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 作品数:41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光流法的流体运动预测技术适用性研究
- 2024年
- 由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测量精度和时空分辨率上难以同时保证,而基于光流法的流体运动估计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稠密速度矢量场。为了评价该方法在流体运动估计上的适用性,采用流动情况由简单到复杂的开源粒子图像、标量图像、纹影图像序列对3种经典光流算法进行实验,在定性和定量层面评估了各算法的表现。结果表明:传统HS光流算法适用于大部分流动情况,然而在灰度梯度变化不明显时表现不佳;基于随机湍流传输模型的变分光流算法表现更为稳定,在HS目标函数中添加加权非局部平滑项后更适用于捕捉涡轮叶片纹影图像的尾迹区域和估计尾迹涡的输运速度。
- 王浩杨荣菲
- 关键词:光流法涡轮叶栅纹影图像处理
- 考虑不同四塔形式特大型冷却塔群风荷载极值分布特征与取值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塔群干扰作用下特大型冷却塔表面风荷载分布非常复杂,尤其是极值模型更加难以预测。首先,以工程中最常见的串列、矩形、菱形、L形和斜L形五种四塔组合形式为例,进行了320种工况的世界最高220m特大型冷却塔群刚体测压风洞试验。然后,分析了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风压和整体力系数的非高斯和非平稳特征,并基于Hermite法和峰值因子法对比探讨了特大型冷却塔的局部风压极值和整体力系数极值的分布规律,着重讨论了特征角度与局部、整体气动力极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提出了冷却塔四塔塔群最大负压极值和整体力系数极值的数学计算模型,建议了考虑不同四塔干扰效应的四塔组合特大型冷却塔群一维极值风压系数估算公式,并验证了上述公式的精确度和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表明:矩形、菱形和L形布置下特大型冷却塔最大负压极值均小于-3.40,矩形布置形式下的负压极值最大,菱形布置下出现强吸力现象的可能性较高;可基于特征角度与塔群脉动风荷载之间的线性关系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风压极值和整体力气动力极值进行有效预测。
- 柯世堂柯世堂
- 关键词:风洞试验极值风压非高斯特性
- 考虑山顶地形三维效应某电视塔测力风洞试验被引量:2
- 2017年
- 以位于南京秀山顶部某电视塔为例,为精确考虑三维地形效应对电视塔风荷载设计取值的影响,首先对电视塔周边800 m内的山顶地形进行风洞试验,获取电视塔结构参考高度处的风速修正系数;然后利用高频动态天平测力(HFFB)技术进行不同风向角下电视塔刚体模型测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炼出不同风向角下电视塔结构基底等效内力和顶部峰值加速度响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典型最不利风向角下电视塔结构层等效静力风荷载(ESWLs)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顶地形三维效应对于此类电视塔结构风力分布的影响显著。本文试验和相关结论可为此类山顶地形电视塔结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 王浩柯世堂
- 关键词:电视塔等效静风荷载峰值加速度
- 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非高斯风压分布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非高斯脉动风压是引起冷却塔局部风荷载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群塔干扰会显著改变冷却塔表面风压非高斯分布模式。四塔组合是火/核电厂冷却塔群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之一,以在建世界最高冷却塔(220 m)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中最典型的串列、矩形、菱形、L形和斜L形五种四塔方案进行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冷却塔风压信号的幅域和时域特性,并针对考虑四塔干扰效应的冷却塔二维和三维峰值因子取值问题进行对比探讨,分析不同四塔组合方案对冷却塔风压非高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串列、矩形、菱形、L形和斜L形方案分别较单塔工况非高斯区域增加了11%、63%、56%、89%和30%,采用基于高斯分布假定的峰值因子法进行冷却塔群极值风压计算将引起较大的误差。串列和斜L形四塔方案峰值因子分布受塔群干扰影响较小,而矩形、菱形和L形方案峰值因子较单塔明显增大,部分区域峰值因子达到6.5以上。该文研究从机理上分析四塔组合冷却塔群局部风压过大的形成原因,也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四塔组合冷却塔群表面极值风压奠定了基础。
- 王浩柯世堂
- 关键词:风洞试验非高斯特性
