作深度以20~25 cm为宜;同时,落实好秸秆粉碎(3~6 cm)、适量还田(250~300 kg/亩)、补施尿素(10 kg/亩)、补充水分(含水量20%以上)等配套措施,确保秸秆还田质量。
王颖高敬伟秦乃群
关键词:砂姜黑土小麦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状
酒用高粱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被引量:1
2021年
邓州市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 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全市辖28 个乡(镇、办),耕地面积253 万亩,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2016 年,邓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规模化土地流转,先后在孟楼、林扒、构林、十林、杨营、穰东等乡镇整建制流转土地35 万余亩,吸纳了省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公司和本地种植大户50余家参与规模化经营(其中万亩以上4 家、千亩以上19 家), 培育出了3 家涉农龙头企业, 发展高粱、水稻、稻虾混养等高效种植类特色产业3 个,催生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100 多个, 促进了邓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上档升级。
秦乃群杨璞冀洪策高敬伟蔡金兰方盛田刘飞李梦茨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南阳盆地酒用高粱种植业结构调整社会化服务组织
豫西南半湿润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豫西南半湿润区自然资源特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围绕小麦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因素进行开发攻关,集成了以"选择生态适应性良种,增强抗灾减损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稳产高产基础;增施有机肥菌肥,改善供肥结构;推广窄行精准匀播模式,提高播种质量;浇好'越冬水',促丰产防春旱,优化成产因素;推广绿色防控新措施,提升农药减施增效水平"为核心的一套"豫西南半湿润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通过加强示范推广领导、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借力项目驱动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等措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王颖秦乃群高敬伟杜盼方盛田
关键词:半湿润区推广应用
沼液施用对花生小麦轮作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沼液施用对花生远杂6号和小麦中洛08-2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沼液处理(22.5(B1)、45.0(B2)、67.5(B3)、90.0(B4)、112.5(B5)t/hm2和不施沼液(B6,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养分及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沼液处理的花生产量比对照均增产,增幅为3.15%~11.27%,施沼液处理的小麦产量比对照均增产,增幅为2.68%~11.53%,其中,B4、B5处理的花生和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相比,施沼液处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幅分别为43.27~55.57 g/kg、0.19%~0.32%、73.60~107.63 mg/kg和200.67~321.33 mg/kg。花生籽仁中均未检测出Hg、Pb、Cr和As;小麦籽粒中均未检测出Hg和As,且Pb、Cd和Cr含量分别为0.023~0.029、0.025~0.042、0.025~0.047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不同沼液处理的土壤中Hg、Pb、Cd、Cr和As含量变幅分别为0.045~0.076、22.90~27.60、0.110~0.230、71.80~90.30、11.60~15.20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综上,B5(112.5 t/hm2)处理是花生和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沼液量,施用沼液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不会造成籽粒(仁)中重金属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秦乃群陈现朝高敬伟杨璞蔡金兰郝迎春李艳梅廖祥政冀洪策
关键词:沼液土壤养分重金属
邓州市高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0年
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一系列试验数据,制订并实施了一套适合本市生产实际的高粱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方案,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的方法,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尽可能地保护利用天敌,创造一个适合高粱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针对高粱播种前、播种期和不同生长期,以及收获储藏的不同病虫害,采取不同防治措施,把病虫草害控制在了经济阈值以下。
郭振荣冀洪策秦乃群刘飞高敬伟杨璞蔡金兰李梦茨
关键词:高粱病虫草害
邓州市砂姜黑土区耕地产能提升主要障碍因素调查分析
2024年
对邓州市砂姜黑土区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气象灾害、耕作方式、施肥习惯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土地平整、疏通排灌水沟渠、优化耕作模式、增施有机肥、秸秆适量还田、优化施肥方法及增施土壤调理剂等促进砂姜黑土区耕地产能提升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提升邓州市乃至南阳盆地砂姜黑土区耕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高敬伟冀洪策王颖陆景倩陈诗琪史科伟王晓帅
关键词:砂姜黑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