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光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电镜
  • 12篇电镜观察
  • 10篇扫描电镜观察
  • 7篇细胞
  • 5篇扫描电镜
  • 5篇豚鼠耳蜗
  • 5篇耳蜗
  • 5篇超微
  • 5篇超微结构
  • 3篇毛细胞
  • 2篇动物
  • 2篇咽鼓管
  • 2篇射电
  • 2篇透射电镜
  • 2篇内障
  • 2篇外毛细胞
  • 2篇细胞化学
  • 2篇纤毛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19篇朱光明
  • 12篇孙建和
  • 8篇侯宁
  • 6篇方耀云
  • 6篇杨伟炎
  • 4篇姜泗长
  • 4篇张曙光
  • 3篇刘凤英
  • 3篇张曙光
  • 3篇田牛
  • 3篇巴恩平
  • 2篇李维华
  • 2篇罗毅
  • 2篇候宁
  • 1篇孙璐
  • 1篇黄德亮
  • 1篇朱国雄
  • 1篇王荣光
  • 1篇王桂雁
  • 1篇何守志

传媒

  • 4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酸-焦锑酸钾染色法在诱发癫痫大鼠脑组织Ca^(2+)内流研究中的应用
2004年
巴恩平朱光明罗毅
关键词:癫痫
人球结膜微淋巴管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白内障病人球结膜的观察 ,获取组织间的细胞裂解产物等进入淋巴管过程的系列图像 ,进一步认识微淋巴管的功能。方法 :6例白内障病人 ,在手术时取球结膜 ,常规制作标本 ,用H 70 0 0、JEM 12 3电镜观察。结果 :淋巴前间隙是连接组织通道和初始淋巴管的特殊腔隙 ,其外形不规则 ,腔壁没有内皮细胞被覆、仅有纤维束样结构 ,局部有多个洞隙。初始淋巴管管腔由不连续到比较完整的内皮细胞包绕。部分区段管腔闭锁 ,局部内皮呈直角向外突出。可见终端开放。内皮细胞相互间为一般接连 ,外无基底膜 ,直接与胶原纤维接触。壁有多个孔隙。小淋巴管的内皮细胞较薄 ,相邻细胞重叠 ,小器官不发达。内皮细胞外没有基底膜。外周胶原纤维比较松散。附近有组织肥大细胞。小淋巴管和初始淋巴管腔内有退变红细胞 ,弥散的血红蛋白 ,多数散在无界膜和有界膜 ,形状不等、较模糊的结构。首次在球结膜观察到由立方内皮细胞构成的细静脉 ,它是循环血中的淋巴细胞进入球结膜的路径 ,参与局部的免疫反应。结论 :淋巴前间隙确实存在 ,它是组织通道和初始淋巴管连通的特殊腔隙。初始淋巴管、小淋巴管没有基底膜 ,壁有退变裂解碎片洞隙。获得了淋巴管排除组织间大分子物质的直接图像。
田牛刘凤英朱光明
关键词:电镜超微结构白内障
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观察被引量:54
1995年
为深入研究咽鼓管的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豚鼠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特点。分泌细胞可以分为亮颗粒细胞,暗颗粒细胞与混合颗粒细胞三种。亮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咽口部,混合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峡部,暗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鼓室口部和鼓室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可见于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和各种分泌细胞,可能是表面活性物质的前体,对维持咽鼓管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通过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了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为今后深入开展咽鼓管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杨伟炎王荣光孙建和候宁朱光明张曙光
关键词:咽鼓管组织细胞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微结构
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变异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孙建和胡吟燕翟所强杨伟炎朱光明
关键词: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纤毛HITACHI实验动物
大鼠小肠粘膜淋巴管的图像分析
1998年
大鼠腹主动脉注入1%墨汁硝酸银溶液,可同时显示小肠淋巴管和微血管,浆膜下注入10%ABS丁酮溶液可制成小肠粘膜淋巴管的铸型标本,用光镜和SEM观察,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肠粘膜淋巴管的数量、管径、长度等。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数为275±52/mm2,管径为349±40μm,长度为2085μm,初始后淋巴管管径为349+40μm,长度1074μm,提出了区分初始淋巴管和初始后淋巴管的依据,获得了有关汇合淋巴管、粘膜下层淋巴管网数、园形因子等数据,小肠不同区段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淋巴管的上述数据有某些差别。我们的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大鼠小肠淋巴管的分布。
田牛刘凤英赵秀梅朱光明张曙光王桂雁
关键词:小肠粘膜淋巴管
透射电镜下显示细胞内钙离子的细胞化学方法
1994年
透射电镜下显示细胞内钙离子的细胞化学方法巴恩平,罗毅,张曙光,朱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电镜室,北京100853)本文用改良的Borgers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细胞内钙离子,同时观察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对研究神经组织缺氧、缺血...