- 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风压干扰效应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局部风压过大是引起冷却塔局部损伤和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塔群干扰会显著改变冷却塔局部风压分布模式。以在建世界最高冷却塔(220 m)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单体、双塔和5种典型四塔组合方案共353种工况进行测压试验。系统讨论了四塔组合冷却塔群风压干扰因子的分布特性,提炼出组合形式对冷却塔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模式的影响规律,基于数理统计和HHT(希尔伯特—黄)方法对风压信号进行了分解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四塔组合方案均为中间塔受干扰效应影响最大,塔群效应对平均风压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最小负压区和背风区。固定塔间距下,典型四塔组合形式中对局部风压静力干扰最小的布置形式是菱形方案,对局部风压动力干扰最小的是斜L形方案。
- 王浩柯世堂
- 关键词:风洞试验非高斯特性
- 自主移动机器人避障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21
- 2018年
- 对避障技术的核心内容暨避障算法展开归纳介绍,依照传统算法和智能算法分类,详细介绍了应用较多的各避障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部分改进方案;对自主移动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 晋晓飞王浩王浩王鹏程王策
- 关键词:自主移动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
- 考虑地形效应的大型电视塔等效静风荷载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以在建的位于南京秀山顶部某大型电视塔工程为背景,考虑山顶地形三维效应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周边地形风洞试验和高频天平测力(HFFB)试验.基于改进的等效静风荷载(ESWLs)组合方法,对不同风向角、荷载工况和等效目标下该电视塔的基底内力和各层ESWLs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山顶地形、阻尼比和等效目标对此类电视塔结构风力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推荐了5种典型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下的各层ESWLs.结果表明:山地效应对于此类电视塔结构风力分布的影响显著;各层ESWLs沿高度分布规律受风向角、阻尼比以及等效目标的影响较弱;等效目标和阻尼比对主体结构的各层ESWLs数值大小影响明显,但对桅杆部分的影响则较弱.
- 柯世堂王浩
- 关键词:电视塔地形效应等效静风荷载
- 超高层连体建筑风荷载干扰效应大涡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超高层三塔连体建筑的主楼受到裙房及子楼的干扰作用显著,以某超高层三塔连体建筑为对象,基于LES(大涡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24个方向角下的数值风洞试验,并将主楼的体型系数与物理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再基于大涡模拟结果分别从平均和脉动风压特性、涡量分布以及干扰机理等方面探讨了超高层多塔连体建筑风荷载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大涡模拟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单体工况下主塔表面随机涡旋较密集、风压脉动较大、且尾流分离区域较小,当子塔处于主塔上游位置时对主塔结构抗风设计存在有利的"遮挡效应",此时来流湍流对主塔风场分布起主导作用;当子塔处于主塔下游位置时会对主塔存在不利的风压放大作用,特征湍流作用更明显.
- 柯世堂王浩
- 关键词:大涡模拟风荷载
- 基于MATLAB的特征根灵敏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首先介绍了特征根灵敏度的概念,给出了控制系统设计的灵敏度的数学表述;然后利用MATLAB的绘制根轨迹图形,直接通过人机交互图形,迅速发现增益对特征根的灵敏度;最后,结合MATLAB绘制的图形,分析了灵敏度间的关系。
- 赵阳闻新王浩
- 关键词:根轨迹MATLAB灵敏度控制系统
- 部件冷却对二元俯仰矢量排气系统红外特征抑制实验被引量:6
- 2017年
- 实验测试了采用中心锥气膜冷却和喷管冲击-气膜冷却的二元俯仰(2D-CD)矢量排气系统,在几何偏转0°,10°,20°三种角度下,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特征分布,并与未冷却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密后疏的气膜孔排布形式可有效减小热侧面高温区域大小。中心锥冷却时,密流比为0.8条件下壁面冷却效率达45%~63%,排气系统尾向±10°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下降20%;但是由于冷气流注入,导致下游壁面(隔热屏、喷管)温度升高,在30°探测方向上红外辐射强度上升15%。喷管冷却时,收敛段(密流比为0.25)冷却效率达19%~33%,扩张段(密流比为0.65)冷却效率达75.5%~83.5%,侧壁段(密流比为0.65)冷却效率达78%~90%,导致在排气系统尾向15°~75°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下降30%以上,最大降幅达80%(几何偏转20°,宽边探测面30°探测方向)。
- 卢浩浩吉洪湖王丁刘健王浩
- 关键词:气膜冷却红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