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恒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地氯雷他定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3篇氯雷他定
  • 3篇慢性
  • 2篇血清
  • 2篇慢性荨麻疹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血清白介素
  • 1篇血清白介素-...
  • 1篇荨麻疹患者
  • 1篇患者血清
  • 1篇白介素
  • 1篇白介素-18
  • 1篇白介素-33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1...
  • 1篇IGE水平
  • 1篇IL-18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孟祖东
  • 3篇王晶
  • 3篇宋继权
  • 3篇盛晚香
  • 3篇王恒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荨麻疹患者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和33水平的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 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孟祖东盛晚香王恒王晶宋继权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33
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IL-33及Ig E表达水平与C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U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8、IL-33和Ig E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U组治疗前血清IL-18和Ig 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与治疗前相比,CU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8和Ig E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U组IL-33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U发病机制可能与IL-18和Ig E水平升高有关,而与IL-33无明显相关;2CU组治疗前后IL-18和Ig E水平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性,为评价CU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指标;3枸地氯雷他定能调控CU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IL-18和Ig E水平。
孟祖东盛晚香王恒王晶宋继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白介素-18白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8和IL-33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确定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8.8 mg,每日1次,共服用28天。通过计算患者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评价疗效,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50名)血清中IL-18和IL-33的水平。结果:治疗有效率88.33%。慢性荨麻疹患者IL-18治疗前水平为131.93±60.17,高于正常对照组68.61±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8水平为87.53±47.0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IL-33水平分别为118.73±62.67和99.28±4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可能通过调节IL-18治疗慢性荨麻疹。
孟祖东盛晚香王恒王晶宋继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白细胞介素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