巴恩平罗毅张曙光朱光明
关键词:胞内钙离子透射电镜戊四唑
豚鼠耳蜗Ca^(2+)-ATP酶活性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2005年
目的 为观察耳蜗Ca2 + ATP酶的定位,建立一种检测内淋巴积水的超微细胞化学手段,进一步探讨Ca2 + ATP酶在调节耳蜗钙浓度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柠檬酸铅超微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12只豚鼠耳蜗内Ca2 + ATP酶活性。结果 Ca2 + ATP酶活性反应产物是柠檬酸铅颗粒,主要表达在前庭膜内淋巴侧的细胞膜表面和微绒毛上,内、外毛细胞的静纤毛和皮板上,外毛细胞的基底侧细胞膜和血管纹基底细胞的内皱折膜上也可观察到Ca2 + ATP酶反应产物。结论 柠檬酸铅组织化学一步法能系统测定Ca2 + ATP酶在耳蜗的定位,为探索此酶在耳蜗的作用建立了一种观察手段。本文结果提示Ca2 +
孙建和张素珍赵承军周娜朱光明侯宁
关键词:耳蜗CA^2+-ATP酶
人白内障球结膜微血管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人球结膜微血管的超微结构 ,认识白内障时球结膜微血管的电镜改变 ,为微循环和眼科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对象为 5例老年性白内障、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 ,术前一般状态良好。在白内障手术时取球结膜标本。电镜常规固定、包埋、定位、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结果 :球结膜毛细血管多由 2~ 3个内皮细胞围绕而成。核多为长椭圆形 ,核周缘有轻度凸凹。近腔侧胞浆细胞器较多 ,微丝和微管十分发达。基底膜、周细胞与一般毛细血管相似。 6例白内障球结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电镜改变可以分为三类 :( 1)代偿反应性增强改变 :微丝、微管十分发达、核周深凹、胞体突入管腔内、内皮细胞突起穿越基底膜、白细胞穿壁 ;( 2 )可恢复性退变 :线粒体退变、核质周集、胞浆出现空泡、基底膜分层、弥散、小量出血 ;( 3)严重不可恢复性改变 :核质固缩、腔内红细胞融合、血红蛋白溢出弥散、管壁断裂、腔内充满退变、裂解结构 ( 2例 ) ,并通过断裂处出至基底膜外。结论
田牛刘凤英朱光明侯宁巴恩平何守志
关键词:白内障电镜观察
阳萎患者阴茎海绵体组织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6例血管性阳萎患者阴茎海绵体组织与5例对照组标本进行了细胞微观立体结构观察。对照组海绵体组织呈疏松样结构,海绵窦形态清晰可见,胶原纤维分布均匀;阳萎患者海绵体疏松结构消失,海绵窦之间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迂曲成团,海绵窦扩张受限,这种病理改变是造成勃起障碍的重要因素。
于明波朱光明王峻基张署光李维华
关键词:阳萎病理学扫描电镜
人和几种动物壶腹嵴扫描电镜观察
1997年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人和几种常见动物壶腹嵴的形态特征。各种动物之间上、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形状与外半规管壶腹嵴不同。鸡、狗、猫、大鼠的上、后半规管壶腹嵴具有十字隆凸,而人、豚鼠、兔则没有。十字隆凸通常位于上、后半规管壶腹嵴的中部,与壶腹嵴的长轴垂直。鸡上、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十字隆凸呈乳头样。狗、猫、大鼠的十字隆凸呈发育不全状态,形状似小丘。
孙建和方耀云姜泗长姜泗长张曙光朱光明
关键词:扫描电镜内耳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