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刚
-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AMI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采用DiverCE血栓导管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急诊PCI治疗的2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DiverCE+PCI组30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流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较单纯PCI组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低,ST段回落幅度大,近期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PCI比较,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地减少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 张文亮冯燕光王生池吕新湖魏小刚刘金波冯素敏王维刚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与血管内超声对照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在评价支架植入效果和指导支架内球囊后扩张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相关性。方法 26例患者在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时,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SB技术、IVUS检查,植入支架35枚。分别通过QCA、SB、IVUS获取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各项检查所测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和支架偏心指数的自身对照,检查之间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QCA、SB、IVUS测量的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均较支架植入时明显增加,支架偏心指数[(最大支架直径-最小支架直径)/最大血管直径]降低。SB与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具有最好的相关性(r=0.982,P<0.01;r=0.985,P<0.01);而且QCA与IVUS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5,P<0.01;r=0.978,P<0.01);QCA与SB也明显相关(r=0.972,P<0.01;r=0.976,P<0.01)。结论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偏心指数较支架植入时更低,与QCA相比,SB与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有更好的相关性。
- 胡喜田李子莉王维刚陈勤聪朱磊魏小刚吕新湖
-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术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用介入的方法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部位,观察其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于术前、术后查24 h动态心电图,术前、术后1周、2月、4月均查超声心动图,术后2月、4月行6min步行实验(6 MWT)等检查。结果6例移植患者术前、术后均无不良反应,4个月的观察,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相反原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其较前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时间的延长而在增长,差异显著(P<0.05);术后2个月、4个月的6 MWT,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性好;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 薛铮冯燕光崔炜苗成龙王小燕时占楼杜丽彦任小敏冯素敏姚瑞芳王维刚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心肌梗死心功能
-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中指导球囊后扩张应用研究
- 2014年
-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在提高支架可视性和指导球囊扩张中的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2例为SB组,植入156个支架;支架可视性和后扩张治疗通过SB评价。同期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特征相似的患者102例为CAG组,植入支架151枚;支架可视性和后扩张治疗通过标准的CAG评价。比较2组支架可视性积分、支架内后扩张必要性积分、支架后扩张例数。结果 SB组支架可视性积分及支架内后扩张必要性评分明显优于CAG组(P<0.01),后扩张例数多于CAG组(P<0.01)。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后扩张,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的基础上可能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 胡喜田李子莉王维刚李丽红魏小刚吕新湖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SB)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支架植入后采用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同时进行支架可视性和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评分。观察组在支架植入后行SB,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观察组26例支架植入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结果对照组支架植入后支架可视性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发现30处、观察组发现48处有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而行支架球囊内扩张术。两组QCA、SB、IVUS测得植入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直径均值和支架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CA与SB、QCA与IVUS、SB与IVUS测得支架最小直径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72、0.775、0.782,P均<0.05。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球囊内扩张,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甚至可以替代冠脉内超声。
- 胡喜田李子莉王维刚朱磊吕新湖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
- 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耳折程度与GRACE评分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耳折程度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0例。根据耳折评分分为轻微组(0、1分)、中等组(2分)、严重组(3分)、极严重组(4分)。同时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耳折程度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极严重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NSTE-ACS患者随耳折程度加重,GRACE评分越高,从早期血管重建术中获益越大。
- 陈浩王永贤刘军利李光王维刚郑丽娟魏慧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术
-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睡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术后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7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择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Ⅱ,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1928年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Ⅱ级,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为睡眠正常者,PSQI〉7分为睡眠功能障碍者。选择PSQI≤7分,即睡眠正常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良反应、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PSQI评分表。结果 2组患者比较,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日的睡眠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用于辅助镇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患者的睡眠功能。
- 温亚彬颜如玉马晓静赵通王维刚赵建辉姜博宋铁鹰
- 关键词:老年睡眠障碍
- 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颅内锐角动脉瘤被引量:1
- 2014年
-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日臻成熟,微导管安全进入动脉瘤腔并且位置稳定是介入治疗的前提,与载瘤动脉呈锐角的动脉瘤很难顺利置管,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难题。
- 李聪慧苏现辉杨磊侯铮张栋梁张博张二伟韩永丰杨松涛王维刚刘军利叶建亚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微导管载瘤动脉
-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在老年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冠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基础上,应用SB进行支架可视性评价和支架后扩张必要性评价;同期进行冠脉介入的老年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单纯应用QCA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进行支架可视性评价和支架后扩张必要性评价。通过标准的QCA和SB对支架可视性进行评价并分为1~4级(1级=差,2级=可,3级=良,4级=优)。经QCA定量分析、SB对球囊后扩张的必要性进行评价(球囊后扩张必要性:0=支架贴壁良好不需要后扩张;1=支架贴壁可,不需要后扩张;2=支架贴壁不良,需要后扩张)。结果 QCA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03±0.84)级(其中1级40个,2级71个,3级32个,4级8个),SB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79±0.84)级(其中1级14个,2级32个,3级82个,4级28个),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QCA定量分析结果行球囊后扩张30次,根据SB评价结果行球囊后扩张48次,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后扩张,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的基础上可能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 胡喜田李子莉王维刚陈勤聪李丽红薛峥吕新湖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
- Diver CE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在常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基础上,应用Diver CE抽吸导管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方法58例AMI患者纳入研究,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时采用Diver CE导管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以同期急诊PCI的2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Diver CE+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血流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IMI)分级及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均明显改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降低,CK(1 512.7±75.5)U/L vs(1 769.2±83.6)U/L,CK-MB(148.5±32.2)U/L vs(237.5±28.7)U/L(P<0.05),ST段回落幅度大,(67.2±28.1)%vs(42.1±34.2)%(P<0.05),近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与常规PCI比较,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地减少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 张文亮冯燕光王生池吕新湖魏小刚刘金波冯素敏王维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抽吸心肌再灌注