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喆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芹菜素
  • 2篇细胞
  • 2篇黑素
  • 2篇黑素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黑素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作用机制研究
  • 1篇疣状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外
  • 1篇细胞外信号
  • 1篇细胞外信号调...
  • 1篇细胞外信号调...
  • 1篇细胞运动
  • 1篇细胞增殖
  • 1篇细胞株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宋智琦
  • 3篇孙喆
  • 2篇林景荣
  • 2篇张云飞
  • 2篇倪静
  • 2篇韩晓东
  • 1篇程伟
  • 1篇孟松树
  • 1篇程为
  • 1篇刘雨溪
  • 1篇郝瑞军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芹菜素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芹菜素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C8161增殖的影响,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芹菜素对A375和C8161细胞迁移的影响,体外侵袭实验...
韩晓东孟松树程伟孙喆倪静张云飞林景荣宋智琦
芹菜素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增殖及侵袭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C816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一定时间,对照组采用二甲基亚砜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A375和C8161细胞的增殖,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树突形态,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显示,芹菜素在10 ~ 40 mg/L浓度范围内对A375和C8161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在0~48h呈时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 h的半数抑制率(IC50)均为25 mg/L.体外迁移试验证实,10、20、25 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24h后可明显抑制细胞迁移(P<0.01).体外侵袭实验证实,10、20、25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72 h,细胞侵袭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示,经25 mg/L芹菜素作用24 h后,A375和C8161细胞树突均变细长,A375细胞树突长度为(23.30±2.62) μm,与对照组(12.38±2.27) 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8161细胞树突长度为(16.50±1.62)μm,与对照组(9.36±2.51)μm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0、25 mg/L芹菜素处理24 h后,A37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0.82)%、(10.00±0.60)%,与对照组[(0.40±0.07)%、(4.00±0.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816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0±1.45)%、(25.77±2.40)%,与对照组(7.27±1.31)%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5 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其比例分别为(48.70±3.04)%、(31.10±1.90)%,与对照组[(21.30±0.75)%、(25.06±2.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韩晓东孟松树程为孙喆倪静张云飞林景荣宋智琦
关键词:芹菜素细胞运动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表现为疣状斑块及环状玫瑰红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2015年
报告1例表现为疣状斑块及环状玫瑰红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60岁。躯干、颈部及双侧上肢斑块伴瘙痒1年,双手红斑伴疼痛3个月,日晒后加重。皮肤科检查:手背和手指有角化性疣状斑块,四肢伸侧末端有略高于皮面的玫瑰红色环状水肿性红斑。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补体明显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提高。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明显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小腿伸侧环状红斑组织病理检查示中等程度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表、真皮交界处Ig G颗粒状带状沉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治疗症状缓解后失访。3年后患者再次出现同样皮损,并因狼疮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救治无效而死亡。
孙喆刘雨溪郝瑞军宋智琦
关键词:红斑狼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